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做自己的作業系統,所為何來?/Jean-Louis Gassée
開發一套新的作業系統,在技術上並沒有太大的困難;麻煩的是還得創造出一套完整的生態,讓這個系統能夠運作,而大多數的開發者都失敗在這一點上。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想創造新的作業系統?
在過去幾十年之中,作業系統市場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的領域:一種是給低階嵌入式行動設備用的、另一種則適用於比較高價位的垂直整合產品。在個人電腦領域,主要的系統是Windows和macOS,行動設備上則有Android和iOS(Apple在行動設備上的市佔率比在電腦上高得多)。
對於這樣的「割據」方式,大家應該都已經習以為常;以後的市場大概就是這樣,不會有太多疑問了吧?
不見得。
雖然作業系統的天下似乎已經底定,但其實到處都有新的作業系統等著出頭:
三星正在開發叫做Tizen的作業系統;
Google也不避諱討論新的Fuchsia系統;
Amazon以Android為基礎,自行硬改(稍後會解釋這個說法)出叫做FireOS的系統;
傳聞Facebook也在開發自己的系統。
當然還有其他許多版本正在開發之中,族繁不及備載。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想不開,知道做系統容易、養系統難,但還是前仆後繼?我看到的原因有兩個:
1. 科技仍然在進步
在智慧手機改寫了產業遊戲規則,將PC趕下了寶座之後,接下來有無數的小型設備進入(也有人說是「侵入」)了我們的生活、家中、甚至身體。
除了手機之外,現在手錶和耳機在我們身上已經司空見慣,接下來可能是眼鏡;而我們的家中已經有智慧音箱、智慧燈泡、智慧窗簾、物聯網(IoT)微波爐和洗衣機,甚至還有智慧型攝影機保護(洩漏?)我們的隱私。
我們知道,在手機上使用電腦作業系統並不適當;而現在大家也發現,手機系統用在這些穿戴式或家庭裝置上也並不一定合用。
順帶一提:有人可能會說,iOS原本就是「手機版macOS」,兩者之間也有不少共通的程式碼。這一點原則上沒錯,但兩者的軟體引擎並不一樣,所以iOS app並不能直接在macOS上跑。即使是像Apple這樣不按牌理出牌的公司,要做出適用於所有裝置的系統,也還是不實際的。
對於這種新類型「輕裝」系統的需求,正是Google為什麼要致力於設計Fuchsia OS的理由。
更小的全新系統核心,讓Fuchsia OS擺脫了Android「相對龐大」的體積、以及十多年來疊床架屋的修補,因此更加輕巧敏捷、更適用於穿戴式裝置。
2. 掌握自己的未來
開發作業系統的另外一個理由,則是廠商的自我保護,以免自家產品的命脈掌握在別人手上。
Amazon FireOS
讓我們來看看Amazon的FireOS系統。前面提過,它是從Android系統「硬改」而來的(也有人叫做「硬分叉/hard fork」);所謂硬改,就是「改自Android,但跟Android不完全相容」。
為什麼說「不完全相容」?因為一般的Android系統中,包括了「Google行動服務」(GMS)、各式各樣的app、以及開發app用的API(程式設計介面),並且必須提供來自搜尋廣告的收入給Google。
對Amazon來說,跟Google分享營收沒什麼道理,所以他們在以Android為基礎開發Fire Phone(執行Fire OS的手機)時,就把GMS拿掉了。
然而,Fire Phone後來之所以失敗,這個「陽春版」系統也是原因之一;不過時至今日,拿掉GMS卻變成了Amazon Alexa智慧音箱的優勢:更聰明、反應更快、而且還不用付錢給Google。
三星Tizen
從自我保護方面來看,三星的Tizen也屬於這類。因為三星不希望自家手機(和其他智慧產品)的業務綁在Google手上,所以乾脆自己來一套。
然而三星要面對的問題還是一樣的:他們能複製出一套規模相當於Google Play商店的生態系嗎?
建構一個新的作業系統核心,是相對容易規範的工作;但要設計一套開發架構和API、並提供給第三方設計師來使用,讓他們得以開發出生態系中的產品,就是一項相當龐大的工程。
對於許多業界人士來說,任何廠商現在想要再複製一套Android生態系,答案就是「不可能」。
華為「鴻蒙」
接下來談談華為。基於各方面的原因,華為也不希望未來發展受限於美國人的技術;從目前的美中關係來看也好、長期的地緣政治因素來看也好,總之華為就是想要擺脫Google生態系統。
對於許多觀察者來說,華為建立生態系的嘗試跟三星一樣,都是「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因為這根本就是不實際的想像。不過就筆者看來,這兩家公司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從華為在電信基礎設施市場的優勢來看,它在工程資源的廣度和深度上確實是超越三星的。
華為未來將會成為Apple最大的競爭對手。
此外,華為執行長的積極程度、國內市場的經濟規模、以及來自中國政府的長期大力支持(也有人說是「支撐」),也都是三星所沒有的。
筆者認為,華為未來將會成為Apple最大的競爭對手;在Apple似乎比較使不上力的歐洲市場,華為現在甚至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Facebook
最後要看的是Facebook。他們之所以要打造自己的作業系統,背後原因很容易理解:儘管目前Facebook只有很小的硬體業務,做的是所謂「入口設備」(Portal devices,也就是一開就直通Facebook的終端機)與Oculus VR虛擬實境頭盔,但並不希望依賴現有的作業系統、或是在擴張地盤的過程中被Google之類的公司扯後腿。
Facebook’s second-generation Portal devices are cheaper, smaller, and support WhatsApp
Facebook today unveiled three new products as part of its growing Portal family of smart home gadgets, including two smaller versions of its flagship video chatting device. The social network is calling the devices just plain Portal for the larger of the two and Portal Mini for the smaller. The $179…
Facebook未來會不會推出一系列的新硬體、甚至用手機和平板「反攻」現有市場都還難說;但以他們天不怕地不怕、哪裡有錢哪裡去的企業文化來看,沒有不可能。
結語
正如同Benedict Evans(編按:本站專欄作者之一)在本站昨天刊出的〈顯赫一時的IBM與微軟,為何痛失霸主地位?〉這篇必讀文章中所說的,大企業的城牆其實並沒有被一大群新創公司推倒,只是因為必經路線已經改變,所以他們掌握的制高點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於是,曾經叱吒風雲的PC霸權,十年來已經被橫掃全球的智慧手機風潮取代;而正在醞釀之中、未來可能無所不在的下一代新型智慧連網設備,更可能改變目前由Android和iOS兩家獨占市場的局面。
作為一個在前兩個世代中都享受過無比樂趣的老人,我期待著見證未來智慧型裝置大軍所帶來的種種創新,無論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