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微信、與偉大祖國日常的電子書憂鬱/龍貓大王
前幾天,路過一間新開幕的蘇寧電器,看到Kindle的專櫃。一般Kindle 2500台票,Kindle paperwhite 5000台票,看起來一般版Kindle價格是差不多,Kindle paperwhite的價格就比米國高了點。
但存著比價的心情來看Kindle是不對的,因為你能親手觸摸這些號稱當今最好的電子閱讀器,親眼閱讀它其上的幾本書,這種感官的刺激是遠比在網上動動滑鼠看看規格,來得令人心癢難搔的。
掏出卡刷下去,你就能立刻帶它回家,但之後呢?既然Kindle盡力做好一台電子書閱讀器,拿它來當作一般的平板也不夠力,所以電子書的數量與內容仍然還是最大的問題:
我該去哪裡找電子書在Kindle上看呢?
當然,Amazon.cn(中國亞馬遜,以下簡稱中亞)是一個中文電子書的來源──如果你能克服閱讀簡體中文的障礙。但據2014年統計,目前Kindle中國書店大約有14萬本電子書,這比起台灣總體電子書數量有兩倍之多。
但事實是,這數字比起全中國出版品市場的實體書數量還是遠遠落後。這種狀況直接影響了銷售市場數字,目前全中國所有電子書銷量僅佔了出版品市場的6%份額而已,而中亞更僅佔電子書市場的25%左右(最大的還是40%左右的當當網)。
電子書數量不多又賣不好,其原因當然有很多,省去「作者──出版社──商城」的分潤比例不均問題(大陸常見的是7/3–7/3分潤),最大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在於盜版。
而盜版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是悠久的優良傳統,它成了因也成了果,太多盜版讓製作方不願投入電子書成本,而電子書太少又鼓動了盜版的行為。在中亞上許多中國出版品都沒有Kindle版本可下載,但這些書的電子書版本卻早已在網海流傳。
好像扯遠了,電子書真是我心中永遠的一塊痛XD。當然,中國的盜版問題並不僅在於「免錢的最好」這種皮相之見上,還包含地區平均書店規模與數量過低等實質問題等。這是個有趣的大題目,姑且後話。
來談談怎麼取得電子書
用Google要搜尋祖國網海,事實證明是瞎子摸象,等到我親臨此地,翻牆又不穩,只好用百度搜尋,才發現許多有趣的玩意。
最好玩的是「書格」,它號稱「有品格的數字古籍圖書館」,上面全部是古籍──如果你正在想像《論語》或《詩經》,那就錯了。這裡的書真的是線裝書古籍,也包含一些近代印刷書(例如《亞細亞大觀》,1924年出版的亞洲攝影集)。
看起來是有心人去分頁掃描那些古籍然後放上來。比如《李卓吾先生批點西廂記真本》,是明崇禎13年(西元1640年)刊本,每頁都以高清掃描,看起來保存良好,連批點都清清楚楚,分成上下冊兩個PDF檔案免費供人下載。
很難把「書格」看作一般漠視版權的盜版電子書網站,因為許多書根本無版權可言。但這麼多典籍從何而來,要自炊這些百年古書又有多麼費工,這些問題可比隨便拆本輕小說掃描上網困難太多,也真的讓人不禁佩服「書格」的毅力。
過往曾經有不少免費下載版權電子書的非法網站,現今在網上已很難搜到。沒錯,連中國現在也很難找到公開網站了(像什麼「Kindle人」之類都被抄了……),那這些非法版權電子書都到哪去了呢?
正如同Kindle興盛的最重要因素一般,關鍵還是在雲端。現在大量的非法電子書資源,全化整為零地散在各大網盤(大陸多稱雲端儲存服務為網盤)之上。
以往個人用戶分享的雲端資源,還需要貼在論壇之類的地方才能散布出去,現在已有許多針對他人分享雲端連結的搜尋引擎,只要打下關鍵字,馬上就能搜尋到其他人的公開分享檔案。
這種缺乏安全性的機制,對國外雲端儲存服務來說是避之不及。但在我們偉大的祖國,甚至連服務商自己都提供這樣的功能(新浪的「微盤」介面上就能蒐尋他人分享)。而找得到檔案還不夠,不趕快下載哪天分享者砍了就沒了。
別擔心,現在網盤還提供「儲存他人檔案到自己網盤」的功能。搜尋功能加上儲存他人分享檔案功能,根本是紫青雙劍技安阿福。基本上只要幾個動作:搜尋書名、找到檔案、儲存至自己網盤,瞬間你就能在自己的空間裡填滿上千本電子書(或是上千部電影),沒人砍檔,你隨時隨地都可以自由下載。
服務商提供這樣的功能,其心不言可喻,就是著眼在如何讓大量用戶快速地消耗他們手上的空間。只要讓用戶越快填滿他們的空間,他們就得乖乖購買更大的空間,而那些鐵心不買的用戶,他們空間裡幾T幾G的檔案,要搬家根本難如登天,也迫使他們繼續黏著在這個服務上。
這樣用戶滿意、服務商收錢,何樂而不為。至於這種功能是不是助長了盜版檔案的交流,那並不是中國雲端服務商的痛腳。
盜版檔案實際存放在哪裡,其實不是問題,問題還是在如何散佈盜版檔案位置的訊息,但單純憑藉一個搜尋介面,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我找到的檔案是不是假檔?如何決定檔案關鍵字?這個檔案的品質如何?而這樣的問題,現今中國的解決之道,在於微信。
來自微信的訊息
微信發展至今已經不能被視為單純的IM軟體,如同LINE,微信已經是一個巨大生態圈的入口,每天都有無數的中國人在微信上溝通訊息、叫車、點餐、繳費、購物。電視節目透過微信與觀眾做即時互動;購物中心透過微信讓踏入商場的顧客即時取得折價券;部落客捨棄部落格而在微信上發表長篇文章。
不只如此,許多網路服務與社群或工具app與微信界接,你能夠在微信上完成整個叫車流程,當你順利坐上計程車時,甚至很難發現微信並沒有自己的叫車服務(在微信上只有一個名叫「叫車服務」的按鈕),它是透過與「滴滴出行」的無縫界接完成你的服務。
而其中微信完成了與「滴滴」的訊息傳遞,以及背後的費用計算,這些交易過程你都不用費神,你也不須下載「滴滴出行」的app,不須註冊,不須煩惱今天身上錢不夠,因為一切微信包辦,微信是照顧你生活的管家……,微信就是你的生活。
這是為什麼在台灣還有人討論「微信不會紅」問題的原因,事實上他們說的也沒錯,因為微信並未連結台灣的生活圈,你只能把其視為一個擁有貼圖的ICQ罷了。如同LINE一般,儘管這兩方在台灣都積極地拓展「官方帳號」(有名人或企業的官方認可帳號),但我們所能獲得的也僅有「今天蔡依林發LINE給我耶」此種無濟於事的資訊罷了。
而用微信散佈盜版訊息當然是一種簡單的方式,透過用戶關注(follow)某些人開設的「微信公眾號」(有點類似官方帳號),只要公眾號發布盜版訊息,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收到,再到訊息裡記載的網盤位址下載。
但從現今公眾號散佈盜版電子書的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到「互聯網精神」的體現──這種說法當然有點托大,這種方式還是依賴了亞馬遜在Kindle上的完善機制才能運作;但實際操作起來,它讓你感受到透過Kindle讀電子書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儘管這是一本非法電子書。
你需要的只是在微信上關注一個神祕的微信公眾號,然後打上你想看的書名、傳送訊息,這個帳號立刻就會回送關鍵字搜尋結果,你能夠隨意點選一個結果,頁面上會告訴你這個檔案的基本資料,甚至還有這個檔案的網友評論,而後按下傳送,再打開你的Kindle,你會驚異地發現這本書已經正在傳輸,再過幾分鐘你就能閱讀它。
亞馬遜Kindle帳戶可以開設一個Kindle email,只要把書寄到這個專屬於你的email,亞馬遜便會自動推送電子書到你的Kindle裝置裡。因此我們知道了公眾號是透過了寄書到你的Kindle email裡去以完成傳輸,但如果公眾號自己營運mail server,那風險與成本太高。
因此公眾號會要求你提供一個網易信箱的授權:網易信箱能夠透過交換授權碼,讓擁有授權碼的其他人以你的名義寄信,因此表面上看起來,是你自己從網易信箱寄了電子書到自己的Kindle mail去,一切合法。
但這個公眾號並不是每天都有人在收訊息找書,它背後是一套完整的電子書管理系統。從公眾號收到用戶的找書訊息後,自動搜尋電子書的名稱並傳回搜尋結果;用戶瀏覽每一結果時,都要帶出這本書的相關資訊,包含了上架日期、檔案大小、網友評論等等。而當用戶下載書籍時,便啟動系統使用授權碼寄書的動作,這其中系統還會監視傳送是否成功或傳送進度,並即時反應在用戶看得到的頁面上。
不是技術人員的你看不懂上述的文字嗎?沒有關係,這些都隱藏在微信的介面背後,一定也有人會誤以為這是不是微信發起的非法活動,但一如先前提到的例子,微信只是個提供許多服務互聯的平台,而它身為生態圈入口的地位,讓你在順利讀到非法電子書的同時,更加如吸毒上癮般無法脫離微信,而移動微信icon在你手機螢幕上的位置,把它放在第一頁。
互聯網經濟在中國已經是每日經濟運作中重要的一環,它也影響了盜版下載的進行方式──事實上有許多「黑暗經濟」也走上了互聯網經濟的便利之道。而當盜版透過互聯網的發展乘勢而上,正版原本能夠傲視盜版的幾個關鍵也日漸脆弱:
盜版檔案有下載的時間性,正版沒有,正版能提供完整豐富的內容:原本盜版檔案因為個人空間不足,常有時效性的問題(比較舊的電影沒人下載就砍了),但隨著中國雲端網盤的個人空間容量晉升至TB等級,價格卻越來越低(百度雲一年不到500台票就有5T空間),任何人一樣能以低成本存儲大量盜版檔案。
盜版品項的數量低於正版的數量:如果是電影,在尚未上架正版媒體前,很難有品質好的盜版電影(流出者例外),書也一樣,總得有人在書店買了新上市的書,回家掃描才有電子書。所以理論上正版應當比盜版多,但問題在於正版電子書需要出版社購買電子書版權,並有能力將其製作成電子書。
製作問題還是小事,問題還在出版社沒有「電子書銷量會瓜分實體書銷量」擔憂或被盜版的疑慮,願意出電子書才行。這些遲疑都讓很多實體書沒有正版電子書上市,但盜版可不同了,只要有勇敢的一位自炊者,新書上市後幾個小時就能產生電子書檔案。殘酷地舉個實例。
有名的電影字典書《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電影》,在中亞上已經出到第十版,仍然只有實體書而沒有Kindle版,但在網路上可以找到《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電影》的盜版PDF檔案,雖然是第八版的內容,但你可以想像這並不能阻止人們的下載。
正版的品質高於盜版:現在靠微信社群的力量,也能稍微提升盜版檔案的素質,反倒是某些在中亞上販售的正版電子書,內容短少、排版錯亂、有些甚至還有欺詐之嫌(把某雜誌的一篇訪問包裝成一本書販賣),這種差異反而讓盜版檔案看起來還有點群眾監督之下的公信力。
全世界電子書的發展,除了英美之外,長期看來都不能真正撐起一個像樣的經濟規模。
這麼久了,包含中國的某些國家,其電子書市場成長速度都漸漸趨緩,這個產業尚未真正起身,現在卻慢慢好像要坐下去了,盜版是不是摧枯拉朽這一切的元兇?還是我們得再次思考這顆星球是不是真的需要電子書?或者……數位閱讀得有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經營模式?是作者為王呢?出版社得完全離開電子書市場?
站在蘇寧電器裡,看著架上精美的Kindle paperwhite,竟不覺一股莫名的惆悵浮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