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BA球員看「專業經理人」必須具備的條件與能力/程天縱
專業經理人必須是全能的。必須知道所有部門的運作方式、具有擔任這些部門主管能力;但仍然服從企業經營者的指揮調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時又是最好的團隊成員:使命必達、卻又能「成功不必在我」。
台灣所說的「專業經理人」,歐美稱為「Professional Manager」、大陸叫做「職業經理人」,意思都一樣,只是翻譯用詞的差別。
由於我對自己職業生涯定位為「專業經理人」,許多讀者在閱讀了我的第三本書《程天縱的專業力》之後私下問我,雖然我在序言裡面提到了「作為專業經理人的三個原則」,但畢竟這是我自己的原則。
那麼所謂專業經理人,到底有沒有一個公認的、清晰的定義?
其實,只要上網去搜尋,就可以找到一堆定義專業經理人的貼文,讀者們可以參考。
NBA職業球隊的例子
不同於網路上搜尋到的這些解釋,我對專業經理人有自己的定義;那麼,在這邊就以大家熟悉的籃球隊做個例子吧。
假設我今天要組織一個籃球隊,那麼我找一個身高2.3米以上的長人,擔任中鋒的角色;他不僅要很會搶籃板,而且很會蓋火鍋,補籃、勾射等籃球得分技巧,更是不在話下。
然後我找了一個得分小前鋒和一個強力大前鋒。身高都在2.1米以上,切入上籃、底線投籃、爭搶籃板、中距離跳投、罰球命中率高、擅長於破壞對手防守隊形等等。
最後是控球後衛和得分後衛,身高都在1.8米以上,擅長於運球、傳球、助攻、外線三分球、切入上籃等等。
總之從1號位到5號位都是各司其職,體型、身材、技巧、團隊合作都是一流的。那麼,這樣一支球隊可以稱得上是職業隊嗎?
就以往我對於籃球職業隊的看法,這樣一支球隊應該可以稱得上職業隊。
NBA球賽季賽打到一半的時候,都會有東西區明星賽,搭配一些個人技術的比賽,例如三分球大賽、灌籃大賽等等。
NBA的三分球和灌籃大賽
但是在大約10年前,我去觀賞了三分球和灌籃大賽之後,從此改變了我對職業球員定義的看法。
那次三分球大賽的冠軍由達拉斯小牛隊(現在叫做獨行俠隊)的大前鋒,德克.諾威斯基(Dirk Werner Nowitzki)拿到。
德克.諾威斯基是德國人,目前效力美國職業籃球聯盟,是NBA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也是NBA史上第六位達成30000分的球員;場上位置是大前鋒、中鋒,以強大的後仰跳投聞名於世,球衣號碼為41號,綽號「德國坦克」。
而灌籃大賽的冠軍,居然由身高只有175公分的控衛羅賓遜(Nathaniel Cornelius Robinson)拿走。
羅賓遜綽號「小土豆」,速度快、彈跳好,曾經為多支NBA球隊效力;雖然身高只有175公分,但卻曾三次獲得NBA的「灌籃王」頭銜。他的爆發力驚人,在高人林立的NBA賽場,常常上演暴扣;但在2015–16賽季之後,就離開了NBA賽場。
由這次比賽的結果,讓我真正體會到,為什麼NBA球員的年薪會那麼高。
雖然這些NBA職業籃球員,都具有籃球的天份和後天的努力,但受限於體型,在籃球場上只能打適合體型和技巧的位置。
事實上,每個NBA職業球員即使受到先天體型限制,都還是可以從1號位打到5號位;從從這次三分球和灌籃大賽的結果,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籃球是一個團隊運動,因此每個人就扮演好適合自己體型和技巧的位置;上場比賽還是遵從教練的指導,發揮團隊的合作精神。
回頭看看我先前所組織的籃球隊,雖然每一個位置都挑選最適合的選手,但每個選手只能打自己的位子、只能各司其職,那麼在變動快速的籃球比賽中,彼此可能就沒有辦法互相補位。
如此一來,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支優秀的業餘球隊。
職場上的例子
在過去40年職業生涯裡,我有很多機會認識不少在職場上工作能力強、表現優異的年輕人;他們在聊起自己擔任的工作時,都充滿熱情、說得頭頭是道。
但是,當我問起他們整個企業的組織架構時,十有八九都答不出話來,表示他們不太清楚,更遑論其他部門的分工功能和資源了。
有部分的年輕人,就很客氣、但是不以為然的問我「前輩為什麼要問我們公司的組織架構呢?其他部門的功能與職掌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嗎?前輩不是經常說要『專注』在目前的工作上嗎?」
於是我不得不進一步的解釋其重要性。
「組織政治」
1990到1991年,我在矽谷的Santa Clara大學念MBA課程。其中有一門叫做「組織行為學」的課,談到了企業中存在的一個現象,叫做「Organization Politics」,也就是「組織政治」。
望文生義,很顯然「組織政治」就是在組織裡面不可避免的,必須要隨波逐流、搞些政治手段。
由於我對政治一向沒有好感,尤其對於企業內部的政治鬥爭更加沒有興趣,所以在上這堂課之前,我一向抱著「獨善其身」的原則,做好自己部門的工作,盡量不和其他部門產生矛盾。
但是聽了這堂課之後,讓我對組織政治學徹底改觀,也讓我在專業經理人的學習路程上,躍進了一大步。
「權力缺口」
任何企業或組織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為了達到最高效能,企業經營者基於分工合作的原則,設計了企業的組織架構;而因為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基於資源共享的原則,又設計了中央與產品事業部的「矩陣式組織」架構。
因此,對於在大企業內的任何部門,光靠企業賦予的權力與資源,都不足以產生卓越的成果。
如果要達到卓越的績效,假設所需的資源以100來表示,企業能夠給予部門的資源可能只有60;那麼這中間的差距40,就叫做「Power Gap」(可暫譯為「權力缺口」)。
在企業內尋找資源來填補權力缺口的行動與過程,就叫做「組織政治」。
填補「權力缺口」
填補「權力缺口」的資源那裡來?當然是從企業內、其他部門去找;但別的部門為什麼要拿他們有限的資源來幫助你、成就你?
試想,別的部門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也需要資源去填補權力缺口。如果你能主動去幫助别人,每次就會收到一個「IOU」(I Owe You,「我欠你人情」的意思)。
當你累積了足夠的IOU,需要填補自己的權力缺口時,就不愁沒有足夠的資源了。
這就叫做「組織政治」!
上班族
如果連自己服務企業的組織架構、別的部門在幹什麼、有什麼資源都不知道,只聚焦在自己部門,就不可能達到卓越的績效;也不會知道如何去尋找資源,填補自己的權力缺口。
更糟的是,有許多人連自己需要填補權力缺口都不知道,在企業內像個獨行俠、不與其他部門合作,只知埋頭苦幹,然後希望「人定勝天」。
這些年輕人個人能力再強,即使部門績效再優異,仍然只能是個上班族。
專業經理人
但即使懂得組織政治、知道去哪裡找資源填補權力缺口,因而達到卓越的部門成就,充其量仍然只能稱得上是個「業餘球員」。
為什麼美國NBA的職業球員年薪那麼高?
NBA總共有30支球隊,每支球隊有15名球員,總共450名球員。這450人都是全球最頂尖的球員,因此他們的年薪當然是最好的。
這話沒錯,但是並沒有深入探討這450個球員擁有什麼條件、為什麼能夠進入全球籃球的最高殿堂。
我想指出的就是,因為他們是「全能」的,他們具有任何位置所需要的技巧;但是上場比賽時仍然聽從教練的指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發揮團隊精神、全力以赴,這樣才能稱得上是「NBA職業球員」。
在職場上的「專業經理人」也必須是「全能」的。他知道所有功能部門和產品事業部的運作方式、具有擔任這些部門主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但他仍然服從企業經營者的指揮調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時他又是一個最好的團隊成員:
使命必達、卻又能「成功不必在我」。
結論
「職業」與「業餘」的差別,在於職業必須是全能的;除了自己負責的部門,也都瞭解、都能勝任其他部門的位置。如此一來,才能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團隊成員、稱得上是「專業經理人」。
如果只能夠專注在自己部門、並且繳出亮麗的績效,即使幹得再好,也只是一個業餘的「上班族」。
對於有志往專業經理人生涯發展的上班族,除了在自己部門做出績效之外,也要透過組織政治手腕的運用,帶領部門達成卓越的績效。
在填補權力缺口的過程中,你必須瞭解並學習其他部門的職能與運作,對於上級安排的職位輪調也要勇於接受、對於具挑戰性的任務要勇於承擔,如此才能達到「全能」的境界,成為名符其實的「專業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