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Gogoro策略的再一些看法/傅瑞德
Gogoro要保持領先,就必須維持、甚至拉大目前的競爭差距,並且趁早訂死產業標準、讓市場維持飽和,同時也令不合格的對手因為無利可圖而退出市場。
看到經理人月刊這篇講Gogoro的文章,我笑了。不是嘲笑Gogoro,而是因為他們正在往我認為對的路上走……多多少少啦。
從被罵太貴到市占第一!Gogoro新品發表:3年來,台灣市場教會我們的事
2018 年 5 月 29 日,Gogoro 一早在內湖舉辦新品發表會,這場名為「我的街頭成人式」的記者會,早在開始前就引起媒體興趣,「這次 Gogoro 打算用什麼新品,迎戰各大燃油車品牌都相繼投入的電動車市場?」
2015年8月,我用非常、非常、非常隱晦的方式,寫了一篇給Gogoro的諍言:
這篇文章的時間,就在Gogoro第一代車款上市之後的一個月;當時因為我和該公司還有一些業務關係,所以話不方便寫得太明白。
重點不在「貴」
我的重點(當時如此,現在仍然如此)不在於當時許多人說的「貴」(偉士牌125cc一台也十幾萬,大家嫌貴但還是鼻子摸摸買了),而是如何打造品牌價值(讓大家嫌貴還是買)、以及不要因為對於產品和設計的過度自信而忽略了市場的聲音。
所謂過度自信,也就是前文所說的「arrogant」,或者說「不信邪」;但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適時適度的arrogant並不是壞事。
我相信Gogoro高層至少在一開始時,有一些自己的堅持、也相信這些堅持終究會得到市場的實質認可;這一點我是敬佩的,換成我或許也會這樣嘗試。
C/P值不是一切
然而,報導中說陸學森「花了兩年才學會什麼是C/P值」,這一點就有點arrogant了──以兩輪車為主要通勤工具的各國市場,有哪個不看C/P值?這在一開始產品規劃時就應該納入考量,還得花兩年才學得到?其實我不太相信。
我並不認為廠商必須無條件向C/P值低頭,但無論是產品設計、價位、以及目前Gogoro特有的換電池計費方案,都必須讓消費者有「高C/P值的幻覺」。
在最近的方案中,可以看到他們兩三年來已經在往這個方向前進,但是仍然有改善空間。我的第二次建議,後來都寫在一年前的這篇文章中,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總之,現在要說的是……
超高用量(快遞之類的商業車隊)和超低用量(例如我,平均每天5–10公里)的用戶群是一塊龐大潛力尚待開發、但卻被現有計費方案邊緣化的族群,可以想想辦法。
補保維修體系可以再加強,至少要跟上換電站的擴點速度,不要讓原本忠實的老顧客,為了維修問題而成為勸阻潛在用戶的怨言廣播站。
Gogoro現在的市佔第一,除了產品本身確實在水準之上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幾乎沒有同級對手、而且對手太弱(太堅持沿用油車設計的低成本作法、設計概念完全轉不過來、也沒有產品生態系的觀念,而且實物做出來也完全不是對手)。
至於品質的提昇和小問題的儘速修正,就不在話下了。
上面這個連結中所列的問題雖然嚴格,但千萬不要覺得是對Gogoro吹毛求疵;只有非常有愛的使用者們才做得出來、也願意花時間去做這份列表。
Gogoro要保持領先,就必須維持、甚至拉大目前的競爭差距,並且趁早訂死產業標準、讓市場維持飽和,同時也令不合格的對手因為無利可圖而退出市場(當然我並不希望看到獨佔局面,所以還是期待看到同等級的對手出來競爭)。
也就是說,現在降低價格雖然反映了經濟規模和產品成熟帶來的成本下調,但這只是加分,而並不是最重要(至少不是唯一)的競爭條件。
從這次的發表看來,搶攻「機車首購族」,讓年輕人第一輛就是買電動車(很可能他們之後都不會轉回油車)就是個非常棒的策略方向。
總之,期待Gogoro繼續成長,也很高興他們終於學到了不只是C/P值的產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