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工作的機器人來了,看看丹麥人的反應,台灣該怎麼應對?/洪士灝
這則報導說,日本連鎖超市Aeon將不再聘清潔工,由機器人代替。報導中,日本的業界有個說法:因為日本去年有十家企業因人手不足而關門,在企業倒閉原因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位,所以企業須努力朝機械化發展。不過我不知道失業的工人會怎麼想?
丹麥人擁抱機器人
想到上週在丹麥開研討會時,南丹麥大學的院長致詞時,提到他日前參與一場政府召集的會議,與業界與工會代表們一起討論機器人、人工智慧崛起所造成的社會議題,以及因應對策。
他說,出乎一般人意料的,工會代表並不仇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工會代表們認為,如果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能夠讓他們的工作更容易、方便、有效率、更有生產力的話,那為什麼不多加利用呢?
丹麥人知道必須仰賴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讓工作更有效率,提高生產力,才能立足於世界。
我在丹麥待了五天,略懂一些丹麥人的文化,以及為什麼丹麥的勞工會這麼想。維基百科上說:「謙遜、守時和社會平等是丹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的確也是我在當地的感受。
我在那裡體會到,丹麥人不疾不徐的生活態度,非常自然有品味的穿著和環境,俊男美女隨處可見,卻是親切可愛。在Odense這個還不小的城市,幾乎所有的百貨公司都在六點前打烊,有的機構甚至四點就收工了 (例如安徒生博物館),這樣的國家如何有競爭力呢?
為此,我又查了一下維基百科,上面說:「丹麥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擁有高科技農業、現代化的小規模企業化工業、寬鬆的政府福利制度、舒適的生活水準、穩定的貨幣,同時對國際貿易高度倚賴。有人認為丹麥是社會主義的褔利國家,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丹麥絕大多數生產資料都掌握在私人手中。在丹麥,一般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率約為36%。」
根據上述這段的敘述和我的親身體驗,我的腦海浮現了「大同世界」這四個字。丹麥人「謙遜、守時和社會平等」的文化,並非來自於書本的教化,而是整個社會的共識、人們的身教,但這個國家知道,他們要立足於世界,必須仰賴高科技以及全民的參與合作,一方面打造進步的家園、培育高級人才,一方面藉由國際貿易獲取資源。
因此,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丹麥的勞工不用擔心被機器人、人工智慧淘汰而失去工作、成為次等公民,反而認為高科技可以為他們社會帶來更大的價值,必須好好利用。
台灣該如何面對高科技與新經濟?
我不想把台灣與之相比,因為我們在比丹麥小一點的土地上住了四倍之多的人口,我們平均每個人分配到的土地資源那麼少,要怎麼公平比福利?
況且,我們這麼多人在這麼小的地方,從小就強調競爭,把人用考試分類,覺得爭權奪利是社會常態,還因為工業化初期因為幫人代工賺了點錢就沖昏了頭,坐視社會貧富差距擴大,走的根本是與人家完全不同的道路,何必要比?
另外,我們也不必羨慕人家,因為我們的日子似乎也很好過:台灣有很多世界最價廉物美的食物和服務,四季如春的氣候,是丹麥遠遠不及的。所以當我回到台灣,我如沐春風,絲毫不懷念丹麥的大同世界。
台灣老百姓應該要多關心「科技民主化」的議題,設法讓科技成果為全民共享。
所以,我想我們的有錢人,應該不大需要擔心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因為他們只要拿得出錢買機器,照樣開工廠、公司,還不怕員工吵著要加薪、罷工,或許台灣的人力服務業會因此更價廉物美。
不過,我們那些靠勞力討生活的沒錢人該怎麼辦?現在才開始賺錢大概來不及,在職場上卡位也不見得有用,趕快立法禁止工廠採用機器人、人工智慧取代勞工,只會讓台灣落後先進國家更多。
我們不必跟日本或丹麥比,但問題已經浮現,國家該怎麼做,沒錢的年輕人該怎麼做呢?坦白說,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別無他法。除了強化個人和國家在技術上的競爭力之外,老百姓應該要多關心「科技民主化」的議題,支持鼓勵那些能夠創造價值且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以及設法讓科技的成果為全民所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