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模式:只有產業才需要創新嗎?#2/程天縱
當AI創新應用「遍地開花」時,就會出現大批的應用人才、AI新創公司會紛紛出現、傳統產業也會轉型升級。但這波AI熱潮發展的重點,更應該放在公共政策訂定、教育、應用、以及解決民生議題上,而不是如何培養AI獨角獸。
2010年,我的好友David Li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創客空間「上海新車間」;2011年創立了針對創客運動和開放創新的研究中心「Hacked Matter」,2015年又為開發下個世代的物聯網產品及應用,創立了「Maker Collider」創客平台。
David目前還擔任與Fab Lab合作、在深圳成立的SZOIL(Shenzhen Open Innovation Lab,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執行總監。
目前,SZOIL正與千里之外的非洲迦納庫馬西「Kumasi Hive」孵化器合作。迦納庫馬西以深圳的發展模式為學習對象;如同30年前還只是個小漁村的深圳,Kumasi Hive的創客們從零開始,為迦納的高科技發展佈下種子。
而SZOIL的創客們也透過這種合作關係,無私的分享各種創意、設計、以及開源…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