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會做「比較快」的Ax處理器筆電嗎?/傅瑞德
在美國科技界相當有影響力的部落客John Gruber,在不久前一篇標題為「The iPhones 6S」(寫法有點奇怪)的文章中,提到6S所使用的A9處理器、以及這顆處理器「除了平均速度是iPhone 6的1.5倍」之外,更重要的是「單核心測試分數已經超過中低階款式的MacBook筆記型電腦」。
在美國科技界相當有影響力的部落客John Gruber,在不久前一篇標題為「The iPhones 6S」(寫法有點奇怪)的文章中,提到6S所使用的A9處理器、以及這顆處理器「除了平均速度是iPhone 6的1.5倍」之外,更重要的是「單核心測試分數已經超過中低階款式的MacBook筆記型電腦」。
也就是說,經過簡化的結論是「手機已經可以比電腦快了」,於是有些網站看到這一點就開始揣測,蘋果(或許包括其他廠商)會不會開始計畫用A9(或是後繼處理器,統稱Ax)來安裝在筆記型電腦上。
在科技業,有幾種事情是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花錢可以解決的事(當然最好是小錢);
只要寫程式就可以解決的事;
技術上已經有人做到過的事。
這三點的前提是,必須在利益或策略層面上是符合成本效益的。
我相信「做出使用Ax處理器的電腦」是可能的;先撇開從Intel處理器轉換過來的陣痛不談,至少蘋果目前已經做到:
Mac OS X作業系統的精簡化(成果就是iOS);
iOS在不同尺寸螢幕設備(也就是iPhone和iPad)之間的規模、UI(用戶操作介面)、以及API(程式開發介面)之間的調適;
另外還有一點比較不起眼、但很重要的是我一年前在〈「不能升級的Mac mini」是怎麼回事?〉這篇文章中提出的觀念:蘋果正在用做行動設備的觀念,來改變桌上型電腦(包括筆電)的架構。
在去年的Mac mini上,重點在於不能升級的內部組件,而今年使用Intel Core M處理器的MacBook除了連線介面精簡化、零組件微小化(MacBook的主機板已經比手機大不了多少)之外,再加上很多年前就有的不可替換電池和固態硬碟,事實上除了處理器不同、以及用法不同所導致的基本機構差異之外,蘋果的電腦和行動設備原本就越來越像。
也就是說,只要符合成本效益,蘋果就算明天就推出「配備Ax處理器跑iOS的筆記型電腦」也都不令人意外,而且我相信蘋果內部早就有這樣的原型產品存在。
然而回過頭來說,雖然我絕對同意以下幾個前提:
Ax效能確實相當優越;
Ax有著省電之類行動設備應有的優點,繪圖速度也快;
蘋果要做Ax/iOS筆電絕對沒問題,不用考慮速度;
蘋果未來確實有可能做Ax/iOS筆電。
但我並不認為「手機處理器比較快代表即將取代電腦處理器」這個思考方向是對的,也不認為看到「速度超越」這個因素就可以直接跳到「可以取代了吧」這個推論。
道理很簡單,因為在商業決策上不是這樣思考的。
我想提出的問題是:
1. 那如果過兩天Intel又出了很強的Core處理器,讓Ax又得花好幾年才趕得上呢?
其實光是這個問題就已經是答案了。蘋果(或任何廠商)可以有很多理由做Ax電腦,但多半不會是因為「喔喔,現在Ax變這麼快」。
2. 為什麼要轉換系統?
不僅是蘋果自己的問題,也是多年來所建立的iOS忠誠用戶群的問題。很多人會拿當年蘋果從PowerPC處理器轉換到Intel處理器這件事情當成功案例來談,但是提這個例子的人不一定知道:
蘋果當時剛要從谷底翻身,必須順勢放手一搏;
生產PowerPC處理器的AIM聯盟(Apple、IBM、Motorola)已經瀕臨瓦解,如果不換掉恐怕將來沒有新處理器可用。事實上,在決定轉換到Intel處理器之前,蘋果也跟AMD談過;
轉換到Intel處理器,可以說是伴隨著作業系統從Mac OS 9轉換到Mac OS X的工作。簡單的說,Mac OS X的前身「NextSTEP」是Steve Jobs在前一家公司NeXT的作品,而NextSTEP 3.3版已經可以在Intel處理器上執行,讓日後的轉換工作輕鬆不少。
所以,當年蘋果從PowerPC轉換到Intel處理器,除了有一些好的技術基礎之外(這一點跟現在的iOS/Ax組合相近),也有它不得不然的地方;而且事實上當年這樣的轉換是一場經過精心設計的豪賭。幸好那次賭贏了,如果賭輸,現在世界上應該就沒有蘋果這家公司了。
3. 轉換系統的成本效益問題
如果要轉換電腦系統,蘋果必須至少要考慮幾件事:
讓電腦產品轉換處理器、或是推出平行於現有MacBook系列的筆電,最大的利益是什麼?或許是每部電腦可以節省n元美金的成本、或許是可以讓同樣的電池支撐24小時、或許是讓iOS用戶也有筆電配置的機種可以使用(這一點我個人比較喜歡),但不會只是「快」。
Ax處理器雖然比基本款Core M快,但是否具備往上進入Mac Pro(或至少中階iMac)機種的延展性?如果沒有,在同一產品線中使用兩種處理器(也就是兩個作業系統,除非要在Ax上跑桌面版Mac OS X)的效益是什麼?
是否提供協助用戶轉換新舊系統的機制(如果用戶有需要改變任何使用習慣或周邊設備)?這樣的機制對於整個技術支援體系、用戶體驗、以及開發者社群有什麼影響?
4. 處理器的適用性問題
雖然喜歡玩「跑分」的人都會強調,在進行比較時會盡量用乾淨的系統、用類似的軟硬體和網路條件來測試,但這種設定有時候反而往往是不公平的。
Mac OS X(或任何電腦作業系統)一般來說都必須面對相對繁複的操作介面、檔案系統、輸出入介面,同時還要因應不同硬體配置的變化,而iOS要應付的則是相對簡潔封閉、而且經過最佳化的環境(這一點Android比較累),所以要表現出色也比較容易一些。
反過來說,如同前面引用的測試數據表格所顯示的,Ax跟同級的Core M處理器比,只有單核心運算的部份更加理想;一般來說,電腦端的硬體、作業系統、(肥大很多的)應用軟體、以及系統的運作方式,都比較能有效運用多核心處理器的效能,而手機架構和許多軟體(至少在用戶感受層面)則是以單核心處理見長。即使兩者交換(如果能交換的話),彼此都不是能夠有效發揮的環境。
所以John Gruber在原文中提到:
在單核心速度表現方面,目前(原文寫作日期是2015年9月22日)還沒有一款Android手機能超過已經推出兩年的iPhone 5S。
Android系統在多核心評分方面的表現通常比較好,因為許多Android手機都使用4核心、甚至8核心的處理器(iPhone 6S只有雙核);但單核心處理的速度跟我們日常使用的「感覺」比較相關。
……即使你不同意單核心分數是比較有意義的比較標準,還是得承認iPhone在測試分數方面的數字遠低於高階Android機種。
順帶一提,對於處理器的評測分數,Android陣營的新處理器Snapdragon 820也一直緊追不捨;最近的說法是:
[Snapdragon 820] 在單核心方面的分數是2032,多核心是5910,已經勝過Exynos 7420與蘋果A9的多核心部分。
(譯按:引文是2015/9/27的文章,而且跟John Gruber同樣用GeekBench評分,所以可以拿來跟前面表上的數字比較。)
反正大家各取所需,一邊說我的單核心分數強、使用感覺好,一邊說我多核心分數高,整體速度快;而拿Ax處理器跟Core M比,得出「蘋果即將推出Ax筆電」,也是同一等級的推測而已,參考價值並不是很高。
至於手機處理器的分數評測,其實我自己平常也不太看。因為在我的觀念中,這些數字只在「跟前一代產品比」的時候才有意義;除非發生廠商把產品越做越慢、或是發生「同一產品的A版本處理器比B版本高階」的時候,才需要拿這些數字出來計較。
對於選購手機而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如果要求速度快,買最新款式就是了。
再說一次,我不否定蘋果有推出Ax電腦的可能性,但我相信如果有這樣的產品推出,他們應該都已經想過我提出來的問題;而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告訴大家「會有」或「不會有」,只是把這些做決策時該想過的問題列出來,跟大家中秋節烤肉時分享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