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Bookstore中國商店開張來看/傅瑞德
恭喜iBookstore中國商店開張。
過去我們(推測)台灣店還沒有開的理由,除了經濟規模之外,就是中國商店還沒開,所以目前在蘋果行政組織上隸屬北京管理的台灣,當然不會比「母站」先開。
而中國商店還沒開的可能理由,則包括需要時間建立審查團隊、必須向仍然將出版列為特許行業的政府拿到相關審批、需要打通一些行政關節等等,然後才能開始向出版商收書上架。
中國大陸近年來在圖書電子化方面有不少優勢,除了消費者基數大、出版物種類多、環境條件相對適宜(例如通勤時間和行動網路應用建置等等)之外,對於開電子書店而言,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近年來出的新書有非常高的比例有電子版,而且是適合多種行動設備閱讀、能隨著螢幕大小流動文字調適的ePub格式。
依照個人觀察,中國市場能見度高的新書(基本上就是「最近剛出版而且有在打書的書」,但因為很難嚴格定義,所以僅供參考)會同時在幾家主要電子書店上架的比例相當高,保守估計有50%以上,多估些可能有80%以上;而且和紙本出版的時間相隔很近。
(所謂「相隔很近」的重點不是所謂「EP同步」的製作技術,而是在企劃階段就已經考慮到數位版的編輯、製作、版權等問題。)
這一點在台灣不太一樣,除了出版者對於數位版製作的意願普遍低落之外,對於數位化所需要的準備也還不是常識;這些準備包括最終版本原稿的電子檔整理(系統化的檔名命名方式、三校文字稿或排版檔的保存之類)、版權確認、以及所需的人力和成本規劃等等。
在台灣的出版界,一兩年前才出版的書已經找不到原始工作檔、只留下PDF檔似乎是常態;相較於從整理完善的原稿重製為ePub版,從PDF轉製需要耗費十倍以上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這或許也多少解釋了台灣一些電子書店的號稱「數萬種圖書」多半是PDF版的紙本副產品、而且ePub版種類數量一直難以提升的原因。
截至目前為止,iBookstore只收ePub 3格式的中文書(舊的ePub 2格式只收羅馬語系書籍,而且不收PDF),而且技術和格式方面的審查標準相當高,因為微小的格式問題而被退件的機會很大;目前即使有一些書城號稱有不少ePub版書籍,但因為技術格式並不嚴謹,所以送100本上去可能有幾十本被退件。
一一修復這些被退件的書籍(而且可能要往返多次)不僅需要程式碼層級的製作技能(所以只會用轉檔工具的廠商很難處理),而且同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相較於目前的市場收益、以及廠商本身要求的經濟規模,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也就是說,一個市場要有大量品質良好的ePub書籍供應,必須從源頭就解決各種障礙、並且在製作過程中就依數位版的需求一次做好,才能有穩定的供給來支撐像iBookstore這樣的電子書店。
中國市場比較幸運的是,他們從早期沒有電子書店、但「打字盜版」電子檔大量流通的時代,已經轉型到可以勉強養得起幾家大型電子書店;也因為有了多看、亞馬遜這些「不只是PDF」通路,所以新書的電子化量產流程也陸續齊備、品項數量也夠多。有了這些條件支持,iBookstore的開張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很遺憾的是,目前在台灣這樣的條件還不齊備,甚至遠遠落後於出版並不自由的中國。
我也希望iBookstore台灣商店儘快開張,(還是揭露一下好了)究竟我自己的公司是中國以外iBookstore國際商店目前中文書品項最多的出版者(應該沒有之一,雖然種類不是真的很多)。但以上面說的這些問題來看,如果你是蘋果,會到台灣開書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