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和Google要你「少用手機」的真正原因/Nir Eyal
為什麼做手機的公司要刻意讓你少用他們的產品?如果科技產品的終極商業目的是挾持你的大腦、讓你無法自拔,為什麼他們要做這種似乎違背自身利益的決定?
不久之前,Apple繼Google之後推出了一系列「讓使用者減少使用科技產品」的設計。
為什麼做手機的公司要刻意讓你少用他們的產品?如果科技產品的終極商業目的是挾持你的大腦、讓你無法自拔,為什麼這兩家公司要做這種似乎違背自身利益的決定?
也許他們改變想法了、或是受到一些輿論壓力而不得不如此?應該也不是。
於是筆者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了他們用來讓使用者「上癮」的巧妙設計,甚至還寫過一本書來討論這個主題。乍看之下,他們似乎可以從使用者的癮頭中獲益:你黏著手機的時間越長,就會買越多的app、看更多的廣告,不是嗎?
不過,如果從企業長期利益的角度來看,那就不盡然了。
Apple和Google刻意讓人們減少手機,主要還是為了他們自己的長期利益著想。
而這一點的邏輯,則是「對用戶好的事情就是對公司好」,所以他們不希望你用手機(或他們的其他科技產品)上癮。
所謂「上癮」,可以解釋成一種「有害的強制行為」;所以相對於這個定義,Apple和Google比較希望你對科技產品養成的是一種「有益的行為」。
做對顧客好的事,才有長久生意做
讓我們回想一下,為什麼現在大家乘車都願意繫上安全帶。
1968年,美國聯邦政府規定所有汽車都必須配備安全帶;但在更早的19年前,車廠就已經將安全帶列為配備之一。而政府之所以後來補上這個規定,是因為消費者的要求。而對於各家車廠來說,越安全的車在市場上就越有競爭力。
因為類似的道理,目前已經有許多第三方app可以協助手機使用者監控自己的上網時間、阻擋特定的網站、避免數位訊息讓自己分心;而Apple和Google推出的也正是類似這些功能。
筆者從2015年就開始關注這些「避免分心」的功能設計,而這類現在也叫做「數位福祉」(digital wellness)的產品也逐漸成為顯學。
無論是Apple或Google,都經常留意一些在各自平台上獲得好評的app,然後把功能做進新版系統裡面,就像是1950年代的車廠引進汽車安全帶一樣。
而這兩家系統廠商比app開發者強的地方,是將這些功能與作業系統緊密整合;例如將多則通知整批打包顯示,以避免零星訊息不斷干擾使用者,或是讓面朝下放置的手機進入「勿擾模式」等等。
造出更安全的船
在科技發展史上,有許多因為「無心」的設計,導致對使用者造成負面影響的案例;有句話說:
當人們發明了船的時候,也就順帶發明了船難。
雖然最新的科技產品大多以「好處」作為出發點,但不免也會帶來使用成癮之類的問題;所以,減少產品可能的壞處,當然也符合產品設計者的利益。
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使用者發現某個產品有害的時候,都會主動減少使用、同時尋找更好的替代方案;所以,Apple和Google這兩家「替代廠商」的競爭,對每個使用者都有好處。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各自希望讓使用者養成良好習慣的努力,也可以視為一種良性競爭的典範。
雖然現代科技都盡可能設計得更好上手、更容易使用,但相對的,我們不該成為科技的奴隸、更應該掌控自己的主導權。
既然科技廠商都已經想通,認為跟消費者站在同一線上才是王道,我們就更該善用這些功能,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