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電腦字型再討論:新細明體為什麼「不好」?/許瀚文
作為字型設計師,筆者比較活躍於(籠統來說)所謂的「反新細明體」一派;不過老實說,這種說法只是跟普羅大眾直接、簡單溝通的一種方式。而施先生的海報作品,也正好讓我有機會可以再談談新細明體如何「不好」。[footnote]編按:本文來自作者與另一位設計師施博瀚先生在字型設計方面的討論;施先生是「凝明朝體」字型的設計者,本文作者在見到施先生的作品之後,以本文內容作為對施先生作品的感想與回覆。[/footnote]
我想談的方向,可以分成「粗細和筆劃設計」、「筆劃標準」、「設計來源的知識版權」、「市場現有字型素質」四項,來解釋為什麼對喜歡研究字型、或是正在設計字型的人來說,新細明體已經是一種不再值得推薦的字型。
先談談粗細
施先生原文的標題文字提到「華康科技仿造本蘭明朝體」;至於究竟是模仿、仿造、或是複製,認真說已經無從稽考,在這裡也沒有資格判定。
然而如果跟寫研公司的「本蘭明朝」字型比較(筆者手上有寫研公司的官方樣本、以及照排機直接輸出的高解析列印稿),依其粗細猜測,大概是「本蘭明朝L」的粗細;因為它們的結構、筆劃設計、粗細取向等也十分接近,所以在這裡暫時將新細明體當成是本蘭明朝L的模仿品。
在這前提之下,寫研公司在其官方樣本中對新細明體的推薦使用環境是「7Q-12Q」,換算大約是今天5-8點(pt)數值;以排版用途來說,是屬於註釋(caption)用的粗細。
所以,本蘭明朝L的原稿筆劃特別細、架構特別寬、筆劃也特別尖銳,為的是因應照排機鏡頭拍攝玻璃板上的字型時,所產生的光學誤差;所以,本蘭明朝L的模樣是「設計原稿+照排機光學修正」之後,比較圓潤、清晰,但卻不乾枯的模樣。
本蘭明朝L的原稿是骨頭,照排機則為它添上肉身;然而新細明體只有骨頭。
然而,新細明體的模樣則只有前半段的特點:尖銳、而且筆劃對比太細。新細明體的設計者在「模仿」新細明體設計時,並沒有考慮到照排機的光學修正,所以數位字型上只直接輸出數位檔案的原型。
因此,新細明體排在版面上感覺閃爍、刺眼。用感性一點的文字說,本蘭明朝L的原稿是骨頭,照排機則為它添上肉身;然而新細明體只有骨頭,所以它也是業內著名的「骨頭字」(或香港稱為「排骨字」)。
所以,如果說「新細明體」是模仿本蘭明朝體,它只模仿到一半的精神,最需要「職人技巧」的視覺修則付之闕如。排版出來之後,因為粗細沒有照排機的「修正」,所以顯得太過銳利。
如果用新細明體排一本20萬字書籍的內文,會讓讀者感覺輕浮無力,尖銳的筆劃和閃爍的版面,似乎顯得不太歡迎人眼去閱讀;此外,本蘭明朝原本適合用於小字註釋的功能,也或許會因為新細明體筆劃太細,導致印刷品脫墨、缺字的風險。
我總覺得,字體設計師是文字的僕人,日常的工作基本就是為了呈現最佳的閱讀環境而努力;當考慮到設計師對於新細明體的一己執著,而可能讓作者用心完成的書籍內容失去吸引力,我自己大概就不敢去冒這個風險了(當然,這也可能是前衛設計師的賣點;如果是不為閱讀而設計的書,那麼新細明體或許挺有梗的)。
筆劃標準
如果對明體結構、筆劃的進化歷史有涉獵,應該會知道明體筆劃的由來。容我以簡單的方式來說一下:宋、元雕板書是先由寫工先寫,再把寫好的字貼上木板,由刻工去刻字。
直到明代,才進化成熟為刻工直接刻書。為了加快雕刻的速度,刻工把明體字的橫筆粗細統一,甚至像直點、小三角等等,也是為了雕刻的效率而修改的結果;一直到康熙字典統一「天下文字」,刻書的字型採用刻工的刻寫習慣。清朝中葉至末年,傳教士參考康熙字典的字型模樣,創造一波又一波的中文金屬活字浪潮,最後成為現代明體的雛型。
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可以常常見到,商業用的字型跟教育用的字型筆劃會不一樣:商業用的字型追求字的美感,舊筆劃(剛才說的一系列標準)以「字體能夠站穩、結構好看」為依歸;例如「衣」中央的一豎、一提是分開成兩筆,為的是要讓「衣」在視覺上能夠站穩。這是古代刻工傳承至今天的智慧,也是本蘭明朝L和「細明體」(非新細明體)有保留的造型。
而新細明體的筆劃,則是依據台灣教育部頒佈的標準,來為筆劃進行改訂的;由於教育字型是為了教學用途而制訂的,所以個人覺得跟隨政府規定並無不妥。
今天的字型市場
在這個電腦普及的年代,微軟新的Cleartype字型每套都有自己的獨特概念,也都是由知名設計師操刀;像常見的歐文字型「Calibri」,它的圓弧造型是為了修正CRT顯示器的大顆像素而設計,印刷出來後也有一種溫潤的喜感;微軟正黑體的中宮合理、粗細注重視覺平衡,感覺中性、大器、寬宏而友善,適合任何場合使用。
此外,Apple和微軟近年也花費大量精力投資到好字型上,例如Apple採用華康的蘋方字型、日本Apple也購買了筑紫圓體和Hiragino全套,都加進了macOS系統中,這些都是在造福社群。君不見不少台灣設計師使用筑紫圓體製作出溫潤有趣的版面,也是廠商眼光的改善、用家眼光的改善下所帶來的福氣。
我自己每設計一套新字型時,都會先問自己以下問題:
為甚麼要有新的字型?新的字型解決了甚麼閱讀問題?新的字型怎樣解決了甚麼閱讀問題?它為字型市場帶來怎樣的新觀點或新價值?它未來十年的定位會是怎樣?
只是,新細明體?
我打從心裡理解,新細明體出現的目的,在於解決歷史上缺乏數位中文字型的問題。
說它好,我會問新細明體為甚麼需要模仿本蘭明朝L?在哪一部份模仿?它傳承了本蘭明朝L哪一部份的優勢?然後,作為一個模仿品,它為字型使用者、甚至對字型業界,帶來了怎樣的正面影響?
寫完這些之後,我想了十分鐘,也不太確切自己要如何回覆這些答案。
這十分鐘後我想到:為甚麼不把精力用於欣賞今天字型廠商的最新努力?為甚麼不去認真看我們手上已經有的寶貴字型?
作為每天在字型公司工作的一份子,每看到有人說「新細明體很好」,我心裡總會想「嗯,它是一套完整的字型,只是市場上有很多好棒的字型,就算每天研究一套也可以花半輩子或以上才研究完,怎麼會只著眼於它呢?」
如果真的很喜歡新細明體,還有甚麼更好的選擇?
如果認真喜歡新細明體,其實市場也有很多很棒的細體字型可以供選用,筆者自己還蠻推薦這幾款的(針對像新細明體的粗細推薦):
Morisawa(日本森澤):「徐明」
「徐明」是中國字體大前輩徐學成在「森澤字體設計獎」中的得獎作品,是宋體架構綜合仿宋筆劃的設計。重點是,他本來就是為了那麼細的粗細去發想的,所以用在標題上很棒。
Morisawa:「龍明」(リュウミン)
「龍明」的原稿,來自大坂森川龍文堂在二戰前從中國購入的字稿製作而成,後來再由字體大師小塚昌彥補字。L細體中宮緊窄、架構傳統,筆劃銳利而秀氣;設計的時候已經為了這樣的形象發想,所以看起來合理而舒服。
Fontworks:筑紫明朝L
目前日本書籍上常見、類似新細明體的細體,大多數正是這套「筑紫明朝L」。設計師藤田重信以前是寫研設計師,經手過本蘭明朝的設計;他也在非正式場合上說過,本蘭明朝對筑紫明朝的影響很大(也請留意他刻意把筆劃都設計得比較圓潤,以修正前述的新細明體問題)。
ヒラギノ明朝 W3
「ヒラギノ明朝」隨macOS預載的字型,原設計師鈴木勉(字游工房)是寫研的主設計師之一,得意作品是本蘭明朝體。無論ヒラギノ明朝、或是游明朝体L,都是一套更好的本蘭明朝字型。
華康儷細宋
「華康儷細宋」是字體大師柯熾堅先生的作品,因為當時是專為報章設計,所以粗細方面偏細;然而筆劃和架構都比新細明體要優美、合理、而且秀氣得多。
文鼎:上海宋體
文鼎宋體的原稿來自中國宋二體,是一套集中國上海派(中國字模一廠)字體大師功力而成的字型。
Monotype:蒙納宋體
「蒙納宋體」的原稿也來自中國宋二體,同樣是集中國字模一廠字體大師功力的字型。它跟文鼎上海宋的分別,在於蒙納宋體的粗細和筆劃,曾經在1980年代為報章紙張調適過、筆劃也跟隨香港的常見商用字型設計。
[footnote]編按:以上字型範例均為編輯所加;除「ヒラギノ明朝」之外,均使用字型廠商提供之範例產生程式製作。在此僅作參考比較用途,著作權均屬各原廠商所有。[/foot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