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GF2016側記〕網路如何協助災難中的身障者?
本站非常榮幸,成為2016年亞太區域網路治理論壇(APrIGF, Asia Pacific regional)台北年會官方贊助媒體。目前大會正在台北市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站將以側記方式,將大會各項議題深入淺出地介紹給本站讀者。
在各種頻仍發生的天災中,網路可以如何協助身陷災區的身障者?或是有什麼樣的限制?這也是本屆台北APrIGF大會其中一場論壇的主題。
身障者在災後的特殊處境
亞太區域幅員甚廣,地理變異性大,其中有科技先進國家,但也有不少區域仍待開發,因此在科技應用與網路基礎建設上有著天壤之別。然而每個國家都面臨相同的處境,那就是因自然地理之故而天災頻繁,包含地震、颱風與海嘯。這個工作坊特別針對身障者面臨這些災難時的處境,提出方案加以討論。
不同國家的身障者在災難中,面臨到的相同問題包括:
光是移動就有困難、
不同類型的障礙需要不同的輔助、
政策與機制忽略身障者的需求、
身障人口分布、人數、身障型態等資料的不完整,讓援助無法即時、確實、切合身障受災者需求。
以尼泊爾來說,2015年遭到7.9級強震襲擊,奪走了近9000人的性命,經濟損失難以估算。本工作坊的主持人Shreedeep Rayamajhi在震災發生後組織了多次的急難援助,也走訪災區了解老人與身障者的需求與面臨的問題。在開場時他說他與妻子在災難中透過社群網路與其他網路服務,提供受災戶食物與其他供給。他親身在災區訪視的影像訴說著身兼受災戶與身障者的雙重無奈。他認為科技要為「人」來設計,也要為無法預測的天災為身障者研擬對應策略與設置最基本的援助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災發生的地區是在政府效能相對較差的國家時,往往都是民間團體走在最前面。像是來賓問到政府在身障者援助上的角色為何時,Shreedeep Rayamajhi只能苦笑著回答說:「當各家媒體已經到達災區採訪災民、進行報導時,政府還在鏡頭前說正在研擬方案、正在整合。沒有任何研究、調查,也就沒有辦法排出輕重緩急。啥都沒有。」
接下來的分享者,來自澳洲的Gunela Astbrink也長期投身身障者相關議題。她分享了在災難中身障者面臨的許多議題與案例。她指出全球有80%的身障人口生活在開發中國家,在災難中會面臨的風險包括:
較常人承受更高風險、
死亡率是一般人的兩倍、
急難時更容易被拋棄、
由於環境、生理、與社交上的障礙,身障者得到的人道援助相對更少、
災難造成的身體傷害可能轉變為終身障礙。
以2016年斐濟遭遇南半球有記錄以來最強颶風為例,身障者組織提出下列議題:
身障者無法移動到可以獲得物資或救援的地方,因為救災點設置不易到達、救災訊息根本無法到達身障受災戶、交通受阻、移動輔具設施被破壞
身障類型的缺失
連相關會議都因為地點或設施導致身障者無法參與,以致沒有機會表達意見、不被重視
災難警告以及相關資訊需要能傳遞給所有身障者,無論何種身障類型。例如聽障者需要文字簡訊、有字幕或是手語翻譯的影像訊息
整合諸多案例後,她提出亞太地區的切要議題:
需要累積與增加資料
在規劃災難風險管理時,需要身障組織提供規劃者更多協助
需要能涵蓋身障者的早期預警系統,並採用Common Alerting Protocol (CAP,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mon_Alerting_Protocol)以便讓資訊可以用聲音、影像與文字等各種形式透過手機、收音機、電視與警報傳遞,並且支援多種語言。
災害中科技可以做的事
來自臺灣的代表介紹了專為聽障者設計的災難通報app「iHelp」,能讓受災者用文字傳遞想溝通的訊息,並且帶出訊息發送地點,便於援助。另一個災難通報與訊息群眾外包app「geoBingAN」除了災情通報、援助工作安排外,並且能在訊號微弱或無訊號時將訊息暫存起來,一旦狀態許可便傳送出去。
來自巴基斯坦的代表接著分享,在天災頻繁的巴基斯坦面臨北邊地震、東邊颱風、南邊洪水的多種災難;尤其是2005年的大地震奪去近八萬條人命,影響了二百餘萬人的生活。就算有為行動載具開發的應用,因為在天災過後網路基礎建設往往嚴重受損,所以建立在地社區的承載能力,是當務之急。
菲律賓的代表對台灣介紹的救災應用提出相當值得參考的建議:除了身體障礙之外,性別與文化造成的障礙也需要列入考量,像是女性有不同於男生的援助需求;例如女性常為孩童照顧者、部分地區禁止未婚女性持有行動電話、泡在水中待援的女性堅持找到衣服遮蔽身體才願意被救離開等等的文化障礙。
值得欣慰的是,已有多個人權與災難相關會議談及身障者在災難時的處境;許多政府與民間團體正在逐步採取行動,透過像這樣的論壇,提出問題,交換意見,透過網路真正改善身障受災者的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