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如治理企業治國如治理企業,領導者必須建立共同價值/程天縱
一個社會要穩定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堅實壯大的中間階層。
[embed]https://medium.com/@rocketcafeonline/terry-cheng-e459d3883ef[/embed]
價值兩極化的社會
一個社會要穩定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堅實壯大的中間階層。學過統計學的朋友都知道,當一個樣本數目夠大的時候,它的分布一定會是一個常態分布,就像一個倒扣的鐘形。
一個社會或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如果這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存在的話,那麼議題不管怎麼樣改變,人數的分布一定是一個符合統計學的、漂亮的常態分布圖。
就拿台灣目前的情況做例子:在二維象限的圖上,假設縱軸是人數,橫軸是政治傾向,政治傾向是藍的靠右邊,政治傾向是綠的靠左邊;只要台灣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那麼這個分布一定是一個倒扣鐘形的常態分布圖。
這個平均值就是中間選民,不藍不綠;藍的綠的能夠拉動多少中間選民,決定了這個倒扣鐘型的高度,也就是扁平度。如果大多數人藍綠政治傾向明顯的話,那麼這個倒扣的鐘型就會比較扁平;但中間選民仍然是存在的,所以,這一個常態分布圖還是完整的。
如果社會沒有一個全民共同信仰的價值觀的話,那麼這個倒扣鐘型的常態分布圖,就不能保持完整了;它會變成雙峰的、兩極化的、分裂的一個圖形。這個時候,中間份子就不見了。
無論是什麼樣的議題,只要是台灣沒有一個共同信仰的價值觀,中間階層就會消失或隱形掉了;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會動盪不安、發展停滯。
我們可以把橫軸的政治傾向,換成統獨、貧富、勞資、挺同反同、挺或反一例一休、挺或反年金改革、挺或反轉型正義等等;此時我們都可以發現,中間份子漸漸消失了,原來應該是堅實多數的中間份子反而成為少數了。
最可怕的是,台灣的善與惡也已經走向這種雙峰兩極化的現象了。
善惡兩極化的社會
在上個世紀50、60、70年代,我還是個小孩;那個時候普遍經濟狀況不好、家庭收入不高,因此有餘錢可以拿出來行善的人,相對於今天也比較少。
今天各種公益慈善團體到處都是,慈濟功德會、法鼓山、中台襌寺、佛光山等各種宗教團體;輔導偏鄉弱勢、助老扶殘等的各種公益團體,都非常活躍。信眾們或志工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盡心盡力的行善積德。比起4、50年前,其中的進步和發展巨大,非常令人感動。從這裡我可以看到台灣善的一面。
反過來看看台灣惡的一面:在我小時候也有黑社會幫派的存在,行兇作惡的人也是有的;但是在那個年代,真的是「盜亦有道」的年代。那時作惡的人大部分是因為討生活不易,為了生存而取巧加入黑道;他們所犯的事,頂多就是打架鬧事、雞鳴狗盜之類的小惡行。
今天台灣的社會,行惡的人所行的惡事,遠比50年前殘忍兇惡無數倍。欺善凌弱、骨肉相殘、強迫幼小的子女跟著自殺、砍父殺母、兇殘成性到要把人頭砍斷,這與ISIS有什麼不同呢?
而台灣牽扯到電話詐騙的人數,也足夠讓人瞠目結舌。不但在台灣行騙,而且還輸出到全球各地。這個是我小時候的年代所未能想像的。行車糾紛,夜店打群架,許多年輕人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只要被瞪了一眼,被按了一聲喇叭,就可以刀棍相向,欲置人於死地。
台灣社會缺少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造成了中間階層的消失。
這種善惡兩極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究其原因,有人歸咎於教育,有人認為是家庭,有人認為是經濟,有人就說是現代社會現象。
我則認為,是台灣社會缺少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造成了中間階層的消失、讓所有議題都呈現雙峰兩極化,因此台灣的社會動蕩不安,發展停滯,甚至倒退。
一個完整的常態分布圖有很多的好處,中間階層的力量非常壯大,形成穩定社會的一個堅實基礎。價值觀必定是推動老百姓往善的方向走,因此奬勵表揚可以產生一個「拉」的力量,把整個分布圖形往善的方向拉動。
對於惡的行為予以法律懲處或輿論指責,就可以產生一個「推」的力量,把整個分布圖形往善的方向移動,遠離惡事。
推與拉的力量
一旦形成雙峰分裂的圖形,那麼堅實壯大的中間力量就消失了;也無從產生「推」、「拉」的力量讓整體社會向上提升。矛盾敵對的雙峰,只會揚惡隱善,混淆是非,讓整個台灣社會向下沉淪。
日前發生在台南的八田與一銅像遭砍一事,是很明顯的一件惡事;就如同發生在台灣各地的孫中山和蔣介石銅像遭到破壞的事一樣,都是惡事。
事後,台南市長賴清德,寫信給八田與一的長孫家人及日本相關友人,說明事情發生與處理破案過程,對於原訂每年5月8日舉行的祭祀儀式,勢必延遲感到抱歉。這其實是好事,是一件對的事。
可是由於台灣社會沒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形成這種雙峰對立的現象、又失去了中間階層的存在,因此有人故意撕裂種族製造對立;對方的善,一定要把它說成惡,己方的惡,則模糊焦點而不提。
去年6月網路一篇文章瘋傳,內容寫著教育部要求建中校長,要撤下校內紅樓掛的「禮義廉恥」牌匾,遭到建中校長拒絕,透過網路分享力量,不少民眾都看過,引發爭議;經過求證建中校長,校長表示根本沒有接收到教育部指令,一切都是子虛烏有,被點名的教育部也無奈表示,網路流言惡意中傷,讓這個月來教育部湧入不少抗議言論。
姑且不論這件事情的真假,「禮義廉恥」是屬於共同價值觀的一部分,如今都有人想要藉著消滅價值觀,讓雙峰兩極化矛盾對立的現象更加激烈。換句話說,就是要消滅中間階層的社會穩定力量。
領導者必須建立共同價值
今天的台灣,不管是藍綠執政,都需要一個有遠見、有魄力、有執行力的總統,來為台灣建立所有人民共同信仰的價值觀、重新建構起常態分布圖,重新建立一個堅實、強大的中產階級和中間階層。才能夠保證台灣社會的穩定發展。
反觀今天的政府,無思建立起一個共同的價值觀,融合社會。反而製造各種議題,進一步撕裂社會,消滅中產階級或中間階層,如此一意孤行,只會讓社會更加動盪混亂。
原來寄望公民正義或時代力量,能夠擔負起這個責任,扮演起融合的角色,提倡一個台灣社會能夠接受的共同價值觀,以治癒療傷目前分裂的社會現象;以目前第三勢力的表現,看起來又是一場失望。
我一向認為自己是一個中產階級、中間知識份子,是穩定社會力量的一分子;在今天紛紛擾擾的社會現象裡,我希望能夠扮演好自己中間階層的角色,透過我的網路朋友們,重建中間階層的穏定力量。
企業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是穩定企業不斷發展的基礎。
企業管理亦如是,企業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是穩定企業不斷發展的基礎。勞資之間的矛盾、市場競爭的規則、營收或是獲利孰重孰輕、不同事業單位之間的競爭、部門之間的合作等等,都需要一個共同信仰的企業價值觀。
什麼是企業文化?在有企業價值觀的前提下,信仰價值觀的員工自然會形成一個常態分布圖;越往價值觀的平均值靠攏,企業文化的力量就越大。一個企業如同一個社會,需要一個堅實強大的中間階層,沒有共同信仰的價值觀,就很難形成這個堅實強大的中間階層。
治大國如烹小鮮,企業經營也一樣。走對方向,抓住重點,注意細節,如此而已。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多按下方的「拍手」圖像幾次、或是分享到社群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