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雜誌的報導角度:關於Cubie與Line/Tempo
前一段時間 Line 的前 CEO 出書,因為之前筆者公司出品的 Cubie 也是傳訊軟體(編按:現已改稱為「Pal+」),所以有記者朋友打來問我關於 Line 的看法。
一開始以為是想要知道 Messenger 的總市場狀況,所以我就講了之前寫過的 WhatsApp,WeChat,與 Line 的消長,興沖沖的解釋了一番。
不過講了很多之後,才發現他比較想要了解的是 Line 在台灣成功的原因:
記者:「那你覺得 Line 在台灣成功是因為?」
我:「主要是時機吧,我覺得他們之前在台灣的廣告很成功(桂綸鎂),不要小看那個廣告,我記得是當季台灣電視廣告支出的前十名耶,然後剛好智慧型手機在台灣成長很快,所以就剛好搭上列車。」
記者:「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我覺得他們的訴求當初也很正確,就是免費的簡訊與語音電話,執行力也很好吧。」
記者:「……可是 Line 的 CEO 說,他們很重視使用者體驗,所以才會在台灣有這麼受歡迎。」
我:「咦,可是沒有人不重視使用者體驗呀,應該是有人說他不重視使用者體驗,妳們才值得寫文章吧!」
記者:「可是不可能只是時機呀,難道沒有什麼決定性的因素?」
我:「如果 Line 說的使用者體驗是關鍵,那 Line 就不會只有日本,台灣,跟泰國三個國家了;應該還可以在之後佔領其他國家吧?像他們花了很多錢在西班牙做廣告,也沒有辦法拿下來呀。」
記者:「……可是如果只是時機,那很難寫這個報導了。」(實際上怎麼說我有點忘了,但類似的意思)
結果我的話當然沒有被節錄。我了解雜誌為什麼需要那顆銀彈,可是真實世界就是這麼無聊吧。
附上一段 YC How to start a startup 中的第六講「Growth」的結尾,Alex Schultz 負責 Facebook 的 Growth Team 很長一段時間:
Mark (Zuckerberg) has said he thinks we won because we wanted it more, and I really believe that. We just worked really hard. It’s not like we’re crazy smart, or we’ve all done these crazy things before. We just worked really really hard, and we executed fast. I strongly encourage you to do that. Growth is optional.“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說過,他覺得「我們之所以會勝出,是因為我們要求得更多」,而且我真的相信這一點。我們真的很努力。我們並不是超級聰明的人,過去也沒有做過那麼多瘋狂的事情,就只是非常努力工作、而且快速的把事情做好;我強烈建議你也能這樣做。至於成長,則是附帶的收穫。)
節錄這個,並不是我覺得「努力 = 成功」,而是創業是一個很難看到目標在哪裡,做什麼才對的旅程;大部分時候的心情,就是像這樣對自己說「 We have to work hard」,可是其實充滿沒方向的無力感。
p.s. 這篇文章沒有要說 Line 成功都是運氣的意思,Line 是一個做得很好的 App,也是我心目中的亞洲之光,只是我看不出來銀彈在哪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