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與Google兩大陣營的電玩圈搶人大戰/詹太太
相對於Twitch深耕垂直市場、主打高黏著度「hardcore」遊戲玩家,Facebook的遊戲直播可以讓觀賞電玩實況的人口更廣,觸及一群屬於大眾市場的遊戲愛好者,而這也的確是一個讓Facebook年輕化的策略手段。
有件事情我覺得很妙。
是這樣的。最近我先後得到兩個活動訊息:一個是來自Google的「G-Player One」台灣一級玩家計畫;這是一個為期半年的台灣遊戲產業培訓計畫,從2018年7月份開始,到12月份結束。
另一個則是Facebook將在上海的「China Joy」大會參展期間,盛大舉行Facebook@ChinaJoy 2018。大會表示,目的是幫助想要出海的遊戲廠商瞭解全球遊戲行業的趨勢與玩家動態。
既然這兩大山頭都對準電玩產業,顯然這個領域是今年重要的兵家之地其中一項。所以看起來,下半年Facebook與Google兩家在電玩圈的搶人競爭應該精彩可期。
但仔細往前爬梳,就不難發現,其實很多競爭跡象從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了。
粉絲10萬,但實況CCU有6,000的「Darkness429」
如果你經常關注美國的電玩實況主,或許會聽過「Darkness429」這號人物。我因為知道他與Facebook Gaming合作,所以刻意關注他的粉絲團與CCU(同時在線人數)的狀況。
感謝老天爺,讓我在颱風天晚上不用做防颱工作,所以就又認真的看了一段他在Facebook粉絲頁上開實況的表現;在台灣時間7/11晚上的這場實況,是目前的人氣遊戲「Fortnite」 (要塞英雄)。
開始直播的頭20秒,CCU是348人;之後到30分鐘時,CCU就衝破6,000,達到最高點6,064人。之後雖然掉下來,也一直維持在4,000–5,000出頭;到52分鐘時,都還有5,125人同時在線。
特別的是,他的粉絲是十萬出頭,但追蹤人數卻高出近一倍,達到21萬多;這樣驚人的成效數字,可能會讓很多生活娛樂系的直播網紅看得目瞪口呆。
「Darkness429」本名Tim Havlock,是美國著名實況主之一,深受許多玩家喜愛。他本來在Twitch上開台開了4年, 後來轉投Facebook;當時他在Twitch上的追蹤者約有16萬8千人。
他在今年一月下旬開始與Facebook合作,但到了2月間竟然發生了一個奇妙的誤會:Twitch竟然「不小心」把他給關台了(驚)……。對,因為Havlock直接把一封Twitch的電郵大剌剌地貼在自己的Twitter上。
事情也就這樣,後來Havlock就乾脆直接投奔Facebook去了。粉絲們知道實情之後還鼓勵他說,「你乾脆就在Facebook開吧,我們支持你」。還有人直接留言說:「Twitch也請不要那麼幼稚好吧?」
[embed]https://twitter.com/darkness429/status/967869334688235520[/embed]
Darkness429對美國《綜藝雜誌》(Variety)說,自己與Facebook的合作是長期的:「這可是全世界最大社交平台呢,而我可以從一樓開始蓋起!」
好吧。聽完了Darkness429轉台的八卦,現在回頭看看Facebook新產品紅利的威力吧。
我觀察過他最近的幾場實況,CCU起碼都能打到超過5,500人。當然後來還有破6,000的。他有些說話技巧真的很高明,不時點名粉絲一對一互動、打招呼,討打賞、講笑話(與幹話),口才一流,真是非常厲害。
但即便如此,經營Facebook的小編們都知道,一個人數只有十萬出頭的普通粉絲頁,若是光靠自然流量、或者是有限度的下廣告,開直播的在線人數很難衝出這麼強大的能量。
所以說,真的不能不佩服Facebook新產品紅利的威力,給他灌溉的養分非常充足。
Facebook遊戲創作者計劃
Facebook的「遊戲創作者計劃」(Gaming Creator Program)早在今年一月就已經推出;計劃中邀請40位實況主合作,使用Facebook作為實況平台。同時,Facebook也集中火力優化使用者體驗,像是開放所有參與計畫的創作者以1080p/60fps的畫質進行直播,並評估實況主與粉絲互動的成效。
經過半年的試驗,Facebook終於在今年六月再宣佈推出「升級計畫」(Level Up Program);而「升級」這兩個字的重點,則在於「變現/打賞機制」,Darkness429是第一批參與測試的實況主之一。
「升級計畫中」變現與打賞的方式,是靠購買Facebook Stars。台灣版的最低消費額是95顆星,要價NT$60;6,400顆星的要價則是NT$2990,消費方式是綁定信用卡。
在直播期間,粉絲可以用Facebook Stars打賞喜愛的實況主。有時候購買星星還會遇到「隨機折扣」:Facebook推「免費賞星星」給用戶,讓你以低於牌價的消費買到更多星星。
例如在7月11日的這場直播中,就有「免費賞星星」的活動,用戶花NT$153可以買到378顆星星,平均一顆星星NT$0.4;如果按照牌價,250顆星星要NT$150,平均一顆0.6元,等於是打了7折左右。
除了Facebook Stars,還有「乾爹/乾媽訂戶制」:以Darkness429為例,你作為粉絲,可以選擇長期贊助他,每個月贊助NT$15,300,就可以成為他的會員;除了享受獨家內容,還可以在帳號上添加一枚「支持者標章」的綠星。
贊助費的確不便宜。但我也看過好幾個他的贊助者,經常上線跟大家哈拉或吐槽;不過他鐵齒的說,不會專門為贊助者開實況專場,「我既然都實況了,就是要叫大家一起看」。
至於實況主與Facebook之間的拆潤比例,根據《綜藝雜誌》的說法,比較像是70/30拆,也就是實況主可得7成,Facebook拿3成。舉例來說,100顆星星在美國的售價大約是US$1.4;其中US$1歸實況主,剩下的US$0.4則歸Facebook。
遊戲:創造年輕人最愛分享的場景
早在4月份的PAX電玩展期間,Facebook Gaming團隊就高調宣佈接下來一連串的佈局;接著在六月份的E3電子娛樂展中,更是直接揭露進軍電玩界的計劃、以及「女性實況主」將作為重點佈局項目之一。
目前Facebook的示範實況主不止Darkness429、Stone Mountain64、還有女實況主Melonie Mac;Melonie Mac從2009年起就展開了網紅(influencer)個體戶生涯、2010年起經營YouTube頻道、2014年起在Twitch上開台,粉絲數衝破了88萬人。
Facebook為什麼直接切進遊戲業?它根本不是個遊戲公司啊?
我的看法是,很簡單,Facebook的核心理念是「連結朋友與家人」,而「一起打遊戲」就是一種能夠「連結朋友」的工具。
想像你和同學一起打遊戲、一邊打一邊講幹話,又或者是下班之後與同事一同觀賞Darkness429的實況秀,然後一起把留言板炒成神串。在這個過程中,「遊戲」是可以引發互動的內容,觀眾/粉絲使用實況影片、截圖、留言、甚至打賞,連結起人際關係。
所以我認為對Facebook來說,他們不只是在搞「遊戲業」,而是經營一種連結朋友(與家人)的社群內容;但是他們切入遊戲、經營互動內容的認真程度,跟「搞遊戲業」是一樣的。換句話說:
他們與遊戲業做了同樣的事,但底層的動機卻截然不同。
Facebook的全球遊戲合作夥伴總監歐立貝(Leo Olebe)在今年六月份的E3的訪談中,也回應過這個問題:
We’ve announced a lot of things in the last couple of weeks,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it’s just being more committed than ever. Every year we try to do as much as we can to 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m closer together. That’s Facebook’s mission. In our context we’re doing it with games.
(我們在過去幾星期以來宣布了許多東西,而最終的目的則是讓這些都做得更好。每一年,我們都試著盡己所能帶給人們建立社群的能力,讓他們變得更緊密,這就是Facebook的使命。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採取的途徑則是遊戲。)
對於Facebook來說,遊戲的確不只是遊戲,而是一種新的互動內容格式。
以美國來說,有超過八成的青少年都打遊戲,他們藉著遊戲交換彼此的生活經驗、並且分享和建立友誼。遊戲是屬於他們這個世代的共同語言,所以我們或許也該換個眼光來看待它。
目前為止,或許也只有「遊戲內容」能改變使用者在Facebook上的互動模式,讓觀看時間更長,也更加黏著。
六月起,Facebook開始邀請全球實況主參加「升級計畫」;參與的玩家可以搶先使用新功能,當然也就是享受各種「新產品紅利」。過去玩家是在動態牆、社團、或是粉絲頁收看遊戲實況,而Facebook則表示打算改變這個動線,讓實況主能夠觸達更多粉絲。
《綜藝雜誌》指出,Facebook想要誘使更多實況主與他們的粉絲使用Facebook平台,這也會使Facebook與亞馬遜所擁有的電玩實況平台Twtich形成正面衝突。
目前Twitch的每日活躍觀眾達到1,500萬,同時YouTube旗下也有一個專為實況主而設的「YouTube Gaming」計劃;一場對於實況主的搶人大戰,好像已經箭在弦上。
但是,實際狀況可能跟想像的不盡相同。
Facebook遊戲實況的潛在障礙
根據Business Insider指出,在電玩實況領域,Facebook其實與Twitch或YouTube Gaming相比還差了一大截;但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使用者,尤其是18–25歲的族群,Facebook切入電玩領域是無法避免的選擇。
數據顯示,全球18–25歲的年輕玩家平均每星期花3.5小時觀看線上遊戲實況;但問題是,玩家或許不會喜歡像Facebook這樣的觀看環境。
因為,Facebook用戶多數採取實名,而且容易在對話與觀看過程中揭露自己的真實身份;這與玩家在Twitch環境下可以使用「花名」的習慣大有不同,這一點可能會成為Facebook使用者進入的一大障礙。
台灣已經有了一群與Facebook簽約的實況主
而目前最新的進展是,Facebook Gaming Creator也已經開了繁體中文版的介面。這場全球佈局的實況主戰爭,看來已經進入台灣戰場了。
直接進入「Fb.gg」主頁,可以看到上面列出了「建議的實況主名單」;往下捲動一些,就可以看到可以看到「老王」、「大魚」、「歐小憲」、「電玩娛樂」、「潔哥」、「林虹伶」、「小六」、「陸子玄」、「八毛」、「蕾兒」、「內子宮崎葵」等多位台灣實況主,都加入了Facebook陣營。
其中,實況主「老王」在五月份就已經宣布自己成為台灣第一位Facebook簽約遊戲實況主,並且獲得了Facebook與IG的驗證徽章(藍勾勾)。
他從六月起,每週日至週四的晚上8-10點,都在粉絲團上直播遊戲;老王也在留言中提到:
成為Facebook簽約實況主,流程很繁瑣、審查難度頗高,而且很多注意事項跟試播流程。
但看到整個對話串不斷的湧入恭喜聲,可以想像目前台灣市場對Facebook遊戲版的接受度還不錯;加上Facebook在台灣的月活躍用戶有1,800萬,滲透率達78%,潛力是相當大的。
Facebook直播遊戲的下一步
相對於Twitch深耕垂直市場、主打高黏著度「hardcore」遊戲玩家,Facebook的遊戲直播可以讓觀賞電玩實況的人口更廣,觸及一群屬於大眾市場的遊戲愛好者,而這也的確是一個讓Facebook年輕化的策略手段。
至於靠著自有流量就足以形成一個龐大生態系的中國市場,是否會在北京政府政策性拒絕「Facebook Login」的情況下,勉強也接受Facebook Gaming作為遊戲產業出海夥伴的選項之一?
如果是的話,這場電玩戰爭的規模與廝殺程度,將會比想像中的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