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Share this post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共享辦公室有商機嗎?:從製造業角度看創新#2/程天縱
Copy link
Facebook
Email
Notes
More
程天縱

🔏共享辦公室有商機嗎?:從製造業角度看創新#2/程天縱

前一篇文章〈談共享經濟〉中,談到共享辦公室失敗的案例WeWork;並且總結失敗的原因,在於它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二房東」地產商,而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提高閒置資產效率、以得到額外的營收獲利。那麼,共享辦公室能否獲利的關鍵又在哪裡?

程天縱's avatar
程天縱
Oct 16, 2019
∙ Paid
1

Share this post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共享辦公室有商機嗎?:從製造業角度看創新#2/程天縱
Copy link
Facebook
Email
Notes
More
Share

WeWork的模式說穿了,和現正流行的「孵化器」、「加速器」、「育成中心」、「共用空間」等設施(以下簡稱雙創空間),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談共享經濟:從製造業角度看創新#1/程天縱
任何產品和其產業,都會遵循從誕生、成長、成熟、直到衰退或滅亡的生命週期。通常新產品的誕生與成長,都來自「創新」階段;此時會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因此被稱為「value up」。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超額的利潤」和「潛在的市場」會吸引無數新廠家投入競爭;最終,領先者和新加入者的技術差距縮小,產品的規格也標準化,這時就進入了產品成熟期。 產品是否已經進入成熟期,其實很容易分辨:只要看產品的廣告就知道了。成熟期產品的廣告強調三個方面:規格、價格、和逼格(對岸用語,指材料、外觀、工業設計等加值條件)。…
Read more
6 years ago · 1 like · 程天縱

雙創空間的商業模式

不同的是,這些模式是搭上了「創客運動」的風潮,打著「雙創:創新創業」的旗號;而WeWork則是搭上「共享經濟」的熱潮,打著「共享辦公室」的旗號,學著「互聯網公司」圈錢、燒錢、建平台、搞規模,但卻賠大錢的手法。

雙創空間的業者本質上都是「房東」,但在空間的基礎上,提供了許多的「增值服務」給房客。

雖然這類空間的「房租」,可以因為提供了額外的增值服務,而高於純地產租賃業務的市場行情,但想要因此而形成規模、擴大營收獲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一窩蜂的情勢下,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只靠房租收入,恐怕連生存都有問題。

空間只是各種投資基金的前沿機構,用來發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吐納商業評論 | Tuna Business Review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吐納商業評論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

Share

Copy link
Facebook
Email
No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