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可以賣多少錢?告訴你兩個簡單的估值方式/CP
身為一個有實際募資經驗、也寫過數十件收購/股份轉換價格合理性意見書的創業者兼會計師,常常有人問本文作者應該如何評估公司價值。於是在這裡提供兩種簡單的方法,協助非財務背景的創業者有些基本概念。
身為一個有實際募資經驗、也寫過數十件收購/股份轉換價格合理性意見書的創業者兼會計師,常常有人問我應該要如何評估公司價值。
不過我先聲明,自己沒有待過創投、對於他們怎麼評估公司價值只知皮毛,對於無形資產鑑價也不瞭解;但希望透過以下介紹的評價基本概念,讓大家對於自己的身價有進一步的認識。
依照筆者自己的習慣,會先從舉個例子開始,這樣比講理論容易理解。以下就借用朋友「傘王」的名字舉例,但數字全部是捏造的,千萬不要信以為真。
作者註:請注意,本文介紹的評估方式可能不適用於新創公司、也不見得適用於雲端軟體之類的創新商業模式。
案例背景說明
故事開始,傘王做雨傘零售已經十年了,2017年實際及2018年預計的損益狀況如下:
為了方便說明,這是經過大幅簡化的數字;同時也假設每家店的營收一樣、而且年初就開店。
第一種思考方式:獲利 x 5–10倍(本益比)
現在,若有人想要買傘王整間公司、並且連人一起打包帶走,傘王該開價多少?
通常在這個時候,我會先建議請對方開價;如果是專業投資人,自然會派出團隊來實地查核,評估傘王到底值多少錢。但創業者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即使對方開了價,也不知道是否合理。
在這裡,我提供一個非常簡單的思考方式:
獲利 x 5–10倍
如果用這種方式思考,依照上表中傘王2017年的實際獲利,至少要拿到:
1,700萬 x 5倍 = 8,500萬。
至於能否拿到10倍、甚至更多,會有非常多變因,請參考下段。
但下一個問題是,傘王還會成長,這件事有沒有考慮進去?如果傘王真的在2018年做到上述預估數字,也就是獲利2,800萬,那麼傘王是否可以拿到5倍,也就是1.4億呢?
不過此時投資人會說:
傘王是否真的能做到營收3億,現在沒人知道。
傘王不是上市櫃公司;所以如果投資人買了以後想出售,沒有那麼快、也沒那麼容易。
考慮到變現的容易程度,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風險」,通常公司價值要打個折。至於打多少折,我也無法給你一個準確的數字;但一般來說,非上市櫃公司會打個7折、甚至5折。
所以我才建議簡單的「5–10倍」思考。既然不考慮成長性,那麼流動性也別打折了吧?但是在實務上,還會考慮到非常多東西,例如:
併購以後重要幹部會不會留下來?傘王本人會不會留下來繼續打工?
傘王2017年的營收與成本是否真實?會計入帳的數字準確性有多少?
就算相較於2017年,2018年的淨利可以大幅成長64.7%,2019年還能維持相同數字嗎?
這市場究竟有多大?做到多少營收時會遇到成長瓶頸?
有沒有虎視眈眈的競爭者隨時準備超越?
有沒有存在大環境的變因,導致產業前景堪憂?例如法令改變,政府突然不准大家撐傘;又或者全球暖化,台灣下雨天數只剩10%怎麼辦?如果基本工資調整,每家店的人事成本上漲?
萬一製造工廠突然被購併,買家入主後宣佈漲價10%怎麼辦?
傘王成功的商業模式,是否可以順利被複製到國外?
總之,會有很多原因影響到公司價值。再三提醒:
5–10倍只是提供一個簡單思考的方式,不是絕對數字!
上面這個獲利乘5–10倍的評估方式,就是股票市場常說的本益比(PE值)。若本益比為5,公司價值就是獲利的5倍(注意:獲利是指公司賺的錢,要扣掉薪資水電等等所有的東西甚至所得稅,不光是指營收扣掉買貨成本)。
至於是否要用5倍、甚至10倍來考量,還得看所屬產業、公司大小以及市場規模而定。例如說台股的長期本益比都在15上下,但生技產業考慮到未來獲利的爆炸性(生技要嘛虧十年,要嘛大賺錢),本益比通常都偏高。
又例如上市櫃企業的子公司,雖然屬於未上市櫃公司,但長期的營收獲利來源穩定,帳務與內稽內控因為隸屬於集團,也有一定水準;所以這類公司的價值評估倍數,可能就會比只有3–5年營業實績的公司來得高。
此外,一年淨利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公司,與一年只有幾百萬的公司也存在著價值差異。
回到傘王本身來看。如果傘王信心滿滿,認為2018年一定會賺2,800萬、2019年會賺4,600萬,後面以此類推,就應該請投資人把成長率列入買價。
如果投資人不願意呢?那麼傘王當然可以不要賣(不缺錢、不急著賣的最大啊),也可以試著要求投資人先買一部分,例如67%;並且要求投資人保證3–5年後一定會再買剩下的33%。
至於後面這33%的買價,就依據傘王未來3–5年實際的獲利成長率,屆時再往上加碼了。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前面舉例的67%就是2/3股權,代表投資人在股東會/董事會的表決案中,具有絕對控制力,基本上投資人說了算。
所以也有人是先賣51%,剛好讓投資人過半,但重大議案自己還是能表示意見。至於到底用哪個比例,就看各位賭性有多堅強了。當然也是有人追求100%出售,現金落袋為安。
第二種評估方式:淨值
如果傘王一直賺錢,卻始終未分配給股東,代表他過去的獲利都還在公司裡面,公司的淨值就會很高。
假設10年前的股本是一股10元、資本額是500萬,經過十年的生聚教訓,傘王總共累積賺了10倍的股本(5,000萬),公司淨值變成每股100元;而這5,000萬都在銀行存款裡、或是拿去買貨。
因此投資人購買傘王的時候,自然應該連這部分一起買下;不然傘王就先狂發股利給自己,把這5,000萬發光,再把公司賣給投資人就好了。
又假設傘王過去已經買了不少店面,而這些店面都已經增值兩倍;但因為「房產增值」通常不會反映在未上市櫃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所以買家的開價也應該把增值考慮進去。
淨值也常用於虧損公司的估值上。因為公司正在虧損,所以自然無法用第一種方式來計算價值,此時很有可能就會用淨值來估計。
假設某家公司已經連虧十年(當然不是傘王)、銀行存款剩100萬,機器設備到二手市場拍賣可以獲得1,000萬,但銀行借款還有300萬;此時公司的價值很有可能就是
存款100萬 + 機器1000萬 - 負債300萬 = 800萬
小結
以上只是簡單的評估方法,而要評估企業價值,其實還有很多種方式;例如計算自由現金流量、製作未來幾年的財務預測、資本與營收的比例、甚至考量併購溢價率等等。
但由於本文旨在給非財務背景的人一點簡單觀念,所以其他方法就先不多做介紹了。祝各位老闆都順利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