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不是10%:柯達為什麼沒落?/李開復
柯達並不是沒有看到接下來數位浪潮的發展。他們內部的工程師其實很早就研發出數位相機,但為什麼沒有被公司採納?是因為害怕製片公司不採用,所以才沒有結果。
但如果換個角度想,假如用數位相機,全世界一年拍出幾百萬張的照片,結果就可能不是現在這樣。
編按:1975年,柯達工程師Steven Sasson發明了第一部靜態畫面數位相機,使用Fairchild公司製造的100 x 100畫素CCD感光元件。1986年,柯達已經研發出140畫素的感光元件。
之後柯達不斷研發精進,近年並研發出高達1,800萬畫素的KAF-18500全片幅數位相機系統,並運用在Leica M9 RangeFinder數位相機上。柯達的數位相機事業部在2012年由Platinum Equity公司併購,目前則以Trusense的公司名稱運作。(資料來源:Wikipedia)
https://www.youtube.com/embed/nU9dXqjdRNI
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損失厭惡」,「失去」通常都會比「獲得」更加痛苦;人類是會規避損失的,公司是由人創立的,所以公司當然也是這樣的狀況。
舉個例子來看,有個機會讓你選擇:選擇一是「有99%的機會得到100萬美金」,選擇二是有「1%的機會得到10億」美金;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前者。柯達曾經有機會成為那「10x」,成為10倍速成長的公司;但它卻選擇了那10%的路──其他公司也都會走的路。
要想成為10x,必須承認「失敗」也是一種可能的結果,要有能坦然接受巨大失敗的心態。特別是在科技領域,嘗試新東西代表可能失敗,但是失敗卻是一種學習。
分享一個來自結尾引文中的故事:有個藝術老師出了個作業給學生,她採用兩種不同的說法來告訴兩個班級:老師對第一班說,成績評量以壺的品質為標準;第二班的成績評量則以做出的壺越多,分數越高。
結果出來,最好的作品都是來自以數量評分的那班,為什麼呢?
透過做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壺,學習、調整、學習、調整不斷的重複到做出最好的壺;做的越多,學得越多。人之所以能成功,是透過不斷的嘗試和失敗而來的,而不是一次就要求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