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辦公室有商機嗎?:從製造業角度看創新#2/程天縱
前一篇文章〈談共享經濟〉中,談到共享辦公室失敗的案例WeWork;並且總結失敗的原因,在於它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二房東」地產商,而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提高閒置資產效率、以得到額外的營收獲利。那麼,共享辦公室能否獲利的關鍵又在哪裡?
WeWork的模式說穿了,和現正流行的「孵化器」、「加速器」、「育成中心」、「共用空間」等設施(以下簡稱雙創空間),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雙創空間的商業模式
不同的是,這些模式是搭上了「創客運動」的風潮,打著「雙創:創新創業」的旗號;而WeWork則是搭上「共享經濟」的熱潮,打著「共享辦公室」的旗號,學著「互聯網公司」圈錢、燒錢、建平台、搞規模,但卻賠大錢的手法。
雙創空間的業者本質上都是「房東」,但在空間的基礎上,提供了許多的「增值服務」給房客。
雖然這類空間的「房租」,可以因為提供了額外的增值服務,而高於純地產租賃業務的市場行情,但想要因此而形成規模、擴大營收獲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一窩蜂的情勢下,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只靠房租收入,恐怕連生存都有問題。
空間只是各種投資基金的前沿機構,用來發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