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尷尬:如何讓設計系學生實習更有意義?/器研所
設計公司每年都會接到不少實習生的詢問,器研所也不例外;台灣的實習工作也一直存在著某些問題。綜合過去多年的經驗,我們希望能以設計師的角度,提出一些我們自己的觀察。
業主和實習生,兩方都尷尬
實習,是個定位有點尷尬的工作。實習很像是上班,但又不完全是正式工作;看似是教育延伸,但也不是學校的課程。實習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在學業完成前,有機會能親身體驗真實工作的樣貌。因為同樣是設計師,在不同産業的公司,或甚至同一産業的不同型態公司,工作方法和內容都可能有極大的差別。所以,學生若能提前思考自己喜愛或適合什麼樣的公司,當然是非常好的事。
但為什麼大部分的狀況,不管是業者或是實習生,對實習的評價都不高?
業主的尷尬
以我們自己為例,面對實習生時,心裡的OS常是這樣:
沒經驗的新手設計師,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訓練,才能真正開始進行設計工作;幾個月的實習時間,真的不知道要幹嘛;
部分實習者天真浪漫,自我感覺良好,經常高估了自己的設計能力;勉強讓這樣的實習者參與專案,有時反而越幫越忙,最後可能還要花時間來收拾殘局;
實習者通常很期待自己提出的設計概念能獲得採用,但事實上這種機率超低;設計師還得用婉轉的方式跟他們解釋不能用的原因,甚至需要進行心理輔導;這時又得面對實習生抗壓性的問題;
大部份設計公司的實習工作是不支薪的,老闆也就不好意思要求實習者準時上下班,或是遵守公司規則;
有些實習者愛來不來,工作態度欠佳。不來也不會事先告知請假,而就算人來了,常常也不知道怎麼打發他們,讓他們有實事可做;
由於以上這些狀況,公司通常得指派「保母」,除了教導實習生之外,還得將實習者規範在可控制範圍,確保上述狀況發生時不會影響公司的日常運作。然而保母的工作負荷卻因此加重不少。
實習生的尷尬
另一個角度,不少實習生面對實習工作,心裡的OS或許是這樣:
覺得公司以實習之名行免費或廉價勞工之實,感覺自己沒價值;
被拗就算了,還會被公司嘲笑:「現在教育水準竟然這麼低落,你們大學都念了幾年,還只有這種程度,產出這樣的水準⋯⋯」;
感覺分配到的工作或案子大多都無關緊要,沒什麼搞頭,所以做起來沒什麼動力;
就算很認真地提了很多概念,不是被冷處理,就是被一堆大道理潑冷水:「你這些概念因為這樣那樣都不可行」、「你需要學的還很多」,感覺就是熱臉貼冷屁股;
公司要實習者做事情,但又不能真的做什麼事情,不做又會被關心;做與不做都讓大家都困擾;
反正幾個月的實習時間也學不到什麼,做不出什麼東西;缺錢的話去打工比較實際,要不然就放長假及時行樂,其他再說。
設計,不是只有設計
器研所今年辦理的實習生評選,有接近九十位同學線上報名;第一階段本來只挑出三四個人進來面試,後來又放寬到開放十二位同學面試。從看履歷及面試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幾個普遍現象:態度過度溫和、不善表達及推銷自已、自信心不足、感受不到熱忱與動機、甚至有人無法清楚表達為什麼想當設計師。
現在市場對設計的要求比以前多很多;如果設計師只具備設計能力,可能很快被市場淘汰。
大家必須了解的是,整個設計產業在過去二十年間發生巨變,設計工作已經從單純的美化物件,進化到結合UX/UI、商業模式及品牌經營。現在的設計師,除了傳統的設計技能外,更要學習並且了解不同的商業模式及市場狀況,同時認知到設計是一種商業行為,必須努力將設計價值轉換成消費者可理解的商業價值。
簡單來說,現在市場對設計的要求比以前多很多;如果只有設計能力,卻不了解前端的市場狀態、不懂商業模式及行為,甚至對後端的量產也一知半解,這樣的設計師可能馬上就會被市場所淘汰。
對學生和業界的建議
所以,我們想給實習生一些建議:
在短短的二三個月實習時間內,一定要用心觀察設計工作的每個環節,看看設計師如何和客戶、工程師、工廠溝通;
儘可能主動提議,幫忙公司一些大大小小的雜事。這些基本花不了太多時間,但卻可以讓人感覺你有實質貢獻;
觀察中也務必認真思考自己現有能力和業界真實處理事情上有什麼差距,多主動開口詢問任何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也就是「認真看,仔細聽,隨時問」。在現在的階段,這會比「如何執行設計案」來的重要;因為即使參與設計案,大部份學生可以貢獻的,通常都非常有限;
在實習結束後,也務必和業主保持連繫,以後畢業找工作時,可以諮詢業主,得到業內比較真實的意見。
針對設計公司,我們也有些建議。
即然我們常抱怨學校訓練出來的學生無法快速上手,所以可不可以換個方式來評鑑實習成效?
儘可能安排一些工作,讓學生可以在第一線看到業界的真實運作情形,例如安排為各種不同會議做記錄,或從旁參與專案並協助專案的paper work,有點類似專案經理的小助理的角色;
讓學生知道在業界工作,到底須要熟練什麼工具、哪些軟體、具備什麼技能、哪些知識等等,學生實習結束後,就可以回到校園修習相關的課程或是自學 (現在網路資源很多),最重要的是可以回饋給自己的教育體系,要求開設相關的課程,改變學校設計科系課程的規劃,讓設計教育追上設計實務界的腳步。
因此,評鑑實習成果也應該儘量從學生的工作參與度、主動積極性等方面評估,而不是從工作產出面來評估。這樣或許可以將實習工作帶入正向的循環。
器研所成立工業設計公司,到現在也已經九年;即使到現在,還是很辛苦的摸索及嚐試著各種不同的商業模式。目前台灣企業普遍來說,尚無法真正認識設計的價值;又或者可以說,我們還無法說服企業為高品質的設計付出相對應的費用。我們真的很希望以設計專長為台灣朝向自有品牌的轉型過程盡一份心力,因此更需要代代相傳的設計新鮮人,持續不斷的讓設計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企業、政府、甚至個人,最終提升整個社會對設計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