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官方文件《社群規範執行初步報告》摘譯/詹太太
本文是Facebook最近發佈《Community Standards Enforcement Preliminary Report》這份文件的部份內容,由作者摘譯本地市場較為相關的章節。
以下是筆者的非官方譯文:
我們(編按:譯文中的「我們」指Facebook官方)想要保護並尊重在Facebook上的表達與個人安全;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對全世界20億使用Facebook的人口提供安全與熱情友好的社群環境。
為了達到這項目標,我們的社群守則定義了在Facebook上「可允許」與「不允許」的事。
我們不允許任何違反這些守則的事,而且我們更投入資源,透過技術、流程、以及人工的方式,以便能快速採取行動,以求將影響降到最低。
有些用戶可能會有意或無意的違反了上述守則,而我們則會視狀況給予不同的回應,也可能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以避免部分人士持續違反守則;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會聯繫執法單位,以防止造成實際上的傷害。
關於這份報告
我們經常被問到,如何有效防止、辨識、與移除犯規事件,而我們的科技又如何確保這些流程的效果。
在這裡,我們想說明一下這些作業、以及如何影響社群的細節。在報告中也會分享一些初步數據,以協助大家理解我們在執行社群規範時所採取的行動。
在這份報告中,首先公布的是我們正在實施中的「社群守則」;目前我們正在持續改進實行方式、以及衡量方法,讓這些數據在一段時間之後可以更加精準。這份涵蓋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的報告,包括了以下這些加強偵測的指標:
血腥暴力影像
成人裸體與性行為
恐怖主義文宣(如伊斯蘭國,蓋達等組織及其周邊組織)
仇恨言論
濫發電子訊息
假帳號
我們會持續改善內部的行動歸類方式,以便有效偵測這些指標。這些行動包括持續對違規行為進行分類、並且對相關內容與帳號採取行動;更精準的分類,也能夠幫助我們改進衡量指標。在未來的報告中,我們也將會擴大對於常態執行狀況的說明。
我們的衡量方式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主要針對社群標準中的執行的四大問題做回答。
在Facebook上違反社群守則的情況有多嚴重?
我們認為違規的「盛行度」是一項重要指標,因為它能幫助我們衡量到底有多少造成影響的違規事件。
我們測量的數字包括「違規內容瀏覽比例估計值」(estimated percentage of views that were of violating content;當違規內容出現在用戶螢幕上一次,就視為一個瀏覽次數)。
在假帳號方面,我們會估算每月Facebook活躍用戶中的假帳號比例。上述這些指標,是以Facebook全部內容的抽樣閱覽次數、以及總帳號數來計算的。
2. Facebook會對多少內容採取行動?
我們會偵測內容數(如貼文、照片、影片與留言等等)違反規定的帳號。「採取行動」可能包括從Facebook移除一則內容、遮蓋令人不適的照片或影片並提出警語、或是凍結整個帳號。
3. 在使用者舉報前,Facebook已經尋獲多少違規內容?
這項指標所顯示的,是我們在使用者舉報之前,就已經發現並標示違規帳號或內容的比例。
除了使用偵測科技之外,我們還有專人團隊檢視潛在違規的內容與帳號、並且在發現時予以標示,再決定是否要進一步審查、或是採取處理行動。
4. Facebook採取行動處理違規的速度有多快?
關於這一點,目前沒有可供參考的指標。
我們會試著盡快採取行動,以減少對其他用戶的影響。在一般狀況下,我們在採取行動前會先測量「觀看數」這個指標。目前我們正在確認之後使用的測量方法,然後再對大家公布。
假帳號
有些人會註冊假的Facebook帳號,以掩蓋真實身份。大多數時候,這些假帳號是以技術方式大量註冊,以散發垃圾電子訊息、甚至進行詐騙之類的非法活動。
因為註冊假帳號的目的,通常都是用於某種型態的違規行為,所以我們對於阻擋或移除假帳號不遺餘力。有效消滅假帳號,讓我們得以有效預防違規行為。透過偵測科技,我們每日阻擋了上百萬次的假帳號註冊嘗試,同時也更進行了有效的偵測與阻擋。
Facebook上的假帳號盛行程度如何?
我們估計,在2018第一季與2017第四季之中,Facebook上的假帳號大約是每月活躍用戶(MAU)的3%-4%左右。
我們會在Facebook的每季財報中公佈這些數字,而這些數字每季都會有所不同。
Facebook對多少假帳號採取了行動?
(依照圖示,在2017年的10–12月約有6.9億,2018年1–3月約有5.8億)。
我們在過濾出假帳號之後,就可以計算有多少假帳號需要我們採取行動。
以上數據反映出的情形,是假帳號被大量製造出來,然後又被關掉了;以上還不包括假帳號在試圖建立期間就被我們阻擋的數量。
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這些數字的增減,會受到網路攻擊之類的許多外部因素影響。許多不法份子試圖以自動化機器人來大量增加假帳號,以便散佈垃圾訊息、或是從事非法活動;但數字的增加也有內部因素,像是我們的偵測科技效率提升,所以抓到了更多假帳號。
在2018年之中,我們關閉了5億8,300萬個假帳號,相較於2017年第四季的6億9,400萬,已經降低了不少。
在用戶舉報前我們發現多少假帳號?
(依照圖示,2017年10–12月有99.1%的帳號在被其他用戶舉報前,就已經被列為警示;2018年1–3月,有98.5%的帳號在被舉報前就已經列為警示。此外,有1.5%的假帳號是先被用戶舉報之後才被發現。)
作者註:暴力血腥影響,色情訊息,恐怖主義文宣,仇恨言論與垃圾訊息四個項目略過。
個人解讀
小編的哀嚎以後會是常態
假帳號對於歐美市場來說,重要的點或許是在於「國防安全」與「政治安全」;例如非法運用個資操縱選舉、散播恐怖活動的訊息。
所以,我們既然用Facebook平台謀生,也就必須理解「假帳號」對歐美的社會安全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因為事關國安,所以官方一定出手動作。
但是,台灣市場其實是一個相對和平的社會,所以對Facebook在這方面的需求主要並不在此。儘管Facebook在台灣的滲透率和黏著度都很高,但台灣與歐美使用者的行為不同,所以產生的環境衝擊也不一樣;這是在「劍橋事件」之後,我們必須理解的文化差異問題。
執行重點是「五大惡意點」與「觀看數」的連動
Facebook認為MAU中有3–4%可能是假帳號,所以現在正不停的淘洗、消滅疑似的假帳號。有些執行指標甚至還不完備,看來可以確定的是在今年Q3之中,數據不穩定情況仍會持續,但年底應漸趨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判定內容是否為負面傳播的重要指標,其實是「帳號」、「觀看數」(views)、以及「負面內容」之間的連動關係。例如仇恨、暴力、恐怖言論的散佈指標,更是以「觀看數」作為重要依據。
所以儘管在F8大會上,Facebook News Feed的產品團隊,對於「好內容」的訊息指標,是一個多方面的訊號(signal)加權計算過程(prediction and rank),但其實底層關於內容使用行為測量的基準,還是「觀看數」。
在台灣,Facebook內容在行為規範的方面問題應該不大,最相關的可能是暴力血腥、或是成人性愛類的影音圖片。但是在粉絲團的操作上,小編們可能要仔細閱讀最新版的「社群守則」;幸好有官方翻譯的中文版,就請各位慢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