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執行長Paul Otellini表示:「一年之後,我認為沒有觸控功能的PC會很難賣,至少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如此;至於企業,轉變的速度則會慢一些。」
── 〈Intel:以後筆電沒有觸控功能會很難賣〉
基本上,我並不認為「觸控」這件事情在有鍵盤的電腦上(桌機或筆電)對使用者的習慣會有那麼大的影響,短時間內也不會是電腦難不難賣的關鍵因素。
我的理論是這樣的:鍵盤和顯示器的組合方式,可以上溯到打字機的時代;如果不負責任的繼續往上牽拖,還可以扯到大鍵琴。要說人們從那個時代就養成了手打鍵盤、眼睛看訊息(樂譜、文件、螢幕)的習慣也好,反過來說這樣的機械結構已經約定俗成也好,要在維持不變的物理型態上改變人的操作習慣,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困難並不代表不可能,從這個世代開始改變,或許在下個世代可以看到成效,但應該不會是一年之後。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有鍵盤的電腦(相對於沒鍵盤的平板而言)多半是工作用的工具;或許廠商可以開發出全觸控操作、而且好玩得要命的遊戲(Intel最好贊助開發幾個,讓大家加速改變習慣),但在需要打字的時候,就算是上Facebook瞎扯也好,目前鍵盤還是比較有效率的工具。
你可以想像自己一邊彈鋼琴(打字)一邊翻譜(觸控)、還要伸手摸個貓(滑鼠),這樣持續整個上班日嗎?
只要有更好、更直覺、更人性的操控方式,鍵盤和滑鼠並不是什麼值得留戀的設計;我要強調的是,要在已經成熟的物理環境下推動新的操作方式,並不會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換言之,只要改變這樣的物理環境,新的操作方式就有機會;例如按鍵電話之於轉盤電話、遙控器之於電視旋鈕、平板電腦之於筆電。至於這個轉變要反向進行,會有它的困難。
退一百步說,在「摸了不會留痕跡」的螢幕表面處理發明之前,說這些都稍嫌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