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業、代工產業,如何留住優秀人才?/洪士灝
昨天參加座談會,談代工產業的下一步;業界前輩與我的意見大致相同,但非完全一致。
我們都認為代工業的存在是台灣產業的重要基礎,而且下一步必須在技術層次上提升,增加國際競爭力,才能創造價值。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對代工產業的期許,希望代工業不只是「買設備、接訂單、按表操作」而已。
創造價值,才能解決薪資過低問題
很多在代工業待久的朋友,對於自己所負責的產業鏈很熟,知道要去哪裡買設備(或是解決方案),去何處搶訂單;但是當某個產業成熟與開放後,眾人皆知設備和訂單在哪裡的時候,似乎剩下來唯一可以與人一較長短的,就是設法僱到廉價勞工來執行按表操作的工作。
我們需要的是能創造價值、改善國內環境的企業。
所以在過去,很多代工產業到國外去找廉價勞工,或是威脅要出走。我覺得在商言商,這都不是問題,我們需要的是能創造價值、改善國內環境的企業,如果只是貪圖廉價勞工,我們何必要留他呢?
這是我與前輩意見不同的關鍵。前輩說代工廠致力於Cost Down是必然的,包括人力在內,以經濟學的論點說人力可以自由選擇想去的地方,老闆們無法設定行情。
我說理論如此,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薪資在台灣並不是那麼自由的市場,加上廠商不斷打出走牌,以及某些歷史的因素,台灣的勞工很難跟雇主周旋;何況政府經常是偏袒財團的。
如果自由經濟理論運作完美,那世界上就不會出現勞資糾紛、階級剝削過度,造成暴動和革命。台灣的社會還算和諧,但暗潮洶湧。
我想,這是勞資雙方的角度和看法不同。這十多年來台灣勞工的薪資幾乎凍漲,勞方可以大罵資方壓迫,資方可以說勞工的價值就這麼低,口水戰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在談完各自對過去產業的解讀之後,我們不是搞社會運動的技術人、產業人,不要停在這裡,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執行下一步。
如何吸引人才?人才如何自我升級?
代工業者如果洗刷汙名,必須拿出一套像樣的說法來吸引人才、創造價值。我們有各種代工業,不能一概而論,汙名化代工這個名詞固然不好,但某些舊的作法是有問題的,也需要改進。
因此,如果您認為自己的代工業做得很好,請談談自己的公司的價值創造之道,讓年輕人覺得去那裡工作是有前途的。
勞工本身要自立自強,靠著精進自己、強化國際競爭力來提升個人的價值。然而我發現有不少人很想精進自己,但方法有其侷限性,或許是我們的工作環境和教育文化所致。工作環境有沒有讓勞工有精進技能的空間和時間,應該列入選擇工作時的重要考量。
無論管理階層或勞工,無論品牌或代工,都應該積極主動找出高價值的新問題,才能提升價值。
在教育文化上,與代工相關的迷思之一,是大多數人會去學一些時下蔚為主流的知識和能力,以便於「人求事」,但這樣一窩蜂的作法很容易摧毀代工的價值。
要能夠「同中求異」,讓自己脫穎而出,往往必須對大環境和未來趨勢有更多的理解,看到新問題、發展新的解決方法,這樣就有機會反過來,變成「事求人」。
最近在教育場域中新興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概念,因為知識和技能是學不完的,但新問題是層出不窮的。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進步,解決重複性舊問題的工作容易被取代,越來越沒價值,因此要培養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所以,在這個新時代,無論是管理階層還是勞工,無論做品牌還是做代工,要提升價值,應該要積極主動找出高價值的新問題,能夠比別人更快、更有效解決新問題。
如果等人來教你解決問題,按表操作,沒有獨門功夫,那麼即便讀了一大堆書,也做不出實績,頂多只能孤芳自賞和嘴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