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1:短中長期的規劃/程天縱
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這三個階段的規劃缺一不可,否則將會事倍功半。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林宏文先生在〈一文讀懂國產疫苗的4大疑問〉這篇文章中寫到:
……台灣先打國際第一代疫苗,讓台灣趕快脫離染疫及死亡威脅,至於國產疫苗則按照程序來,一步步完成該有的審查程序,未來可以積極爭取與其他國家的臨床實驗,搶攻國際大廠照顧不到的市場。
我和林宏文很熟,也支持他的這個說法。此外,我的看法是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
短期要先求「可控可管」,三級警戒壓不下來的話,就必須進入四級,實施封城;一定要把疫情的勢頭壓下來,並且養成老百姓的正確健康習慣。
中期以施打疫苗為主,讓施打率超過人口的50%以上,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加上可控可管,則可以解封,回復正常生活。
長期要做三件事:
疫苗方面,由於病毒不斷變異,會有三代、四代、N代疫苗出現,要長期維持群體免疫,必須定期施打新一代疫苗。
新疫苗的取得和施打速度,也會成為國安問題,如同台灣的國防工業一樣,必須不斷的自主研發、製造。
經濟成長不可或缺,國門也要開放,外國人要能夠進來,台灣人要能夠出去。到時候一定會有疫苗護照的出現,而且護照上的疫苗必須不斷更新。
要達到醫療、國安、經濟兼顧的長期目標,一定要有台灣自主研發疫苗的能力,才跟得上病毒變異的速度;而且要做三期試驗,依照國際標準,取得國際的認可,成為疫苗護照上認可的疫苗。
而短中長期的三個規劃,缺一不可,否則事倍功半。
如果只做到「可控可管」的短期規劃,而沒有中期的疫苗接種和群體免疫,則新的疫情會持續爆發。
如果只做到短中期目標,沒有長期規劃的話,則台灣即使安全了,也會成為孤島,無法與世界連結,經濟必然會崩盤;這個情況,也不允許持續發生。
如果大家認同這個短中期的策略規劃,那麼政府和專家們應該集中精力、資源,討論執行方案和攻關的方法,而不是批評。
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以上是我的簡單想法,至於短中長期規劃的細節,就靠政府和專家去討論實施了。我們作為小老百姓,只能支持、配合政府的政策,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