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矽谷?想去哪裡由價值觀決定,能否活下去由能力決定/Madeleine
前一陣子,中國國務院推出「雙創」政策:提供一筆為數新台幣2000億元的創業基金,透過國台辦與中國各級地方政府吸引台灣青年前往中國創業。這可說是兩岸交流史上金額最高、觸及人數最廣的政策,也有許多人把它視為收買台灣人促進統一的統戰技倆。
面對如此靠近的崛起大國,推出如此誘人的條件,許多人心中難免躍躍欲試。但在擁抱中國之前,我們自己需要先評估什麼?想到台灣以外的市場拼搏,會不會競爭更加激烈?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無論你是否要前進中國,瞭解中國年輕人的現狀與動態,是必做的功課。根據騰訊發佈的「2015中國青年生活型態調查」指出,去年上半年北京中關村一天平均出現130家新創企業。在這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企業中,有多少公司的創業題目是相似的?在選擇前進某地前,我們是否清楚瞭解當地歷史、地理、行政區劃分、經濟狀況、人口現狀、民族與文化等基本資料?
而這樣的了解,不只適用在前進中國,同樣也適用在前進世界任一角落。
筆者因為工作的關係,輔導過很多台灣人才面試世界各國的各種工作;在輔導過程中,我發現選擇離開台灣,前進某個地方,背後的價值和信念十分重要。
每個選擇背後一定都有其價值和信念,在決定自己未來的去向前,我通常會建議學生先用批判性思考的核心觀點,自我解釋、分析、推理、評估與說明,反覆辨證,確認自己的方向和決心。只有透過這樣的過程,個人才能在各種人生抉擇當中,持續發現並堅持自己的價值,不致迷失。
競爭來自全世界,也就代表全世界都是舞台
筆者在中國工作的朋友提到中國年輕人的積極、勤奮、不怕磨,除了在語言能力上精進之外,也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事物甚至觀點充滿好奇與學習心。去了中國,台灣年輕人的競爭力會是什麼?如果是細心、精緻,這可能也很快就要被趕上。
因此,不論前進的方向是中國還是其他各國,檢視自己的動機比擔憂競爭失利重要;理解整個世界以便理解中國或其他想去的國家,幫助自己做好正確的準備。正確的心態,就是一種生存能力,能讓自己在中國甚至任何其他市場中活下去。
其次,語言能力是基本,再進一步資訊吸收、培養眼界、強化分析力,才能洞悉變局,迅速調整自己、找到明確定位。這些能力帶給你選擇的自由,而當你能自由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交流時,就能在世界任何地方立足。
理解自己、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並且扎實的培養基本能力,當你面對機會時,就能自己掌握選擇的權力、而非被動的擔憂著改變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