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usic 與台灣數位音樂市場
編按:本文寫成於先前Apple music服務開啟之時;今天蘋果宣布台灣版服務上線,並與其他市場同樣提供三個月免費試聽服務。由於先前外界對於此一服務背後的機制有些討論,而本文內容即使在台灣版服務上線後仍然適用,因此提供讀者深入瞭解參考。
怎麼看Apple music這局,有幾個點你得先釐清。
授權
講到授權,你得先懂權利。
每一首曲子都包含「詞」、「曲」、以及「錄音」三種著作在內;這點,凡是曾對音樂領域著作權之操作有經驗的人都懂。
接著,想要經營像KKBOX一般的內容整合服務(content aggregator),還必須分別向上述三種著作的權利人取得「重製」及「公開傳輸」授權。
接著講到授權,所有的授權都是照區域(Region)來分;你沒看錯,就是區域。為什麼會照區域區分呢?除了每間唱片公司的營運考量,再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每個當地都有類似「著作權協會」這種單位在協助著作權人;而台灣最「有名」的就是MUST,鄰近的日本則是JASRAC,至於這兩個協會好不好談,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所以,由於Apple宣稱一次開通100多國的服務,所以有很多人會說,Apple曲庫一定超越台灣KKBOX云云。這是完全沒搞懂版權的區域性的劃分特性,Apple不見得可以一次取得跨這麼多國的版權。
當然也有些特別的協議,讓某些唱片公司願意提供跨國授權;但是也還是會有些比較本土、或是獨立的製作唱片公司,不會這麼簡單把授權給出去。像筆者任職的MUZIK Online拿到的授權,就一些是全球的、但也有一些唱片公司授權只授權在台灣使用。
另外在授權方面,「下載」與「串流」的權利是區分開來的,有很多歌曲的權利是僅供「下載」,但不允許透過串流來提供的。
售價
很多人感謝Apple「恩賜」給台灣的售價才每月NT$150,這完全是錯誤的認知。
延伸前一節提到的,唱片公司的定價也有區域性;這售價完全來自於唱片公司與業者的「協定」,並不是想定多少就是多少。每個區域有他一定的定價(底價),以台灣為例就是NT$149,而業者的售價只能高這個數字,不能更低。
資料
常用iTunes又喜歡國語歌曲的我,常覺得在iTunes找歌實在很痛苦:因為很多的歌曲資料只有漢語拼音、並沒有中文字對應;目前這樣的描述資料(metadata) ,對於大多數聽國語歌的台灣樂迷,我覺得一定會令人想打退堂鼓。
關於這一點,你也可以把Spotify打開來看看,為什麼台灣Top 50幾乎都是西洋歌。(哪時候這麼有國際觀了啊?)
土洋大戰
Apple music進軍台灣之後,很多人開始擔心說「KKBOX完蛋了」云云。我倒是覺得,有幾點因素會讓Apple還不至於有能力打倒本土的類似服務:
深耕台灣
Apple目前還並沒有真的深耕台灣;而類似KKBOX會為會員舉辦的各式線下活動,Apple也只在歐美國家才有,還看不到有本地的大動作在紮根;像我鄉巴佬就完全不知道先前在2015蘋果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上那個饒舌歌手是誰。
但台灣聽眾大多都知道五月天、周杰倫,而KKBOX現在在票券經營上也是有聲有色,讓整個音樂生態系慢慢走向完整。
線上策展
我們都知道社群時代重視的是「策展」帶來的體驗;而KKBOX在各類線上音樂策展方面都花了不少心力,以符合台灣本地聽眾的需求;試問Apple會為了台灣使用者來做「台語精選」嗎?
習慣
很多使用者播放清單都建立的這麼完整了,怎麼花心思去轉換?換到Apple還得重建,但Apple music有多出很多好處,讓你願意花心力去重建嗎?
§
當然,Apple music應該要、大眾也希望蘋果砸錢砸資源,把以上這幾點用心做好;但問題是,台灣的市場有這麼大的價值讓他們願意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