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客精神迎接機器白領/洪士灝
李開復在〈最大白領失業潮來襲,4種「師」首當其衝〉一文中提到:
金融一定是最先,還有醫師、律師、教師。這四個行業,我覺得一半的人被機器取代,應該都是必然的。因為這四種行業的財務回報高。你們新聞業還不用太擔心。
他這段話有趣,弦外之音可以是:「你們新聞業還不用太擔心」,因為財務回報本來就不高了。
玩笑歸玩笑,解讀這段話,有幾個聯想:
財務回報高的工作,如果一半的人被機器取代了,是不是剩下的那一半人可以拿到更高的財務回報呢?
如果不是由剩下的那一半人平均拿到,那是由老闆拿到嗎?
被機器取代的人,要何去何從呢?
閒下來的世界何去何從?
吃飽沒事想更多的話,未來的世界要怎麼運作呢?如果機器可以取代大多數的人工和人腦,同時餵飽所有的人類,還需要工作嗎?
如果不用工作就可吃飽,該如何引導到「正面」的用途?什麼又是所謂正面的用途?要如何避免資本家掌握科技,讓機器無限制消耗地球資源呢?最近很多小說、電影都在講這個,但我們不知道究竟哪個劇本會成真。
我已經講過多次,資訊科技對未來的影響,然而每當我再一次檢視這個議題時,我對於未來的社會文化,還是不斷有新的想法和臆測;在種種不確定性中,唯有一件事是幾乎確定的:未來會有大幅、急速的改變。
https://tuna.press/?p=535
所以我在上週末的演講的結論說,面對多變的未來資訊科技將帶來的衝擊,我們不能迴避,然而其中充滿了未知數,對於習於遵循規則、喜歡穩定的人們,要如何適應?我只能說在想法和作法上要能變通,以創客精神面對多變的未來。
https://tuna.press/?p=4510
上一代人常說:「我搞不懂這代人在想什麼」。例如,我好幾位長輩看到我刷信用卡嚇死了,怕會有卡債;我這輩的一些朋友,不敢到網上購物,怕被詐騙;很多忙碌的人有時間看報紙和電視新聞,卻沒時間上網路社群。
有一天,他們才警覺到年輕人的想法跟他們大不同,因為世界變太多了,或是他們不忙了,這句話就冒出來了。
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長輩們不要再把各種自以為是的包袱強加在年輕人的教育上。
很坦白跟大家說,我不知道3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我知道未來的世界極有可能與現在大不同。對我來說,「改變」沒什麼好怕的;我怕的是,有一天我開始害怕面對改變了,卻得裝成什麼都懂的樣子。
對於「真正樂於學習和分享的創客」而言,這些未知數代表學習和創新的機會,他們在新時代將如魚得水。現在教育的重點,應該是教學生如何去學習、探索和適應。
如果覺得很多東西都要教、都要懂,就好像背著一大堆東西去探險,走沒多久就累了,怎麼探險?訓練基本的體力和技能才是對的。
所以我說,作為長輩和教育工作者,最好是重新檢視自身的框架,學習創客精神,終身學習、樂於創新、教學相長;同時鼓勵年輕人勤於思考和自學,不要再把各種自以為是的包袱強加在年輕人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