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台灣借鏡:英國鼓勵新創與FinTech發展的五大政策利多/楊瑞芬
筆者先前前往英國倫敦進行金融科技產業交流;其中最重要的一場交流就是和連續創業者,現任英國經濟外貿及金融科技國策顧問的Eric van der Kleij見面會談。這場會談讓我有幸得知英國金融海嘯後快速經濟脫困的關鍵原因。
回台後,我又做了一些資料調查與補充,寫下這篇文章,期望政府及行政團隊能積極參考,為台灣創造翻轉的機會。
Eric是連續創業家,創業過三次,但前兩次都失敗收場;甚至在第二次時還宣告破產,面臨房子被法院没收的窘境;直到第三次也是拜金融科技創新之賜,才獲得了成功。
他的公司雖在英國成立,但卻是在美募資,最後在2012年成功被FICO高價收購!Eric 充滿能量與鬥志,在與我們的會談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他的速度感,正面積極和直言不諱。
金融海嘯後英國的覺悟
英國在金融海嘯後百業蕭條,金融人才大量失業。這場金融海嘯造成全球九百萬人失業,英國可能佔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前首相卡麥隆於2010年上任後,苦無經濟復甦良策,但他明白大型機構並不能為英國帶來快速改變;金融海嘯也讓英國了解必須進行金融改革,轉型成金融民主。
2011年,卡麥隆邀請了一些創業人士到首相官邸會談,希望了解他們曾面臨的困境,並且聽取政策建言;而Eric就是以金融科技創業家的身分受邀。Eric非常驚訝首相願意傾聽新的想法,而當晚提的建言日後也成為卡麥隆政府的國內新創產業發展政策,特別是在金融科技。
五大新創鼓勵政策
以下是筆者整理的英國政府五大新創鼓勵政策:
創業移民
為了讓英國大力鼓勵創新人才與機構的訊息能廣為人知,英國端出了創業移民政策。Eric強調,他們在當晚建議卡麥隆首相,希望英國政府能清楚提出「我們是玩真的!」的訊息,所以要求連移民政策都要加上創業家簽證。
當時英國移民的政策已經開始緊縮,要開放創業家簽證有一定的難度,但英國還是實施了。姑且不論到底有没有吸引到國外人才,至少這項政策宣示讓世界各國明白,英國正大力鼓勵新創。
早期新創投資減稅方案(SEIS Seed Enterprise Investment Scheme)
為了鼓勵以及增加個人或公司(不限英國籍)願意投資新創機構,英國也推出早期新創投資減稅方案。每在新創投資一分錢,就可提列50%的抵稅額;如果抵稅額當年用不完,還可以遞延。
此外,如果你的投資後來出售處置賺了錢,還可以只交50%的投資所得收益稅(此法案開始當年還是100%免交投資收益稅,次年起才變成50%),如果賠了錢,還可以認列收入減損;此外英國政府還鼓勵投資者把獲利再度投入新創投資,還可再100%免稅(相關細節可參考這裡)。
為了讓英國振衰起敝,前首相卡麥隆邀請創業家提供建言,並化為鼓勵新創的政策。
一般情形下,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投資新創,特別是早期新創,因為失敗率特別高;但是,為了鼓勵經濟轉型,同時消化失業人口,英國推出這些早期新創投資減稅方案,讓有錢人願意開始投資新創機構。
對於早期新創公司的認定標準也很寛鬆,只要成立不到兩年,員工人數不超過25人。
新創家終身減稅專案(Entrepreneur Relief)
為了讓優秀的創業者離開企業舒適圈,轉身投入新創,英國推出「創業家終身投資獲利抵減條例」(Life Time Entrepreneur Capital Gain Relief);新創者拿的技術股在將來賣股票時,第一個一千萬英磅,只收10%資本利得稅,以保障創業者前期回收能真的回到自己身上,不會因為稅負過重而打退堂鼓。
新創團隊要成功,光靠創業者一人是不夠的,也得有優秀的團隊成員;所以這個專案不只獨厚創業者,新創團隊成員也同樣享有終身減稅專案。換言之,英國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優秀的成員加入新創。
新創企業減稅專案(EIS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Scheme)
為了讓早期新創公司在後續資金上的成本能夠降低,英國除了推出前述的早期新創投資減稅方案,還推出「新創企業減稅方案」。這個方案和SEIS很類似,只是金額比例上不同:每年一百萬英磅的投資收益,其中的30%可列為免稅額,適用於公司資產規模在投資前不到一千五百萬英磅,員工人數不超過250人的未上市上櫃公司。
雇用補助(Employment Allowance)
這是自2014年起新增的方案,目的是降低新創企業的雇用成本;針對員工少於250人的公司,每年可享有最高可達二千英磅的雇用補助,可用以扣抵公司提撥的員工保險費。
其他輔助方案
除了前述的五大新創鼓勵政策之外,英國政府還有許多配合這五大政策,一同扶植新創成長的輔助方案,例如 SME 中小企業R&D補助以及稅額扣抵等等。
另外,與新創相關的資訊與支援系統也建置成功,包括為新創企業宣傳的國際入口網站,以及如何在英國創業等相關的諮詢網站,這些都是政府政策資源投入的結果。
當然還有更多社團或組織,如新創育成中心等,讓在英國開設新創公司變成簡單又有利可圖。
值得台灣借鏡
這些新創政策的推出與執行,使得英國在短短五年中成功轉型蛻變,成為金融科技的領先者。回顧英國金融科技產業的創新與成功,完全不是偶然,而是英國政府快速改變及集中資源後努力的成果。
面對數位經濟的世界潮流,集中火力發展金融科技及其他數位經濟的新商業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必須巧妙的吸收資源,並投入在許許多多的新創機構實驗創新,而不是一味補助大型機構,才能產生這樣令人驚艷的結果。
如果我們的「亞洲・矽谷」是要玩真的,首先就要明明白白納入金融科技產業,其次更是要借鏡英國的經驗,導入各種實質鼓勵新創與投資的政策。
面對台灣必須邁入數位新經濟的未來,期望政府能快速調整步伐,帶領台灣走向充滿創新和希望的新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