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數位新經濟,兩岸政府大不同:談政府應有的「底線」/TWicic
這兩天,支付寶的「圈子事件」越滾越大。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發了公開信,開頭就寫:「錯了,就是錯了」。
支付寶「圈子」新功能踩到底線
支付寶的圈子事件,起因是支付寶新添加了「圈子功能」,就像是臉書上的社團或者是微信群的功能。這是個不錯的嘗試,畢竟過去阿里系在Social Media或IM的嘗試,幾乎沒有一次成功;支付寶的圈子,是阿里系的再一次嘗試。但沒想到一嚐就是辣的,而且很辣。
這些由「第三方」營運的圈子,很多只限女性發帖、有些還挑明了說只限女大學生發帖;其他人可以加入圈子,但如果要發帖,芝麻信用分得超過750分以上。要拿到750分的芝麻信用分可不容易,吃喝玩樂都用支付寶還不夠,借錢花錢也不夠,還得投資理財全用螞蟻金服的服務,你才有可能達到750分。
結果就是圈子一推出,馬上活色生香,滿室鶯聲燕語。
有人說這也算是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賣淫也能O2O」、「支付雞」、「逛個支付寶像在逛窯子」的說法此起彼落,對阿里、對螞蟻傷不傷?傷!怎麼不傷。
所以,彭蕾除了說「錯了就是錯了」,更即時出手、劈刀立威。她在信中宣布:
1. 所有打擦邊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
2. 惡意發布突破底線圖片的用户永久封號並永久不能註冊。
3. 團隊内部討論整頓。想清楚並寫下來,我們要什麼不要什麼,嚴格執行。
4. 請大家繼續鞭笞。
最後,再深情款款的來上一句:「支付寶,知託付」。
但前兩天,支付寶對圈子事件可不是這麼說的。他們說的是:
「圈子是一個開放平台,支付寶希望向合作夥伴開放更多的基礎能力,與更多社群營運者共同建設基於實名的同好互動共享社區,方便他們交流互動,從而為用戶和各行業合作夥伴創造價值,測試期間,圈子吸引了眾多合作夥伴而獲得廣泛關注,像是吳曉波讀書會、悅跑團等等。」
有大陸網路媒體獅子君這樣解讀支付寶的說法:「圈子是個好圈子,就是人不正經」。我個人覺得,這解讀非常貼切,簡直是貼肉的那種貼切,而且很適合拿來用在所有「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我對這串名詞的解讀,就是過去沒人做,現在沒人管的那種生意。
像是,「17直播是個好直播,就是直播的人不愛穿衣服」,「Uber是個好工具,就是人不繳稅」。是啊,什麼都好,只有一樣不好。但這一樣不好,就什麼都不好了。
讓支付寶從官腔回應,一天內變成沉痛自省的原因,也許就是央視的一句評論:「創新要有底線意識」。這一句話,外人看來不著邊,但支付寶顯然知道,這就是「底線」。
在中國,人人心中有「底線」
11月26日,是Uber正式退出中國市場的日子,從此,賣給滴滴出行的Uber,就這樣屍骨無存地消失在中國市場。
面對「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底線」這件事是很重要的,而中國之所以會成為全世界「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最發達的地區,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在於「底線清楚」。
所謂中國的底線大概可以這樣描述:不是不管,是還沒有必要管;不是沒有官,是還沒有必要讓官上場。
當世界各國政府(除了美國)被Uber搞得吃這也癢,吃那也癢時,中國政府連聲都還沒出,滴滴就出手把Uber收了。這是中國政府的條件與本事,套一句老話,「叔叔真的有練過」。
中國的底線:不是不管,是還沒有必要管;不是沒有官,是還沒有必要讓官上場。
這中間的操作細膩熟稔,卻悄然無形,外人捕風捉影,卻只能以為是自己眼花了。但我確信這其中必然有刻量清楚的一把尺,而且這把尺不只在政府的兜裏,也揣在每個「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業者的懷裏,念念不忘。
於是,我們看到僅僅是一紙意見,當年一度漫天漫野的OTT影視平台,一夕之間幾乎消失殆盡;過去中國養出了樂視,養出了土豆,養出了愛奇藝;OTT電視盒子大紅大紫的時候,一年賣幾百萬上千萬台,過個冬天只剩下幾十萬台。
於是,我們看到僅僅是一套規定,網車平台當場就成了媽媽要嫁大齡剩女的最佳管道:因為根據網車司機新規範,不論是車、還是人,都完全符合媽媽們的選婿標準,這還不趕緊的讓女兒以後上下班都打網車,搞不好就嫁成了。
於是,我們看到僅僅是央視的一則評論,螞蟻就出來搥胸自省,拿著繩子把圈子給牢牢綑上。
對照組:搞不定Uber的台灣政府
當然中國有其特殊國情,政府搞人民,手段之厲害不在話下,但回過頭來看台灣政府,光一個Uber就搞到大家人仰馬翻。台灣政府幾次出手,不但沒打到人家的七寸,還被人家既上頭又上臉的直接上書告御狀,難不難看?其實,還真的挺難看的。
每個人談到Uber,都談法規,都談安全、都談稅負問題。台灣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說,現在政府處理Uber的態度,跟他以前是一樣的。
張善政說,Uber是給台灣的一個啟示,台灣可以扶植自己類似Uber的企業;而據他所知不是沒有,台灣車隊要把APP做好也不是不行,差別只在名氣沒有那麼大;台灣的本土車隊也有類似功能,他呼籲大家一起支持。
面對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考驗的是政府的功力。
嗯,要談支持嗎?根據另一個媒體的報導,說調查顯示台灣六都有80%的民眾希望Uber可以留在台灣。我是對這民調來源有點疑問,八成支持也太高,但太扯的民調數字拿出來會被人笑,所以,這數字就算有灌水,也不至像是要從黑變白那麼離譜。
所以,如果處理Uber、或是其他已經或還沒出現的「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都可以用「呼籲支持」來解決,現在也就沒那麼多事。
政府的考驗:面對新模式,我們的底線何在?
面對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再備註一次:就是過去沒人做,現在沒人管的那種生意),其實考驗的是政府的功力,如何面對新科技,新生意模式,可能的新經濟趨勢的能力。
考題如下:
第一題,如果Uber是台灣公司,那台灣政府會不會反對?
第二題,為什麼中國已經有了滴滴出行,還要入股合併Uber ?
第三題,如果 Uber 來台灣投資一家像滴滴出行的公司,那台灣政府准不准?
第四題,如果今天來的不是Uber,來的是滴滴出行,那台灣政府會怎麼辦?
第五題,Uber影響的是小黃的生意,淘寶影響了PChome的生意,那政府要怎麼做?
這五題,台灣政府有答案嗎?如果把「Uber」代換成「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台灣政府的答案又或是什麼呢?
其實現在對Uber的批評,對他的處罰,都是假議題。台灣其實沒有本錢可以矇眼鴕鳥般的反對 Uber,特別是政府一直高談創新新創、談數位經濟;每一次槓上Uber,都是傷。
如果有一天滴滴出行到台灣來,我們也不需要太驚訝;淘寶不就是在台灣做的嚇嚇叫?PChome 罵半天也沒有看到政府有反應,為什麼對 Uber 就特別緊張?如果是滴滴出行來了呢?政府的態度又會是什麼?
這不是搭車的問題,也不是買賣東西的問題。電子商務搶走百貨公司的生意,新媒體搶走傳統媒體的生意,YouTube、FB搶走一半電視廣告與與一半紙媒廣告的生意,這些事情怎麼沒有看到政府出來處理?
前兩天詹宏志說,淘寶襲台其實影響不大,最該擔心的是「台登淘寶」,尤其是台灣賣家跑到淘寶批貨,全面衝擊台灣傳統代理業者、總經銷跟貿易公司;若從進口包裹總數來估算進貨申報價值,估計二、三百億一定有,最終對台灣中小企業影響數額高達五、六百億。
而這一題,政府管不管?怎麼管?這比Uber影響大多了吧?
台灣政府說要打造數位國家創新經濟,要把寬頻弄到2Gbps的時候,意思是希望台灣從此自己玩自己的,自己就會長出很厲害的應用嗎?還是要讓全世界很厲害的應用,第一個想到要商用就會想到台灣來?
這其中的好處,有人認真想過嗎?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嗎?這就是「底線」,就是「我想要換到什麼,所以願意給你什麼」的那個東西。新政府如果真的要大開大闔,就不能逃避數位經濟給予的機會,與舊經濟會遇到的挑戰。
對科技不熟悉,沒想像,才是台灣政府的硬傷
是什麼開啟了新經濟?是科技!令人遺憾的是,當「亞洲.矽谷」的經費被安排到工研院手中去分配,我們的政府是怎麼在看「數位經濟」,也就很清楚了。
台灣政府對於「創新數位經濟營運模式」的陌生,早就被看破手腳。除了被Uber這種「關門開會就說什麼都行,開門出去就什麼都不行」,說話不算話的頑皮公司耍弄之外,還有一大票打著創新新創名號,遊走兩邊、如魚得水的通譯買辦各色人等,等著順風沾邊,大賺其錢。
台灣政府打不到人家的七寸,也就算了;自己的七寸也守不住,這真不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