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電子業發展方向」的回應/程天縱
編按:本文為程天縱先生對前日〈台灣電子業的群雁跟誰飛?往哪裡飛?〉一文的回應,特別在徵得同意後整理刊出,供讀者參考。
[embed]https://medium.com/@rocketcafeonline/terry-cheng-e459d3883ef[/embed]
台灣電子業的興起,開始於PC,然後是筆記型電腦、手機;其中有代工、也有自己的品牌,但這些產品都屬於「產品3.0」時代的智能產品。
最近如廣達、宏碁等電子業大廠,分別藉著法人說明會,宣示他們將往伺服器方向發展、搭上雲端計算的趨勢;然而即使是雲端計算、或是大數據等等領域,說起來還是離不開產品3.0的領域。
未來五到十年,將會是網際網路迅速起飛的時代;但是這些聯網的「物」,將會有非常繁多的種類、以及爆炸性的發展,而不是過去例如筆記型電腦、手機之類的單一、大量、標準化產品。
即使以手機為例,在後蘋果時代將不會再有一家獨大的情況,取而代之的是群狼並起。這對於想創業的團隊來說,是大好的消息;但是對於習慣以量產代工為主的台灣電子業來說,將會是一個利空的消息。
軟體不會區分用戶,但硬體必須針對小眾市場設計,才能滿足需求。
對於習慣量產代工的電子業者來說,他們當然會認為這些少量多樣的「物」不是價值所在,反而軟體才是價值所在;這些一輩子搞硬體的台灣電子業大老們,如果對於硬體失去了信心,會令我頗為失望。
雖然軟體有軟體的價值,但是必須依附在硬體上面,才有它的效果;和硬體產品相較,軟體和網路產品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是不區分用戶的,但未來的硬體產品卻必須依據小眾市場的需求來設計,才能達到最大的差異化、並滿足這些需求。
未來十年是次世代消費者興起的時候,而這個世代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追求個人化和客製化;因此,以軟硬結合來滿足小眾市場消費者的最大需求,才能夠真正創造價值。
誠如我在先前許多文章裡面說過的,台灣必須要有自己的領頭雁或火車頭硬體產品,才能夠帶動台灣實力最堅強的供應鏈走出自己的新方向。所以這樣的一個變化,對台灣的電子業反而是好事。
沒有浴火,如何重生?沒有大破,如何大立?
[embed]https://medium.com/@rocketcafeonline/terry-cheng-e459d3883ef[/embed] https://upscri.be/a211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