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Google I/O大會第1天:科技與人的關係,要立意良善才行得通/詹太太
無論你是科技擁抱者、或是科技陰謀論者,看完今年的Google I/O都必須承認:這一切人工智慧科技已經滲透到你生活的大小事之中。無論你喜不喜歡。但至少開發者與使用者雙方都必須做到「心存善念、要說實話、注重細節」。
大會現場聚集了大約7,000名開發者與工程師。整場長達三小時的開幕演講,是用一種很「老派」的感覺來開場。一支串連各種每個世代生活場景的短影片,講述了二次大戰之後人們生活與科技的進化歷程,也表達了人類與科技在生活場景下的真實互動。
而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的角色倒是比較像串場人:他用科技串場,告訴與會者每一個開發思路與產品成果背後的科技力。
幾個關鍵字:關於「幫助」
整場開幕演講中,你會不斷聽到各個產品線的產品長說到「helpful」(有幫助的)這個字,像是「這個產品有多麽helpful」、「這個產品對生活非常helpful」等等。
但是真正要「帶來幫助」,首先就是必須理解人類的行為與習慣,才會知道痛點、才能做到helpful。Pichai講在台上不斷地使用「helpful」這個字,「當我們說『helpful』,是說增加了你的知識、成功、健康、以及快樂。」
其中一個贏得滿堂喝彩的產品,是結合了相機、掃描,AI人工智慧辨識、翻譯、以及語音的「Google Go」。Google副總裁Aparna Chennapagada表示:「基本上,所有關於搜尋技術的心血結晶,我們都用進去了。」
這個產品之所以贏得那麼多現場掌聲,是因為它改變了一個印度文盲婦女的生活。在案例影片中,與會者看到這名年輕卻是文盲的婦女,因為不識字而在生活上產生許多痛點。
透過Google Go軟體,她可以買車票、讀菜單、甚至去ATM領錢;只要用手機對著目標物件掃描,Google Go就會協助翻譯,產生當地語言,甚至可以大聲的讀出來,用語音方式幫助使用者理解、解決日常生活所需。
影片播畢,現場大聲喝采。
既然是幫助,當然就不能不提「Duplex」。它是下一代個人助理,裡頭包含了許多看似簡單、但其實是強大AI工程的事;像是使用者要訂車,由AI協助自動填單,還幫你挑車。
負責Google Assistant工程團隊的副總裁Scott Huffman現場展示了如何跨app指令無縫傳達、發送簡訊與email、以及使用「personal reference」(個人參考資訊)系統,讓使用者運用最簡單的口語指令(如去「老媽家」),就能找到正確的前往地點(是「自己媽媽家」,而不是一家叫做「老媽家」的餐館)。
現場還展示了Google如何帶給那些因為疾病而有語言障礙的病人更多幫助。像是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各類型的瘖啞、以及中風病患等等。Google 運用LIVE Caption(即時字幕)為聽障病人提供字幕服務,LIVE Relay(即時傳達)協助語言障礙患者向外溝通,協助患者滿足溝通需求。
關於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I)的運用,更是可以廣泛應用在各種場景中:像是預測洪水時間,並且與氣象單位合作,預測印度洪災,以達到預警效果;同時,Google也與醫學團隊合作進行糖尿病與病理學方面的研究。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如何把AI運用在肺癌之類的癌症篩檢上。一般說來,儘管病患按時照斷層掃描,也很難檢查出早期肺癌;但是經由影像AI訓練,更能協助醫師與病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關於Pixel新機:直接打臉iPhone
這次Google一次推出了兩款手機:「Pixel 3a」和較大的「Pixel 3a XL」。其中「Pixel 3a」是售價US$399的低價版;這個系列有三種顏色、機身配有有3.5mm耳機插孔。Google的產品管理副總裁Sabrina Ellis表示,「這是因為想要大家有更多耳機選擇」。
但最犀利的其實是相機。他們更直白的說:「我們在暗部低光源方面的表現,整體上比iPhone好很多」;語畢,現場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除了暗部低光源之外,景深和畫面細膩度也有不錯的表現,影音儲存則是直接上到Google雲端。另外,Pixel 3還內建垃圾電話過濾、以及「路痴神器」,並可以達到30小時的電池待機時間;充電時間方面,充電15分鐘可以再撐7小時。
最棒的是,台灣登上了第一波銷售地區的名單。
關於隱私
當然大家不會相信「把Facebook Portal的監視器鏡頭帶回家,就能幫助人際關係更融洽、家庭更安全和樂、並同時保有隱私」這種事;那麼,Google的Nest Hub Max是否同理可證呢?
這兩款都是多功能家庭輔助系統;產品底層的科技系統與路數或許各有所長、價格略有不同、使用者對於其介面應也是各花各愛。但我想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是「解釋」的問題,也就是「產品背後的哲學思路」。
Pichai在演講中開宗明義說,「我們的任務就是整理全世界的資訊,然後讓它普遍的『可用』與『有用』」。他同時提到,Google正從一家「幫助人們尋找答案」的公司,轉變成一家「幫助人們完成事情」的公司。
「我們想要我們的產品對你有幫助: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以及你的生活。這一切共同的目標就是對你有幫助。」
他並且形容在I/O大會上的產品,是在「使用者信任與隱私的基礎上」所打造的產品:
「我們總是想要為使用者做更多,但是要運用更少的資料。」
關於人
在開幕演講期間,台下不時冒出歡呼與笑聲。引發最多熱烈反應的一段,就是當Duplex的鬧鐘功能,可以用簡單的一句「Stop」指令就停止時,立刻獲得台下真誠的滿堂喝采與叫好。
我在觀看直播時,自己也立刻跟著笑出來。其實這個功能背後的關注點,就是「人們在被鬧鐘叫起床時會說的第一個字」,而這背後,正是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理解。
心存善念的出發點,一定不是為了賺錢。往往一開始的起心動念會是為了真誠地去解決一個痛點。當然,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最後是會賺錢的、而且會賺大錢;但當善念「變質」的時候,也是會表現在產品上的。
只要是做過產品的人,應該都能理解「You are what you design」(你設計的東西代表你)正如同「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的東西造就你)背後的意思。
之前有朋友讀了〈2019年Facebook F8大會第2天:那些以前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這篇文章之後向我提到,他一點也不認為Facebook那麼天真;畢竟那些都是有著全世界最聰明腦袋的工程師,而他們創造出來的產品掠奪了使用者的隱私,最後還賺了大錢。他們怎麼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知道?
是,也不是。我希望朋友們能明白,那關於「過於天真」(naïve)的部分,並不是因為「純潔無邪」的天真,而是「忽略人性」的天真。
科技創造了產品、創造了社交平台,而社交平台把人形塑成另一個樣子;有人享受上面的光環,也有人因為他人的光環,反倒使自己墮入無可救藥的人性黑暗面,像是嫉妒、掠奪、甚至破壞。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選擇用理解人性的方式,用「幫助他人」的善意角度,去看待與發展科技產品,並且善盡告知義務;不斷的提醒自己和提醒所有的參與者,科技只是幫助人類生活的工具。
但顯然也有人並不認為Google能有資格站在科技圈的道德制高點上。美國CNN報導說,就在Pichai發表演說時,一架小飛機在會場上空繞行,飛機還吊著一幅很大的抗議布條寫著「Google control is not privacy #savelocalnews」(Google也控制了你的隱私),不過目前暫時還不知道是誰租用了這架飛機。
最後我想要與各位們分享的,是一個在Google Assistant影片裡只有兩秒鐘的片段,也是全場最打動我的部分:這是1968年電影「2001太空漫遊」裡的一段台詞。
在原始版本中,太空人Dave與超級電腦Hal-9000在太空站中有一段毀滅性的對話:
Dave: Open the pod bay doors, Hal.(Hal,請打開艙門。)
Hal: I’m sorry, Dave. I’m afraid I can’t do that.(抱歉,我恐怕無法聽命。)
這也是過去二十多年來,我最喜歡引用於描述「人類與機器的戰爭」的一段台詞。
多年後的今天,太空人Dave在Google I/O的台詞是「Hey Google, Open the pod bay doors」。
對,或許整個世界又會有不同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