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政評論2015〉:改寫北市府施政報告/TH Schee
本系列文章取自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OK Taiwan)的《台北新政評論 2015》系列報告;內容由 OK Taiwan / TH Schee提供。
本篇為針對都會發展篇的智慧城市部分進行架構的初步改寫成果。(資料來源)
施政願景
本市位於東亞地區海上主要幅奏之地,為我國都會化(urbanization)程度最高城市之一。城市的發展在邁入21世紀後,面臨人口紅利減低、跨域移動活絡以及市民數位意識高漲的情況。 所衍生各種的治理問題和數位機會,都亟需要現代化的智慧城市作為,一步一步提高城市的競爭力,讓市民安居樂業,並且以居住和生活在臺北市為驕傲。 「打造智慧城市、實現智慧生活」是為了讓所有市民能享受進步的智慧化生活而推動的「智慧臺北城」計畫。我們從城市基礎建設、都市建築管理,公務便民服務及政府內部規劃業務智慧化,以至於到市民生活等各層面的變革等,全盤進行考量。 藉由現代化資通訊技術的支持,營造符合社會包容、經濟發展,並且能推動科技趨勢整合的新首都。
附圖:願景、智慧城市與資通訊關係圖
施政目標
一、 智慧政務原則(Smart Principles)
1. 強化數位體驗(digital engagement):以單一政府的觀念,將申辦、陳情等各項市民服務案件之1999、網路、App、臨櫃、便利商店等服務通路以及服務流程予以整合,同時進行整體處理架構的重新設計,使市民在陳情及申辦各項案件時,均能享受無所不在的高效能市政。 導入能快速抵達最後一哩的隨選政府概念(Government On-hand),善用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及雲端運算科技,打造掌上政府,一手掌握各項市政服務,並建立市民對本府雙向暢通的訊息及互動管道。 2. 落實開放政府(open-government):以開放資料為出發點,積極篩選各機關所管理的公開資訊(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逐步進行資料的開放;不論文數字資料、地圖資料或是影音資料,只要屬於公共資料,在授權無所疑義之下,逐步提供學術研究與民間單位自由利用。 這樣不僅能提升資料價值,也可透過使用意見的回饋,作為精進施政之參考。逐步達到決策、過程、資源開放,快速反應時代的腳步。 3. 追求適應型政府(adaptive government):本府具多元民眾意見反映的管道,包括來自網路、信件、電話、座談會或其他管道的陳情或抱怨意見,運用資通訊科技,讓各種意見轉變成為民意「知識庫」,使市民的意見能夠成為提升市政的資源,以求市政與時俱進,由過去官僚治理轉化為適應型治理。
二、智慧城市基礎建設(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4. 光纖網路普及化:推動光纖到府,讓家戶都能夠擁有價格合理、高速及穩定的上網環境,使臺北市不僅是寬頻網路最普及的城市,同時也是寬頻網路品質最好、最快、最友善的城市。 5. 無線網路生活化:在既有市民無線網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市民無線網路的服務普及至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咖啡店、大眾交通工具等市民日常休閒、購物及其他日常生活據點中,使無線網路能夠連結市民生活與工作,享受無線網路的便利。
三、智慧市民(Smart Citizen)
6. 服務落地:將網際網路的資訊應用推動至市民日常生活空間中,結合網路內容服務與聯網資訊設備,提供保健、交通、 安全、能源、娛樂、商務、食品安全、洽公等智慧化的創新應用服務,實現便利、環保、安全、優質的智慧生活。 7. 數位包容:積極協助因為年齡、教育、經濟能力或其他因素欠缺數位使用能力或使用機會的市民,也能擁有資訊使用及應用的能力,使市民在資訊化的社會中,都能擁有公平的資訊獲取及競爭機會。
四、智慧服務(Smart Service)
8. 電子支付:擴大悠遊卡應用,並導入各項智慧支付工具,除了讓市民享有安全、便利的消費方式外,並進一步促進商圈的發展及榮景。 9. 智慧卡證整合:整合本府各機關所發行的各項卡證,建置單一市民數位ID與認證機制,連接各項公共網路服務與實體服務,提供市民專屬在洽公、休閒、交通等各項應用上便利的識別、儲值及優惠工具,提高市民的認同感及光榮感。 10. 智慧停車:增設分散式車牌辨識系統攝影機及智慧尋車系統,以快速尋找空車位;應用通訊科技以提供即時剩餘車位數資訊。 11. 多元規費繳納管道:為落實停車公平性與便利性建立多元繳費管道,簡化停車收費作業流程、減輕停車收費人力及財力負擔,手機支付相較於委託定點超商與加油站之代收作業流程便利,民眾亦可免於臨櫃繳費奔波及單據遺失之困擾。
五、智慧公務系統(Smart Governance System)
12. 落實戶籍管理數位化,推動簡政便民服務。 13. 整合單一控制測量網系,邁向三圖(地籍、地形、都市計畫)合一,精確空間資訊及服務,以為智慧城市應用之基礎。 14. 建置「臺北市無紙化雲端服務平台」,透過電子送件及審查,有效縮減執照審查時程並大量減少書件及圖說紙張。 15. 透過自動查核功能輔助審查作業,減少人力審查並提升效能;亦能透過網路即時查閱審查流程、審查結果等資訊,提升審查流程之公開透明化。
六、智慧體驗(Smart Engagement)
16. 實證場域:選擇一或數個地區或社區,建置臺北智慧生活的實證場域,並形成典範,作為後續全面推動、落實的基礎。 17. 拍攝及推廣線上教學影片,並打造數位學習教育雲端服務,以提供完備的十二年國教數位學習服務。
行動計畫執行策略與現階段執行成果
一、行動計畫執行策略
1. 整體規劃、資源整合:成立智慧城市委員會及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並完成智慧城市白皮書,整合各機關相關計畫及資源, 統籌作業及步驟,具體形塑並且逐步實現臺北智慧城的願景。 2. 結合民間資源:政府資源有限,民間的資源無窮,本市資通訊產業十分發達,我們將致力於促進民間企業資源與政府公務資源相接合,創造市民、本府、企業三贏的最大綜效。 3. 擴大公民參與:經由各種管道及方式,徵詢、彙集及分析來自於在地民眾、社群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使智慧城市各項建設工作,能與市民的需求相連接 4. 國際接軌:參加國際主要之智慧城市機構及其活動,參與智慧城市相關國際標準之訂定,增加與國際成功智慧城市案例之交流,廣泛吸取其他城市之成功經驗。
二、現階段執行成果
1. 智慧城市委員會:於104年7月1日召開智慧城市委員會第一次大會,會中並確認6,000戶公共住宅之計畫及未來推動智慧城市之策略。 2. 光纖網路普及化:本府首創以零出資釋出公共設施空間提供業者附掛及營運光纖線路,契約期滿歸本府所有之方式,委託廠商強化本市光纖網路基礎建設,截至104年8月14日止本市光纖覆蓋率已達70.14%,預計於10月15日前可達到80%。 3. 愛台北市政雲:推動「愛台北市政雲」服務,截至104年8月14日止,共提供13大類共78項市政服務,累積使用超過6,431萬人次。而104年7月「愛台北市政雲」榮獲104年度地方治理標竿論壇第1區優選案例。 4. 台北卡:103年10月13日台北卡上線服務,截至104年7月31日止,申辦件數21萬5,006件,現場製發達9萬8,301張、會員人數達16萬8,010人,後續並將進一步運用智慧手機等行動載具,發行虛擬卡,進一步擴大使用的彈性,逐步完成本府各機關各項卡證之整合。 5. 行動應用:104年5月25日完成建置專屬臺北的APP平台(Apps.TAIPEI),除放置本府所提供的APP,亦提供由民眾或APP權利人推薦好用或常用之臺北相關APP。Apps.Taipei依服務性質分類為健康環保、生活觀光、交通運輸、教育文化、安全居住與勞工就業共6類。 網站除可依分類查詢,另提供熱門推薦、最新上市與本府資源3類供民眾快速尋得所需之臺北行動應用。目前提供113項APP,尚待審核處理之APP為37項,並依民眾推薦情況,依據辦理推薦APP內容更新,以提供最新最佳之行動應用。 6. 臺北無線網路聯盟:104年3月20日臺北無線網路聯盟成立,當日舉辦成立記者會並和11家商家簽定意向書(MOU);截至104年7月20日止,已與所有MOU成員開會討論合作模式與技術整合,陸續亦與各別成員就合作細節確認及定案,刻正規劃於8月發布第1波成員(無需認證之8家MOU成員)正式加入聯盟訊息。聯盟APP需求規劃與開發刻正進行中,於8月底前完成基本功能。 7. 手機支付、多元繳費管道:本市公有停車場皆已實施非接觸式IC卡(悠遊卡)自動繳費機制,提供民眾更便利之停車付費管道。智慧型手機已趨普遍,停管處推出手機繳納路邊停車費措施,全國各地車主只要下載免費「北市好停車」手機APP軟體,就可即時查詢停車費並從車主帳戶扣款繳費,Android、iOS系統手機皆適用。 8. 智慧停車:增設分散式車牌辨識系統攝影機及智慧尋車系統:「車位在席偵測」與「智慧尋車」系統以LED燈箱顯示停車位使用狀態,讓駕駛人快速找到停車位;取車時,可透過觸控式車位查詢機查詢,讓駕駛人迅速尋車。104年於林森公園、民權公園及景華公園等3處停車場增設。 建置「停車資訊導引系統」及推出「北市好停車APP」,應用通訊科技提供即時剩餘車位數資訊:運用全市129處路邊可變標誌「停車資訊導引系統」CMS及「北市好停車APP」揭露停車場剩餘格位資訊。 除可讓車主獲取各停車場動態即時停車位訊息以縮短尋停時間外,更可因充分運用既有的停車空間資源,減少投資興建停車場成本。預計104年7月至105年底前,將現行介接場數由252場提升至445場,納入比率由現行21.7%提升至39.6%。 9. 戶政數位化 「印鑑數位化」:數位印鑑比對系統之建置係規劃未來本市各區戶政事務所以系統管理印鑑,將原本印鑑條之印文建置掃描影像,並可另行掃描簽名檔及印鑑之外觀輔助功能,免除人工查調印鑑條及肉眼辨識之困擾,期透過系統比對更能正確核發印鑑證明,並縮短戶政人員作業流程及民眾等待時間。 另亦提供本市跨區申辦,使民眾免受往來奔波之苦。預期效益說明如下:
縮短作業流程及時間:透過系統比對可於2秒內自動比對印模,每件可節省約58秒;另可免去傳統抽取印鑑條的查找時間平均每件約5分鐘。
系統協助管理保存,免除紙本印鑑條破損或印色褪去模糊之困擾。
透過系統之比對降低僞冒領印鑑證明之風險。
本市各戶所跨區連線申辦,節省民眾之往返時間約30分鐘。
「全面推動戶籍謄本減量」:機關可使用戶役政資訊系統連結查詢需用資料,或採用電子戶籍謄本,或以國民身分證或新式戶口名簿(影本)等身分證明文件替代,以減少民眾往返奔波,經估算每件至少可減少機關5張用紙,節省民眾申請規費30元及往返時間1小時。 10. 地籍線與建築線不一致檢測計畫:規劃個案與專案區域清理,並委託民間專業廠商協助加速辦理,自104年1月1日至8月14日止,已釐清涉及地籍線與建築線疑義共計670筆土地。 11. 建置衛星定位基準站:提供本市精確控制點資料作為各項應用測量作業之基石,建立本市單一測量控制網系,並提升本市各機關執行測量作業精度與效率。相關採購案已於104年7月與委託廠商完成簽約,預計104年底完成衛星定位基準站軟體、硬體及服務入口網站建置。 12. 測繪定位服務:提供土地高精度定位資訊、即時動態衛星定位測量與坐標轉換等服務(照片2–2)。蒐集土地資料及撰寫計算轉換程式,並配合衛星定位基準站建置期程提供相關服務。 13. 推動建築資訊模型(BIM)應用發展:賡續102年「建造執照無紙化建置作業」及103年「臺北市無紙化雲端服務平台」建置成果,今年將繼續朝向BIM應用發展的「程序標準化」、「訊息透明化」、「審查自動化」、「作業無紙化」等應用發展目標邁進。 自104至106年度編列連續預算辦理「臺北市都市開發審議及建築執照審查BIM應用發展計畫」,持續開發行政檢測及技術檢測模組,協助及加速相關審議(查)作業之進行。 14. 免費線上教學課程:本市已於104年4月完成拍攝線上教學影片所需之人力、費用與時間評估,並開始進行教師招募及分組拍攝線上教學影片,截至104年8月19日止已有272位教師參與。 15. 臺北酷課雲:係透過雲端與單一簽入整合各類學習資源與服務,提供臺北市親師生各項數位學習服務,內含學生個人化學習環境、直覺易用的教師教學工具及多元的教學資源服務、家長校園即時資訊行動化服務及行政人員校園管理行動化服務等。第一階段完成功能於104年8月上線導入試辦學校。
語彙表
資通訊
資訊及通訊科技是資訊科技及通訊技術的合稱。過往通訊技術與資訊科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通訊技術著重於訊息傳播的傳送技術(編按:電信),而資訊科技著重於資訊的編碼或解碼,以及在通訊載體的傳輸方式(編按:網路)。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兩種技術慢慢變得密不可分,從而漸漸融合成為一個範疇。英文為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內容出處:Wikipedia。
開放資料
指的是一種經過挑選與許可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受著作權、專利權,以及其他管理機制所限制,可以開放給社會公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版使用,不論是要拿來出版或是做其他的運用都不加以限制。英文為 Open Data。內容出處:Wikipedia。
開放政府
開放政府的意義相當多元,為一近年來各先進國家政府積極研究和實證之概念。開放政府的具體作為包含但不限於(一)跨局處業務的主題:資產揭露與利益衝突處理、公文與檔案管理、隱私與保護、資訊自由、開放政府資料、預算、公共採購、公民參與等,或是(二)具體主題:議會、選舉、環境、土地開發、公共安全、營造、消費者保護等。英文為 Open Government。
智慧城市
泛指透過資通訊方式來提高城市智慧化發展的一個集合名詞。主要智慧化的方向包含了:網路寬頻和連線普及、規劃管理數位和資訊化、基礎設施智慧化、城市的公共數位服務便利化、以及產業發展數位化的過程。英文為 Smart City。
BIM
建築資訊模型是建築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築資訊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被定義成由完全和充足資訊構成以支援生命週期管理,並可由計算機應用程式直接解釋的建築或建築工程資訊模型。簡言之,即數位技術支撐的對建築環境的生命週期管理。內容出處: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