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會講「矽谷創業精神」,但真的理解了嗎?/林富元
矽谷的成功故事很多,所以全世界到處都要學習矽谷,包括上海張江、北京中關村、台灣新竹等等;而大家也憑藉著地緣優勢,都玩出了一些不同的巧妙成績。
這已經是在坊間討論過太多次的老題目了,但我今天想換個角度來觀察看看。
在矽谷居住、上班、投資、創業了40年,我聽過的矽谷精神詮釋,就有上百種版本;但有政府規劃「亞洲矽谷」,居然又以規劃園區、築房蓋厰作為思維主軸時,立刻受到各界撻伐。
顯然大家都體認到,矽谷值得模仿的價值,並非某一個區域、或是某一件事情,而是整體的精神。
以草根的日常故事詮釋
我從前演講的時候,曾經有聽眾問「矽谷精神究竟是什麼」;而我都會以某個禮拜在我身邊發生的事情來當做回答:
有一天,我到矽谷的牙醫診所洗牙;洗完牙之後,醫師請我等一下,然後拿了一份創業計劃書給我看,說他想投資一個親戚的大數據創業計劃,希望我幫他看一下。
隔天,我開車到一家華人開的維修廠保養;在弄車子的時候,陳老闆也跟我聊起,他在幫朋友集資籌組電競公司,問我是否可以協助檢視檢視。
又過了一天,我到附近一家生意超好的麵包店訂蛋糕;師傅與我説起,他的孩子想參加一個創業團隊,他十分鼓勵孩子、也想參加投資,但問我應該如何判斷可行性如何。
牙醫師是創業者的投資天使,修車廠老闆是創業者的投資天使,麵包店師傅也是創業者的投資天使。
每個人都有想法、有計劃,每個人都不怕失敗、不怕賠錢,每個人都躍躍欲試、根本不想等。創新創業不需要在Google上過班才懂,也不需要哪位「神」或「奇才」來説服,它本就是理所當然的矽谷文化。
矽谷文化與精神,就是這種整體活絡貫通的創業與投資氣勢。
它沒有任何政府的口號領導、也沒有什麼優惠規劃,而不過就是每一個矽谷人深植在血液DNA裡頭那種「有為者亦若是」的精神、那種「誰說做不到」的勇氣。
這種氛圍不僅存在於工程師或科學家身上;數十年來,它早已是匯聚於此地的人士視為「當然,本該如此」的態度!
早年的車庫精神,至今仍是世界表率
惠普(Hewlett-Packard)是一家跨國大公司;我在1970年代末期,進入了這家當年公認為「矽谷最優秀」的公司。在惠普總公司研究所擔任工程師,是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也因為如此,惠普的經營制度與事業氣氛,對我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惠普的創辦人是兩位史丹佛大學的同學,大衛派克(David Packard)及威廉惠爾(William Hewlett)。他們最有名的故事,便是當年他倆在矽谷的巴洛阿圖市(Palo Alto)家中,以自己的車房(Garage)做基地,從無到有建立起惠普這個企業。
走進當年我矽谷橡子園的辦公室,就可以看見我懸掛在牆上的一幅「惠普精神」(HP Way)海報。它同時也叫做「車庫精神」(Garage Spirit)。
這張海報的背景畫面,就是當年惠普創業的簡陋車庫,如今已是矽谷的歷史古蹟,但卻也代表著真正的矽谷谷成功精神。海報上有幾句話,總結了這家公司合夥人創業成功致富的精義。它是如此說的:
車庫定律(Rules of the garage)
相信你可以改變世界。
迅速工作、隨時工作、隨時工具待命。
瞭解何時該獨思自主、何時該群體合作。
與同仁分享你的主意與工具,信任他們。
不玩政治,杜絕官僚作風。(這一點在車庫裡根本就很可笑)
由客戶來決定你的工作是否做得很好。
激進的創見不一定是醙主意。
創造不同的工作方法。
每天要有貢獻;如果你當天成果沒有貢獻,該成果必不離開車庫。
相信團隊合作可以萬事皆成。
發明創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隨時可以學習成功者與優良公司的原則與精神。
「車庫定律」是矽谷精神的一個寫照,它鼓勵大家找到、並且相信自己的核心價值,用它來創造自己的事業改變世界;同時,它也鼓勵大家相信團隊,與同仁無間合作、眾志成城。
最後,由市場客戶來決定你的價值高低與成敗。
這些道理,不管你要開一家店面、或是籌組一家大銀行,其實都是可以用來借鏡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