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現階段的新應用:時尚現場/詹太太
筆者曾在〈VR還不是時候嗎?來自使用者的觀點〉一文中提到「說VR是媒體潮流有點言過其實吧?」;那麼,VR現階段到底可以用在哪裡?
總和目前各路專家的看法是:VR得要用在「必須感受現場氣氛」的地方,才容易見到效果。這句話還可以再總結成更短的三個字:沈浸感(immersion)。
沈浸在VR世界
但是,要提供足夠的「沈浸感」,恐怕還有很長的研發階段要走;那是硬體的部分。不過,現在一些號稱將要「一統江湖」的標準規格已經陸續浮現。
說到「沈浸」的環境。什麼是適合營造「沈浸感」的場合呢?總結各路專家的看法,過去這個VR應用主要是遊戲場景,那是虛擬的;到了現實環境,它必須是「現場本身就很吸引人/但是限量參與」,而且刺激觀看者想要參與體驗的場合。
換另一種說法,現實的應用環境就是「只有一次就太可惜了,希望能夠不停回味」的場合。演唱會是一個可能性、國家重大慶典是一個可能性、某人一生一次的婚禮又是另一個可能性;VR也可以運用在教育,像是歷史與地理、或自然科學的視覺教材。
還有一種是「要很值得投資」的環境,像是看屋買屋的活動,也是一個可能性;此外,時裝秀也是一個可能性。
時尚的VR應用
話說台灣時裝設計師古又文(Johan Ku)發表新作品。他先是一如往常,在東京開發表會;但這次不同的是,模特兒在伸展台上走秀的同時,現場有攝影團隊為整個秀拍攝VR紀錄片;等到發表會結束後,古又文以「VR時裝秀」發表會的型態,把這段VR紀錄片首映包裝成發表活動再來一次。
這件事情有幾個地方是非常特別的。就行銷面而言,「一場秀賣兩次」是個很棒的作法。有了VR,一場時裝秀何止能賣兩次?它可以「一直播一直播」,隨時都能觀看參與。
這種銷售行為,能讓更多的品牌粉絲參與,並打破了時尚圈過往的「小眾、菁英、頂級客邀請制度」的銷售生態。從前只有「頂級大豪客」或時尚編輯(像是《穿Prada的惡魔》裡的那種)才能應邀參與的特殊社群,現在透過VR技術也能逐漸開放給更多粉絲或潛在客戶。
因為VR,人人都有坐在「第一排」(對,就是Anna Wintour的那個位子)的機會。
這次攝影團隊在觀眾席上設了一個假人的位子,假人的頭上放的就是由GoPro攝影機組成的VR攝影套組;這個攝影點的選擇,也就是「第一排」的位子(對,就是Anna Wintour可能會坐的那個位子)。
VR介入時尚圈這件事,對設計師也是有衝擊的。
參與自己是主人,但卻無法觀賞的活動
古又文說:
這真是太妙了!我第一次親眼在現場看自己的秀耶!
這句話其實很精準的描述出VR錄影對一個時尚設計師的衝擊。因為通常時裝設計師不會在現場看自己的秀,他們都在後台準備模特兒。
這一次,古又文藉著VR重回現場,精確地看到每一個重點客戶、時尚編輯與評論者的反應。他甚至看到WWD(美國時尚圈專業刊物「女裝日報」)的編輯在哪件衣服出場的時候寫了筆記、或是有誰對某件衣服露出詭異的表情,讓他心頭一驚。
設計師因為VR,立刻知道了作品在市場上的第一反應;這將會幫助他後來的設計圖修正。但可以預料的是,這恐怕也會造成創作壓力。
好吧,為了顧及UX(對!我知道你們很多都是用手機看這篇文章的),不讓各位眼睛太痠,這篇文章先寫到這兒,下次我們要從「技術面」與UX面來看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