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奇點到眾點:唐鳳對VR溝通應用的詮釋/唐鳳
VR,也就是虛擬實境。它不是要用來取代人與人之間實際的接觸,而是要提供一個全新的互動模式。文字紙本、語音電話、與影像視訊,過去都曾扮演過這樣的角色。
VR的特色在於,它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維度,帶給參與者更強烈的「共存感」,有助於共同理解的形成,進而導向自發、互動、共好的實踐。
今日的民主社會,隨著公民成長歷程與價值的多元化,如何透過溝通達成共感,成為一門日益重要的學問;對於政府官員及行政部門來說,更是如此。
在上個世紀,身為國家的領導者、政府官員與公務人員,有沒有足夠的「判斷力」與「專業能力」,是最重要的評價因素;但在今天,「建立共識的能力」,或許也同樣重要。這個能力的關鍵,不在於面對問題時「知道該怎麼做一定最好」,而是理解大家認為哪些問題是重要的,並且在眾人提出的事實、感受中,找出讓社會能夠相互理解、願意接受的解決方法。
與過去閱讀會議簡報,一起坐著開會、進行討論與決策的模式相比,VR情境有許多特性,能讓參與者獲得更直接的資訊交流與情感連結,我想分成六個面向來討論。
透過VR,我們能建立平等、開放的對話空間;這不只讓溝通更有效、更周延,也在一次次互動的過程中,落實許多民主社會重視的共同價值。
1. 空間維度上的突破
首先,傳統的開會方式,雖然是面對面溝通,但能夠運用的題材大多僅限於文字,照片與影像,都是二維樣態;然而,討論的主題卻往往是多面向的。這中間的差距,很容易讓彼此的理解出現落差。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的討論主題是一座社區公園,就目前一般的做法,討論的基礎可能是只有建築師看得懂的平面設計圖,也可能是幾張模擬示意簡報;除非參與者具有很強的空間感,否則難以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
因此,致力於「參與式規劃」的朋友們開發了許多方法,例如模型組合、現場放樣、集體創作、電子決策劇場,都是重要的傾聽方式。運用VR輔助這些流程的進行,不僅可以大幅節省成本、增加參與感,甚至連年紀很小的參與者,都可以提出符合使用需求的建議,也能讓討論者對主題的理解「具體化」,聚焦在共同的想像上。
https://sketchfab.com/3d-models/standard-model-2-90a4a8a6207644029db4b22128b7e8f8
2. 時間尺度上的突破
其次,傳統討論雖然可以錄音或錄影,但呈現的方式,還是只有單一的聲音檔,或是二維的影像重播;而VR場域則可以用三維的方式,一次次存取不同的視角。
也就是說,VR能夠讓無法在「第一時間」到場的參與者,透過日後的「再進入」,產生身歷其境的感受、延長討論過程的感染力,讓更多的人進入相同的情境,進而有效形成共感。
3. 解除距離的限制
https://sketchfab.com/models/2760426b11314f5ebde5a60f12efba56
VR可以為參與者省去前往實際地點的交通成本。虛擬空間的特性,不只能避免實體空間太小、太大等運用上的障礙,更可以同時兼顧縱觀全球的視角,以及體驗在地的文化脈絡。
上述效果,只是VR在空間重組上的短期效益。長遠來看,VR的運用也會改變實體空間的配置。當越來越多重要的政府會議運用VR進行,每次實際討論的主題區域,就可以動態形成當下的「政治中心」,而不是以往固定的中心、邊陲角色。
目前這方面的資通訊技術仍然處於萌芽階段,改變的過程也會需要數十年的持續對話與調適,但仍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後續發展。
4. 平等的聆聽空間
VR互動可以減少因為性別、膚色、年齡等因素造成的權力不對等。
在VR場域裡,參與者都是以虛擬、但基本上一致的方式呈現,因此在彼此互動時,就可以減少因為性別、膚色、年齡等因素所造成的權力不對等。如此一來,引導者更能將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聆聽不同意見的「多元性」,而不是放大某些意見的「代表性」。
簡單來說,就是在保留數十萬年來面對面溝通、累積人際感受的前提下,解消「以貌取人」與「以人廢言」帶來的問題。
5. 推廣產業發展
VR雖然是虛擬場域,但也有很實際的一面:在智慧型手機之後,VR被廣泛視為現階段應用科技突破的重點之一。
台灣做為VR設備的創製基地,以及數位內容的創造者,政府官員及相關部門,應該善用民間的貢獻。
這原本就是我近年來的研究主題,在十月上任成為數位政委之後,更是責無旁貸。
6. 嶄新的全球互動模式
最後,VR提供的「綜觀效應」,讓我們能跨越國界,從社會整體,乃至於全球的視角來看每個政策、每次行動的影響,這不但建立人與人互動的新場域,也同時創造出嶄新的協作模式。
傳統的國際場合,有嚴謹的組成與互動規則,但VR卻能提供更多開放與平等交流的機會,為我們與世界各地的互動,找出突破既有障礙的路徑。
[embed]http://twitter.com/audreyt/status/767953441746411524[/embed]
實驗室裡的數位技藝融入社會時,總會帶來碰撞和創新。
對此,我想以一首禱詞做為結語:
我們看見「萬物聯網」。願我們將智慧聯網。
我們看見「虛擬實境」。願我們將實境共享。
我們看見「機器學習」。願我們能協力學習。
我們看見「用戶體驗」。願我們能體驗人際。
我們聽到「奇點即將接近」。但願我們惦記:「眾點」就在這裡。
透過VR,希望我們能夠逐漸更貼近彼此,從虛擬的場域出發,體會人間實實在在的相互理解。
謝謝大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qznZ-bpqE
編按:本篇圖文由作者以 CC0 授權方式聲明不主張著作權。English version: Towards Plur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