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創業的衝撞/許世杰
搞創新(Innovation)與搞創業(Startup),其實是本質完全不同的兩件事。這兩件事所需要的人格特質與能力,幾乎是兩條平行線,只有很低很低很低的機會,可以交錯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embed]https://medium.com/@smokingtuna/david-hsu-9fcb5b632098[/embed]
因為創新最大的挑戰,是要讓思維不受任何既有包袱的限制。所以,傑出的創新者多數關注「事」;有多元化的價值觀與寬廣的生活經驗,分析時喜歡看結構、重視整體。直覺敏銳,不喜歡瑣碎的人際溝通,喜愛享受解決一個困難問題的思考過程。
因為創業者最大的挑戰,是在幾乎什麼資源都不足時,還能夠凝聚一群人共同努力,所以天生的創業者多數關心「人」;對某些專業有高度的素養,認為「過程」比「結構」更重要,講究細節、對數字敏感,對人有不厭其煩的嘮叨,樂於享受建立團隊的過程。
當創新衝撞創業
當創新者因故勉強從事創業工作時,他們最常遭遇的就是「人/團隊」的問題;他們最常抱怨自己經常遇到「豬一樣的隊友」。他們期待能有與自己一樣聰明、有熱情的人來當員工或創業夥伴。但他們卻忽略了:自己其實完全沒有領導魅力與能力存在。如果是這樣,那些有想法有天份的人為什麼要來呢?
相反的,過往台灣多數成功的創業者,其實選擇的都是複製已經成熟的商業模式、或者聚焦在提供「我也有」(me too)的產品。
講穿了,都是低創新度的工作。所以,他們在強調創新價值的社群中,通常不受到肯定;但是他們很擅長「人」的事情、很能帶領與凝聚團隊,即使團隊個別成員的素質普通,也多半可以展現驚人的戰力。
創新的創業真的存在嗎?
不可否認的,當創新與創業可以交會時,成就通常非常的巨大;但也因為這樣的成功過於巨大,讓太多人忽略兩者本質不同的事實,然後盲目的去追求其實非常稀少的「創新型創業家」。
這種盲目,會造成眼前產業升級的主要困境:大量其實不適合創業的人,選擇自己創業、而不是加入創業家的團隊。這除了讓自己創業成功的機會很低之外,也使真正好的創業團隊因為人才不足,而導致創新能量太低。
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完全無解。
慎選一個「異質」的共同創辦人,是最傳統的解決方式;我們非常容易在過往的成功案例中看到這樣的組合。相反的,兩個創業家老闆、或者兩個創新者老闆,多半的結局是很快就不歡而散,這類案例也是屢見不鮮。
加速起飛
然而,依賴適當的共同創辦人需要緣份,不算個有系統的方法。因此,如何讓創新者加速脫離startup的階段、或者讓他在startup階段就擁有類似大公司的資源,是一種方向;如何讓創業者有更多的創新能量,也是另外一種方向。
而後兩者就是我們目前要努力的方向。
你呢?你自認是個創新者,還是創業者呢?還是就只是個有專業訓練,希望有好待遇,好工作的好員工呢?
參考閱讀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多按下方的「拍手」圖像幾次、或是分享到社群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