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用 VR 裝置」是一場打不起來的戰爭?/Tonyq Wang
隨著 3 月初 Facebook 創辦人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在 MWC(Mobile World Congress,世界行動通訊大會) 大會攜手三星發表 VR 改變世界的宣言,資本市場又開始為 VR 搖旗吶喊,投資人期待 VR 可以拯救一灘死水的資本市場,但現實面有機會嗎?
讓筆者用兩個月短短 VR 資歷,來評論這篇文章。不客氣的說,這篇文章中很多點根本是瞎扯。
Facebook 創辦人馬克佐克伯在 MWC 大會與其它場合,不斷強調 360 度影片被播放超過 100 萬小時,還說 VR 就是社群平台,以後人們都會在 VR 社群分享他們的生活,目前聽起來非常可笑,但又好像有機會實現,可是前面提到了,你的手機根本不為 VR 優化,連橫向 Facebook 都不會出現,你怎麼可能戴著頭盔看 Facebook 呢?
作為用過 Gear VR 內部測試版上過臉書發過文的人(不否認體驗上的確有點白痴帶點蠢),這段讓我實在是無言。
橫向投影
重點真的不在橫向投影。如果你有桌上型電腦那麼大的螢幕投影空間跟視線範圍,它是不是橫向,真的不重要,我相信不會有人用寬螢幕就抱怨「 FB 沒辦法把整個畫面都占滿、用橫向方式閱讀」,因為人的視線範圍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跟原生 OS (Android / iOS)整合,本來就有平台整合的難度,早晚㑹解決的;而且這是一個軟體問題,而不是一個硬限制。早期不跟原生平台整合,而採用自行開發中介平台,反而可以處理平台版本破碎化的問題,這是優勢。
從 Oculus 的策略來看(企圖打造他自己的 VR OS 核心),也未必真的需要整合;只要商店的機制跟開放,跟原生手機 app 完全是可以脫鉤的。
更何況 iOS 支援橫向投影,在 VR 上又不是可以直接放在手機上看,一樣需要經由 VR 視角轉換成左右螢幕,這是個軟體問題。
哪天各平台願意原生支援,那就直接無縫解決了。更大的問題是,既有平台 app 在這麼大的螢幕上的表現,跟「手機 vs 平板」一樣,就是會有不同的功能 ,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以目前著重的,還是專屬 VR 用途的 app 跟 VR 相容的網頁整合。
我認為「橫向投影」只是個幌子,讓人懷疑到底有沒有真的玩過的假議題;畫面都 360 度了,橫向又真的夠了嗎?
另一個角度是,Netflix 跟 YouTube 這種長寬不同解析度的內容,平面都能投影到 VR 裡了。
內容輸入工具
這方面的體驗差異,還有一個明確問題是內文有帶到的:缺乏好的內容輸入工具。雖然有遊戲控制器(gamepad,也就是搖桿),不過目前好像國內還不好取得。另外我看開發者文件,好像有支援藍牙鍵盤做一部分的輸入;但一般消費者端好像沒看到說明,這個部分我還在摸索之中。
在畫面上可以用虛擬鍵盤,但用頭當指標、右側十字當左鍵,實在是還有點太蠢。我自己親身用過內部測試版的輸入,包含語音輸入的情況,實際的體驗都很慘,實在是讓我覺得斷手斷腳,不確定以後能不能有更好的作法。
但相信如同手機輸入法的發展,未來應該有機會做出突破。
VR還不是時候?
我認為 VR 現在的確是喊得太早。
以我在玩的 Oculus(Gear VR)為例,原生內容除了 Netflix、Youtube、廠商測試用內容、以及成人色情等等這些基本墊檔內容以外,根本乏善可陳。
一方面是因為基本裝置普及率太低;我現在每天帶著 Gear VR 出門,生活圈碰過有體驗過 VR 的人兩隻手就數得完。
此外,內容也缺乏推坑動力;如果不是剛好手機本來就支援(Google Cardboard 成本雖然低但沒辦法長時間配戴),不然成本對一般人都太貴。以我的裝置為例,加起來含手機就大約兩萬多,這是事實。
從這角度來看,就能瞭解為什麼三星推廣跟手機結合,這是個很有趣的附加價值,能讓從來不考慮三星手機的我,也不得不去使用它。
但平台內容以影音跟瀏覽為主,遊戲基本上還沒看到任何一個會讓我想玩超過五分鐘的(歡迎推薦)。而且,內容視角也缺乏使用者角度的考量;例如晚上睡覺時視角應該在上方,但每次我睡覺前看 Netflix 電影(戴耳機、戴 VR 可以不吵到老婆自己看電影)都得坐起來,實在是很煩。
但 VR 體驗的確有其明確的獨特體驗,值得期待。
比起引文中那些我看不太懂在寫什麼的「軟限制」,真正的「硬限制」在於近距離投影光源對眼睛負擔很大。正常情況下,我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就需要休息;看 Netflix 電影一部片兩小時看完,大概就只能完全閉上眼睛放鬆睡覺了。
這是比較值得留意的事情,所以前期我猜大概會暫時以 5 至 30 分鐘長度的應用作為主軸吧。
(筆者為資深網站工程師,業餘 Gear VR 玩家,入手 Gear VR 兩個月餘,目前正在練習用 Unity 寫 VR app ,看看 VR 的界線在哪。)
關於引文的其他評論
另外,網友 Ricky 的評論也很值得一看。
本文關於VR裝置的各種敘述及論述的錯誤詳列如下:
只有iPhone可以橫向顯示
這是錯的,像Galaxy Note就可以,但就跟我的iPhone 6 Plus一樣,我自己不會去用這個功能。而且手機平時的橫向顯示跟VR一點關係都沒有呀,因為你一旦把支援的三星手機插進去,它絕對是橫向顯示的,相信我!
「更無法用眼睛或脖子搖來搖去操作」跟「必須先打開 App 、插入頭盔、晃動腦袋來操作」
我不知道作者究竟是想表達什麼。你晃動腦袋的時候可以不動到脖子嗎?此外,正確順序是插入頭盔、在Oculus Home裡打開app,然後晃動頭腦來操作。
Gear VR並沒有NFC
Innovator Edition沒有、最近發售的這一代也沒有。嚴格來說除了拍照跟打緊急電話你不需要解鎖手機,其他時候你要「使用手機」就是得解鎖手機,不然呢?
單價
手機的單價先不說,Gear VR售價是3000塊台幣,事實上電信綁約的話差價更來到1000有找,有觸控板都算是很精實了。不然還要期望什麼?要知道我之前買的Innovator Edtion可是兩倍價格;你知道一支像樣的藍牙遊戲搖桿要多少錢嗎?你知道Oculus跟HTC VIVE的控制器要多少錢嗎?墊高價格有人會埋單嗎?
「如果Oculus跟三星合作的只有商店街」
Oculus提供關於VR(不只是頭盔)的相關技術,三星提供了手機的相關技術支援。舉例來說,當你把Gear VR插進頭盔時,Oculus Home取用的CPU時脈是高於正常APP的(除非root才能達到同樣效果),當然更不用說還有生態鏈。
對,你說的生態鏈,有很多在Gear VR上看到的應用,其實是從Oculus Rift移植來的;Google Cardboard的定位精準度跟Gear VR根本是兩個不同層次(畢竟一個是紙盒+透鏡組合的,另一個是有陀螺儀跟加速感應器),Google Play裡支援Google Cardboard的遊戲你可以去玩一玩,再去比較Gear VR的遊戲。
推薦由「紀念碑谷」開發團隊所推出的遊戲「Land’s End」,這是一款完全不用手操作的遊戲。
作者的其他個人觀點無關對錯,但我可以這樣來說明,為何市場上看好這一波VR的趨勢:
很多人的家用電腦已經很久沒有升級了,PC相關廠商很期待;
如果你是個PC遊戲的重度玩家,你的電腦可能己經能跑HTC VIVE跟Oculus Rift了,即使需要升級也不至於超過300美金。這兩家公司的官方說法,都適用「約在1000美金以下的新購PC」。而你的電腦跟你的手機一樣,本來就應該有自己該有的任務跟功能。(當然Bill Gates特別讚賞VR,也許是因為目前沒有在Mac OS底下運作的任何VR系統,所以微軟的時代又來了!)
因為Facebook是地表最強的社群平台,所以投資者非常期待在VR世界裡有新的社群應用(其實換作十年前,你如果說Facebook會有超過十億的user也沒有人相信,不是嗎?)。無論新的應用是什麼,我想絕不只是「橫向顯示的Facebook」(那是什麼? 可以吃嗎?)
另外,其實中國已經有自己的VR生態鏈了;從頭盔到內容還有週邊配備一應俱全。
如果你到台北三創,可以去付費體驗一下「Eyemax」,那裡的頭盔跟體感座椅都是中國Emax公司製造的。但即使如此,說VR三巨頭是為了「防堵中國抄襲所以保密」實在是腦洞大開了。
Sony有自己的軟硬體遊戲王國不說,HTC VIVE的合作公司Valve也是遊戲大廠、並且擁有一個Steam平台;Oculus有一個地表最強的富爸爸、跟已經玩了好幾年的Oculus Store和壓倒群雄的開發者社群,這些都不是說想抄就抄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