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海外媒體上的「大陸作家告蘋果(協助銷售)盜版電子書」新聞,今天才在本地中文媒體上出現。
蘋果傳涉嫌盜版侵權爭議,據新華網報導,大陸22名作家指控蘋果公司違法侵權文學作品,多達95部暢銷電子書在蘋果商店街可廉價甚或免費下載,因此將向蘋果索賠5000萬人民幣並集體維權;對此蘋果僅表示會給予適當回應。
說實在話,從過去的紀錄、以及小人之心來看,這也可能是大陸官方策略性「鼓勵」民間人士對外商進行一個打臉的動作,表示「我有在看你」,但蘋果以不告不理、告了還是不理的態度消極放任盜版橫行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我自己就深受其害、而且跟蘋果相關人士交過手、吵過架,他們確實就是「無法證實所以不關我事」、「我們只是通路所以不管這個」的態度。
蘋果app store仍然是目前數位出版品最重要、最成功的銷售管道之一,讓很多原本與app軟體和數位出版無緣的小團隊或個人也能站上國際舞台;然而從去年年中以後,對於開發商送交作品的審查標準越趨嚴格,經常因為市場狀況而改變的限制和政策,也常令人無所適從。
雖然我公司因為這樣吃了不少苦頭、做的東西也常因為枝微末節的原因被退件,但整體來說,蘋果對上架產品的品質(我是說品質)審查,還是維持整體水準的必要措施,所以還是比沒有好一點(關於這一點,請參閱一年前的舊文「Android,內容開發者的痛」)。
然而對於盜版,蘋果並沒有同樣嚴格的審查和執行標準,這一點我在去年的〈數位出版的池魚之殃〉和〈兩種人性〉等文章中也談過了,不再贅述。綜合以上各點,就是:
這個問題去年就有了,一年來幾乎沒有改善。
從出版的角度來說,蘋果對合法出版者比盜版者更嚴格。
最糟糕的是,蘋果一直沒有想主動解決這個問題的舉措。
所以,不管動機如何,我希望這次大陸作家控告蘋果的舉動可以更堅持長久。說句實在話,雖然我去年初也利用自己的人脈,私下協助過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和九把刀和蘋果溝通,但效果並不大(否則就不會現在還在談這件事了)。
如果大陸以目前號稱「第二大行動app市場」、蘋果生產基地、以及蘋果全球成長最快市場之一的地位,或許說起話來會比我們這兒的傢伙們有份量一點,所以如果蘋果可以因而從善如流,我們也只能樂觀其成啦。:(
(在這裡岔個題外話:在查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去年11月的國外報導指出,中國是「免費」app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前述的「第二大行動app市場」則是以使用率計算,而非銷售量,但到了部分樂觀中文媒體卻成了「世界第二大市場」。這幾個講法字面上來看是差不多,但實質上是差很多的。光是「對開發者營收的貢獻度只有2%」這句話,就盡在不言中了。)
我還是老話一句,蘋果不是執法單位、可能也無力一一審查版權是否合法,這些可以理解;但對於明顯有問題(像是「不是九把刀出的九把刀」)的作品至少可以抽查、也必須建立確實會回應處理的事後舉報機制。這是從app商店賺進大把鈔票、現金多到不知道怎麼辦的蘋果起碼可以做的事情。
然而我預見的是這種審查機制未來可能的問題:截至今天為止,蘋果線上商店有號稱50萬個以上的app;而這些還只是通過審查上架的,沒通過的、開發中的數量可能數倍於此。
雖然某些技術層面的問題可以用自動化系統來檢測,但語言、文化、畫面尺度、或是現在所談的內容版權疑義等問題,還是得靠活人來審查。
問題是:今天蘋果要請多少人來當評審委員?幾年之後如果有幾百萬app上架,蘋果要請多少專職人員每天看app?
就算蘋果將來有財力請幾萬個app審查員,這麼多人是否能維持一貫的審查標準?這些人的素質和訓練是否能對如此多樣的語言、文化、內容、版權問題做出一致而公正的判斷?如果有時候不能(人總會有閃失誤判,這很正常),對於開發者是否公平?
(「原封不動重送一次就會過」已經是業界傳說之一。)
如果有一天,app商店成長到佔據人們大半閱讀、遊戲、工作、溝通的時間,蘋果的審查機制是否會越來越接近「神」的角色?
這樣的機制,什麼時候會因為超過實體和哲學上的負荷、或是無法再負擔這麼神聖的責任而崩解?
這些問題不會馬上發生,但卻是蘋果在未來幾年中維持「app生態系」所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破解(所謂「JB」)是一些使用者自己給的答案;而蘋果如果要避免審查系統超載而崩解,也勢必多少要往這個方向思考(但這句話並不表示我鼓勵JB,我自己並不JB),將壓力釋放一些出來給社群、讓合法出版者一同加入對抗盜版的戰線,而不是由一家公司、相對少數的人堅持扮演「神」的角色。
道理很簡單,沒有人可以扮演神;而試圖扮演神的結果,則可能是有一天在外面、或是在家裡養出自己都沒辦法駕馭的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