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就要追求極致/Dong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對產品經理挺不屑的;覺得他們也不分析數據,也不寫程式滿足用戶需求,整天拍腦袋想不靠譜的方案。但最近隨著我讀張小龍對微信的設計規劃理念,我對做好一個產品有了新的認識。
極度瞭解人
張小龍談微信,第一部分就是講如何去了解人。自網路發達後,人更加是環境的反應。比如Facebook,最初只能哈佛學生加入,由哈佛拓展到其他名校,拓展到所有大學生高中生,然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
為什麼人是環境的反應?因為環境產生時尚,時尚驅動產品。你不使用Twitter,不使用Instagram,你就不知道名人說什麼,穿什麼。你不使用houzz,不使用Pinterest,那你就得不到最新的DIY ideas,家裝的idea。慢慢的,你就被時代所淘汰。
極簡的功能
人有什麼特點?第一就是懶,懶推動了科技進步。第二就是群體智商低於個體智商,想要如果你想要增長用戶數,你就要讓產品簡單,極度簡單!當下流行的App都是懶和簡單的合體。
比如Uber,不需讓用戶填寫複雜的信用卡資料,一鍵叫車。
比如Instagram,因為用戶懶,所以不要給用戶太多選擇,要不就follow這個人,要不就like一篇post。
比如Snapchat,打開就是拍照功能,只用拇指就可以完成加特效,加filter,發送。
隨著用戶的增多,首先要做的事情,並不一定是開發一個新功能。很多新功能的提出,都是提出者根據其他產品總結而來,目的是想在自己功勞簿上計一筆。但是這些從其他產品總結而來的功能,提出者未必了解背後的深刻含義。
反之,如果你能在App store上,Twitter上看用戶的回應和抱怨,從中歸納,抽出一些要點,然後完成用戶需求,那麼你就能立刻獲得成功。
除了功能的極簡,向用戶收集資訊時也要記住:少即是多。Medium的標籤就是我所認為少即是多的完美體現。在你寫完一篇文章時,你需要輸入一些標籤;而在Medium上,你不得不仔細思考要輸入什麼標籤,最能準確描述你的文章。
因為它要求最多只能輸入三個標籤。
這一點在廣告中也很重要。廣告商常常願意提供給你很多關鍵字,然而關鍵字一多,你的平台關鍵字投放就不準,就會出現很多很多不相關的廣告。如果你能要求廣告商只輸入3到5個關鍵字,用演算法幫助廣告商拓展,你便能更精準的投放廣告。
極致的體驗
除了簡單的功能,每個功能的體驗也需要追求極致;讓用戶覺得「爽」的體驗,有時候勝過功能本身。
工具類型的產品,往往追求盡快幫助用戶解決問題。比方說Google,如果能在第一頁就解決你的問題,那麼它現在也不會讓你點擊其他結果和廣告。
LinkedIn,當你search我的名字時,它會把最精確的結果放在最上面,當它對其餘結果沒有自信時,寧願隱藏結果,也不浪費用戶時間去看。
Instagram在Explore tab上的search bar,會隨著用戶滑動而自然消失。
這些資訊平台類型的產品,追求用戶停留時間,優化一切操作甚至圖與圖之間的間距,來將內容以最好的方式呈現在用戶面前。
做一個好的產品沒有極限。要做,就要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