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inger:獨佔Medium服務10%流量的龐大新媒體/李飛步
新媒體網站 The Ringer 開業不足一年,就已經開始盈利,更是網站所在的 Medium 的主流量來源之一,比例高達一成;也就是說,用戶已經不少的 Medium 的流量,有高達 10% 是來自 The Ringer 一個網站。
The Ringer 緣起
著名球評家 Bill Simmons 在 ESPN 工作 14 年,曾為主打深度體育報導網站 Grantland 總編輯,當時在 Twitter 上有 480 萬追隨者。2014年,ESPN 把他停職,他的支持者隨即在 Twitter 發起 #FreeSimmons 運動聲援。[footnote]來源:DIGIDAY[/footnote]。翌年,ESPN 乾脆把 Grantland 關閉,網上哀鴻遍野;隨後,Bill 離開 ESPN。
2016年2月,他與 Medium 平台合作,籌備新媒體 The Ringer 。消息一出,The Ringer 的 Twitter 帳號在一夜間多了十萬多追隨者[footnote]來源:Business Insider[/footnote]。 6月,The Ringer 正式開業;8個月後,公司已經開始賺錢。
「我們唯一不缺的是錢。」Bill 佻皮地說:「我也不知道,為甚麼這麼多人會感到驚訝。」
他解釋,冠名贊助的 Podcast 節目是公司主收入來源;其中 The Ringer NBA Show 有 14 至 15 萬聽眾、Channel 33 有 12.5 萬聽眾, 總共有13個 Podcast 節目[footnote]來源:Re/code[/footnote]。
事實上,Bill 在停職期間,曾推出「The Bill Simmons Show」Podcast 節目,首十集便有 4 百萬次下載。據估計,他當時的年收入約 5 百萬美金,接近 Grantland 的全年收入[footnote]來源:DIGIDAY[/footnote]。
The Ringer 的美術設計文章質素都是世界頂級,而且不為點擊率、炒作而放棄傳媒道德,是一間可敬的新媒體。SimilarWeb 的數據顯示, The Ringer 的 2017 年 4 月份流量約 835 萬人次,拋離其他架設於 Medium 的媒體,例如 WIRED 旗下的 BackChannel 和以「Viral」(病毒式傳播)文章聞名的 DOSE[footnote]來源:Forbes[/footnote]。見下圖:
![](https://substackcdn.com/image/fetch/w_1456,c_limit,f_auto,q_auto:good,fl_progressive:steep/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7e-9518-adb32be77984.s3.amazonaws.com%2Fpublic%2Fimages%2F4e171230-50f9-4625-ac01-14f3164d49e4_800x340.png)
DOSE 聯合創辦人去年入選 Forbes 30 under 30|製圖/飛步;數據來源:SimilarWeb
「逆勢」?
Medium 前兩日推出會員專屬的 Audio 真人語音讀文服務;其編輯會親自挑選好文章,再找專人錄製,為文章製作一個富有情感的版本(emotional version)。驟眼看來,推出 Audio 服務是為了吸引更多付費用戶,但若我們把 Medium 的每月流量與 The Ringer 比較一下,再想一下 The Ringer 的商業模式,其實可以有另一番解讀 :固本培元 。見下圖:
![](https://substackcdn.com/image/fetch/w_1456,c_limit,f_auto,q_auto:good,fl_progressive:steep/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7e-9518-adb32be77984.s3.amazonaws.com%2Fpublic%2Fimages%2F1c6221ac-f758-4811-8c74-9d73d47ff88d_800x340.png)
製圖/飛步;數據來源:SimilarWeb
不過,還有一種思考方式,是更加接近主流的解法 : 與 Facebook 競爭。
2016 年 12 月,Facebook 宣佈將推出「Live Audio」功能,迎合市場需要;2017年,Edison Research 旗下的 Infinite Dial 調查報告指出,美國每月有 1 億7000萬人(61%)收聽網上電台,其中 40% 會在駕車時收聽。不過,這數字不等於「收聽 Podcast」的人數,也就是 The Ringer 的目標受眾。
該份報告指出,美國每月有 6700 萬人(40%)收聽 Podcast,其中 47% 會在駕車時收聽[footnote]來源:Infinite Dial(美國最持續的數碼媒體消費者行為調查)[/footnote];兩者的聽眾雖有重疊,但仍足以證明 Audio 市場龐大,是商家必爭之地。
有趣的是,一些暢銷書也會以 Podcast 延續,例如曾經叱吒一時的《Freakonomics》、《Rich Dad, Poor Dad》和 《The ONE Thing》等等。
其實 Infinite Dial 報告更顯示,美國的網上電台及 Podcast 市場自 2008 年都穩步增長,升幅接近 3 倍[footnote]來源:Infinite Dial(美國最持續的數碼媒體消費者行為調查)[/footnote]。但美國市場終究是美國市場,逆勢、順逆必定因時與地而轉變,讀者不可不察。
題外話:Medium 的缺憾
事實上,Bill Simmons 建構網站時只花了 5000美元,購買「theringer.com」域名,其餘都以 Medium 的免費功能解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Medium 始終是封閉系統,用家無法隨意設計網站,需要互動圖表等功能時,只能利用 Embed 功能插入,靈活性遠不及自架網站。
The Ringer 最近在 Medium 以外,也製作了 NBA 選秀互動專題,正反映了這個問題。話雖如此,Bill Simmons 早在今年2月也表明,有將 The Ringer 遷出 Medium 的可能[footnote]來源:Re/code[/footnote]。
The Ringer — NBA 選秀互動專題,設計精美,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