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和Facebook經營視訊內容的差異/詹太太
這是傳產電視在兩大影音山頭夾縫求生的時代。Facebook Live是「口袋裡的電視攝影機」言猶在耳。
按照Facebook老闆Mark Zuckerberg今年1月向投資者們說的「每天都有5億用戶在Facebook上看影音」,那麼,傳產電視只要搞懂Facebook影音的生意,口袋裡就等於裝了「5億個觀眾」呢!
(所以「5億探長」也是這樣的意思嗎? :P )
YouTube和Facebook的重點不同
Facebook的發展策略是「取代」特定產業,而YouTube則是「融入」特定的產業鏈中。
現在兩大平台YouTube和Facebook都有很強大的影音功能,但兩者路數不同:Facebook的重心是「新聞媒體產業影音」,而Google/YouTube切入的是「高階影像技術規格」。
Facebook的發展策略,比較像「取代」或「革命」特定產業,而YouTube則是把自己融入某個特定的產業鏈中。
YouTube引入整套遊戲產業鏈,基本上我們就可以拿「遊戲產業」的影音技術規格來期待YouTube的潛力了;所以那些周邊項目的開發(如VR、8K高畫質等等)也將是意料中事。它的影像品質會比Facebook好上很多倍。所以,專業的影音內容經營者(如製作公司、電視台、電影公司等)最終還是不敢輕易放棄YouTube。
近來我們越來越少聽到傳產電視談論YouTube、或是有任何傳產媒體說會把內容擴散的主力放在Youtube平台上。當然,大家早就知道YouTube並不具備Facebook那樣的社群功能,但卻不可否認,它是一個使用體驗(UX)十分良好的片庫;它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影音平台。擁有完整的內容數量遠多於Facebook。
相對於Facebook綁住了「人」,YouTube綁住的是「影音規格」。
影音的關鍵,創作元素佔了大半,但還是無可避免「規格致勝」的問題;規格決定畫質。如果Facebook接下來沒有著手改善影片畫質(無論是上傳或直播)的話,就可能會遭遇到關卡。
機制和調性也不同
目前Facebook還不具備影片檢索功能,但YouTube有;所以兩者的調性不同,用法也不一樣。
Facebook的影音觀眾比較屬於「被動收看」(你朋友看什麼你就被餵食什麼),而YouTube的收視行為就屬於「主動收看」(你想找什麼影片來看呢)。因此,傳產電視面對兩大山頭,在經營網路內容時,除了一稿多投(同一支影音必須同時丟上不同平台),可能也必須考慮到平台屬性的問題:在什麼樣的平台上,餵食什麼樣的內容。
例如,我不會把精緻的長影音放在FB上,這可說是相當浪費。長影音的完成率在FB上非常低;畢竟Facebook視訊的動線設計,就不是給你看長影音的。長此以往下去,可以預期兩大平台也將為你發展出不一樣的目標觀眾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