「Civil」:區塊鏈能拯救新聞業嗎?/黃哲斌
2017年開始,「區塊鏈」(Blockchain)成為產業與科技交集的新興話題,也是神秘而爭議不斷的關鍵字;尤其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的崛起與競爭,既被視為數位時代下一個重大革命,也被懷疑是淘金熱潮下的騙局。
在此同時,也有一群人嘗試藉由改變金流、同時扭轉人流與資訊流,將此一充滿未來性的概念,應用到老態急喘的媒體產業上。
曾在熱門社群網站「Reddit」主管加密貨幣的查爾斯(Ryan Charles),2016年與友人共同成立另一個社群網站「Yours」,希望解決臉書或Reddit等網站「鼓勵極端或聳動言論」、「回音室強化同溫層」、「原創內容無法獲得回報」等現象,尤其是最後一項。
取代舊有小額付費體系
Yours以俗稱「窮人比特幣」的萊特幣(Litecoin)為運作基礎,機制上類似Reddit,參與者可以發起任何主題的社群,發表或分享相關文章,同時可以加上「推薦」、「購買」、「投資」等不同功能按鈕。
「購買」讓網友得以閱讀預設隱藏的文章或影片,「投資」則可以預購某篇內容的股份,形同小型創投資助內容產出。
在此一制度設計下,Yours希望建立一個不只消費當紅話題、更能創造深度內容及討論的虛擬社群;不論專業媒體或個人,都可以藉由社群身分發表文章、貢獻報導,同時自行為每篇文章定價,透過加密貨幣獲取合理報酬。
區塊鏈取代了舊有金融體系的交易機制,免去複雜的認證手續、省下小額付費抽成,也解決了行政匯兌障礙。
至於區塊鏈的運行邏輯,則取代了舊有金融體系的信任交易機制,讓內容生產者免去複雜的申請與認證手續、省下小額付費機制的抽成門檻;同時也解決了跨地域、跨貨幣的繁瑣行政匯兌障礙。
另一項有趣的設計是,會員在推薦特定文章後,若下線讀者因而購買或付費給原創者,推薦人也能抽取一小部分的貨幣回報;藉此鼓勵網友不只分享那些當紅或聳動話題,而是傳布那些經得起社群考驗的優秀內容。
以太坊為基礎的「Civil」網站
Yours以非營利網站的模式營運,創辦人查爾斯也將它形容為「有付費牆的Medium」。相比之下,受到高度矚目的「Civil」網站,同樣以區塊鏈為技術核心,但概念上更複雜、更完整。
Civil由幾名行銷及創投領域的年輕人聯手成立,準備根據以太坊(Ethereum)技術,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CVL」,目標是打造一個「由人民運作的新聞媒體」。
由於他們並無新聞工作經驗,於是找上「舊城媒體」(Old Town Media)一起研發。
「舊城媒體」是一家新創公司,嚴格來說,它不是一家媒體,而是由三名離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資深新聞人,合作打造的媒體實驗加速器。
他們創辦「舊城媒體」的起心動念是:他們都有創生新聞媒體的經驗,也都曾橫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並參與實際經營;當科技平台與社群網站崛起,新聞這一行的挑戰不再只是「採寫好的內容,透過發行管道,銷售到讀者手中」,而是牽涉複雜的科技因素、閱聽行為的挪移、傳播模式與營收管道的打破重組。
三大功能創生新媒體
根據他們的規劃,Civil網站主要有三大功能:
新聞室(Newsrooms)
由讀者端驅動,任何會員都能發起某一新聞主題,其他人藉由貢獻加密貨幣,附議此一主題,附議者越多、集資金額越大,任何記者個人或新聞機構都可出面認領。
若兩組以上人馬有意報導,則形同競標,最後由所有集資會員投票,決定如何分配,或由誰得標進行報導。
新聞台(Stations)
由報導端驅動,新聞記者或媒體機構都能成立一個站台,針對單篇報導尋求贊助鼓勵(類似「打賞」功能),或針對一項大型計畫徵求募資(類似「群募」概念),形同一個自主提案承攬的平台,完成作品必須對所有讀者公開(包括未付費會員)。
他們認為,越具公信力的新聞機構或個人,越可能吸引眾多支持者,以建立一個可獲利的永續性站台,直接面對讀者,形成自主循環的商業模式。
事實查核服務(Fact-checking-as-a-service)
無論新聞室或新聞台,所有募資成功的報導,都必須提撥小筆額度的加密貨幣,供會員或專業記者進行事實查核;認養查核任務者則可獲取報償,意義上接近「同儕審查」,以取代傳統媒體的核稿除錯機制,確保報導成品的正確性。
在他們的設計裡,具有貨幣性質的CVL是網站的交換核心;無論是加入會員、贊助某項專案、取得報導或核實資格、完成新聞報導的酬償、違約或報導不實的罰則、參與網站運作管理,所有活動都經由區塊鏈技術,完整記錄、決策並分發資源。
整個Civil網站將以開放原始碼完成,提供第三方開發應用程式。上線前,網站先開放接受新聞工作者申請加入,並協力討論未來運營模式,包括如何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內容平台。
新聞報導透過網路募資,並非全新概念。例如台灣的「WeReport」或「方格子」、「PressPlay」,都針對專題報導或原創內容,提供募資媒合。
不同的是,最近崛起的內容媒合平台,都藉由區塊鏈技術「公開紀錄」、「公眾查核」、「智能合約」等特殊機制,取代傳統募資平台的金流系統,進一步跳過中介者的人為角色。
2018年中,Civil獲得區塊鏈技術公司ConsenSys的資金背書,宣布首波將資助14家新創媒體;除了提供種子基金,未來將透過加密貨幣CVL發行,讓這些新媒體在平台上運作,接受網友贊助進行報導。他們將這批新創媒體名為「第一艦隊」。
Civil並啟動CVL首次公開發行(ICO),集資目標為800萬到2,400萬美元之間;然而,當發行期限結束,只有約值143萬美元的貨幣完成交易,募資活動宣告失敗,引發「區塊鏈不可能協助新聞業轉型」的質疑聲浪。
然而,CVL發行失敗有多重原因,加密貨幣過熱的負面形象是其一,Civil本身也被認為目標任務過度複雜,戰線一口氣拉太長,一般人不易理解。
更致命的是,CVL幣的認購程序太過繁瑣,必須先通過一項問卷測試,過關才有權購買,而且流程設計極度不友善。新聞網站Quartz的產品經理奇菲(John Keefe),基於支持試圖認購CVL幣;但他發文表示,認購過程總共花費四十四個步驟,而且機關險阻重重,他差點認購失敗。
連熟悉數位操作的網路媒體人都如此,更別提一般只想支持新聞業的網友。正因如此,Civil自行統計,雖然只有1,012名網友成功認購CVL幣,但募資後台還有1,738人已登錄表達認購意願,但從未完成轉帳付款。
區塊鏈的未來還沒來
無論如何,CVL首次發行失敗,尚難定論區塊鏈是否可能改造新聞業。Civil自身也未放棄,他們決定重新設計規則,再度嘗試發行集資;第一波認購者可選擇全額退款,也能直接轉為認購重新發行的貨幣。
或許更重要的是,Civil籌備發行代幣的過程中,他們搶救新聞業的雄心壯志受到不少關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多家科技媒體都曾報導此一計畫。短短一年裡,他們收到六百個媒體機構或新創單位申請加入Civil平台,包括美聯社與《富比士》。
而「第一艦隊」的新創媒體,獲得Civil的前期種子基金後,已經開始運作,合計聘任超過125名記者。其中有些新媒體具備自行集資能力;例如《丹佛郵報》離職員工成立的《科羅拉多太陽報》,自行募資超過2,000名讀者支持,未來無論CVL發行計畫是否成功,都能持續獨立營運。
Civil首次發行虛擬貨幣失敗,留下不少經驗與啟發。而且除了Yours與Civil,至少還有「Nwzer」、「Userfeeds」、「Po.et」與「Synereo」等網站,都試圖將區塊鏈技術導入內容產業,其中部分具備強烈的社群平台性格,具備同時修正社群平台與媒體產業弊端的潛力。
例如,募得500萬美元資金的「Synereo」,開發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所有交易紀錄利用P2P技術分散處理、分散儲存,平台不擁有用戶的活動紀錄與個資;內容創作者則透過名為WildSpark的出版平台,張貼文字或影音內容,原創者及分享者都能獲取名為「AMP」的加密貨幣。
此外,為打破傳統廣告規則,個人或企業也能購買AMP,增加訊息曝光度;然而,這些貨幣將由看到此一訊息的用戶瓜分,且平台影響力與貢獻度越高,分得比例也越高。
這種逆反現有社群平台模式的廣告分潤機制,確保利益由會員共享,而非由平台經營者整碗獨食。
這些挑戰現有媒體產業、社群網站、廣告機制的大膽創意,不但可能為新聞媒體創造新的獲利模式,也可能扭轉數位內容的分發結構,甚至破壞現有社群網站的基礎命脈,成為「下一個Facebook」。
當然,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也尚未普及,這是一場長期比賽,三年、五年、十年,不知何時才會全面爆發。
未來還沒來,但可能就在轉角不遠處。或許,區塊鏈的未來終究不會來,但重要的是,窮盡一切途徑改善媒體結構、營造新聞生態,只要有機會,永遠不放棄。
本文出自黃哲斌《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一書,由天下雜誌授權刊登。為適合網路閱讀,已經過本站重新校對、分段、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