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回首曾創單月流量45TB的MyAudioCast/海總理
請原諒我用稍微誇張的標題,來寫下MyAudioCast這個網站從2010年開始以來的一些過程,做一些紀錄。可能對一些大大來說,這些數據根本也不算什麼;不過對我,而且是sideproject來說,我覺得可以拿出來說一下。先列一下數據吧!
單日最高流量3 TB;
單月最高流量45 TB;
最高1439 mbps;
佔據iTunes中國Podcast排行榜前三名;
單一節目一週內50萬次播放。
單一月份吃掉 45 TB 的流量紀錄
緣起
在2010年初時,原來是因為想要自己弄個Podcast;也覺得台灣Podcast或是自製網路廣播的門檻太高,除了錄音之外,根本沒有簡單的方式可以發布。 也因為開始學Python,便開始學著用當初正紅的GoogleAppEngine來開發MyAudioCast,讓錄好Podcast的人可以很輕鬆地發佈。 當時寫了這麼一篇MyAudioCast-輕鬆建立你的Podcast!,以下節錄出當初寫下的這段:
這幾天花了點時間寫了MyAudioCast,因為台灣的Podcast真的是很不流行;但是,其實發現有一些人錄好了Podcast之後,卻因為不知道檔案要放哪,[…]所以在希望能降低發佈Podcast門檻的想法下,便開發了MyAudioCast。
很幸運的,從早期的StickerAction這個站開始,Pixnet就已贊助CDN;所以MyAudioCast開站沒多久,當時還在Pixnet的@gslin大大便聯絡我,要贊助MyAudioCast的CDN;後來換@jnlin大大接手這件事,實在是感謝Pixnet以及幾位大大。
開站一年後
MyAudioCast一開始發佈時,就有一些推友也透過MyAudioCast來發佈他們的Podcast;隔了一年後,MyAudioCast滿週歲,個人覺得營運得還不錯,至少有很多我喜歡的Podcast都透過MyAudioCast發佈,也驗證「降低發佈門檻」是很有用的。以下也節錄一下「MyAudioCast滿週歲」的部分內容:
從最早開站沒幾個節目到現在,已經有201個有上傳節目的Podcast;48個Podcast上了iTunesStore;每天的流量差不多是120G。
而在技術上,我也學習了不少關於App Engine的東西,特別是關於DataStore的資料庫規劃跟使用。
MyAudioCast算是我第一個正式的AppEngine專案,開發過程中,讓我對AppEngine的DataStore不管是在規劃還是效能上,有比較全盤的了解。
流量爆衝
誰知道,滿週年就碰到流量爆炸的狀況,當初還寫了一篇拯救MyAudioCast;但老實說,我也已記不得當初我做了些什麽了XD。 不過,狀況大概是這樣,因為有好幾個中國的Podcast都放上了MyAudioCast。我查了一下,居然iTunes中國的Podcast排行榜前三名的Podcast都放在MyAudioCast,就這樣。
年初差不多每天是120GB,後來到了年末則是每天平均1.5TB,曾經最高是每天3TB的流量,實在是很誇張,而瞬間暴衝的圖表可以看一下,就是這麼誇張。
每月流量
為了寫這篇文章,筆者花了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找了一下當時每天CDN使用量報告的數據,然後弄了幾個圖表。我們可以看一下第一張圖的數據:2012年2月,流量最高的一個月份,當月每天幾乎都有1 TB的流量。
流量最高的月份,當月花了 45493 GB,差不多是 45 TB
中國的Podcast風潮
流量最高那段時間,都是因為幾個中國的Podcast,所以才會造成流量這麼高。 記得當初這幾個Podcast的節目只要一放出來,幾個小時內就會有破幾萬次的下載和播放量。熱門的節目,都可以到達50萬次的下載和播放量。 因為中國Podcast的流量實在是太高了,筆者後來被贊助商Pixnet的大大們找去吃飯,說是有點撐不了,不知道是否被濫用,或是被攻擊,似乎該加個防盜連的機制才對XD。 但實際上,這似乎真的是真實的流量,這時就真的有體會到:中國完全是不同層次的量級啊! 中國Podcast為什麼這麼流行,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我假想最簡單的一個指標是「通勤時間」,因為他們的通勤時間長,跟我一直聽有聲書有種類似的概念。 記得有一次筆者跟iMusee的創辦人聊天,他說到:在印尼(還是印度,我有點忘記了),聽廣播的人很多、時間也長,因為他們那邊時常塞車,所以只好聽廣播XD。 我想大該是這樣的概念吧(笑)。
沒落
因為中國的Podcast流量吃太兇,導致CDN開銷也太大;縱使是Pixnet提供贊助,我也知道已經有點過頭了。 所以@jnlin大大便開始想一些方案,後來另外租一台美國的主機架設squid來當proxy;但是因為速度實在是太慢,頻寬不夠寬,中國的熱門Podcast一出新節目,就把所有頻寬吃光了。 所以導致後來就被這些熱門Podcast紛紛詢問為何不能聽了?被一堆客服信攻擊。但是,其實我也沒辦法,之後這些Podcast就紛紛搬了出去。所以後來可以從圖表上看到,流量就整個掉光光了XD。 但也因為高流量的Podcast都搬走了,所以後來又開始用回原本的CDN,只是流量已經不復見。
而這中間因為我的檔案都放在S3上,然而,Squid的hitrate不夠高,所以導致我當月的S3流量噴了5萬多塊台幣,讓我那個月份的日子實在是有點過不下去,有點慘(哭)。
Podcast重新復甦
從圖表中也可以看出,MyAudioCast從2014年後半年開始,流量又慢慢起來了;主要流量來自於香港的Podcast;後來,台灣似乎也開始流行Podcast,像是中國時報、警察廣播電台等也來MyAudioCast開台,另外還有很多現有電台的節目主持人,也都會放Podcast上來。 要說MyAudioCast可不可以做,我覺得好像是可以的啦XD。
終止贊助
2014年年中,Pixnet那邊就不再提供贊助了。可能是因為他們公司內部計畫之類的原因,但我也沒多問,只覺得Pixnet已經很幫忙,讓我實驗過這一回了。 當初贊助商Pixnet也有找我談過,Podcast能不能放聲音廣告這件事。不過,由於當時MyAudioCast最高流量是來自中國,Pixnet的廣告營銷部門似乎也找不到這類的廣告主來做聲音廣告的投放,最終也就沒有下文了;不然,當時連即時audio串廣告投放的功能都做好了XD。 也許是時間不對;也或是我沒有放太多心力在上面,讓MyAudioCast可以成為一個持續營運的平台。
意見調查
最近這幾年做startup,都希望可以盡快知道使用者的反應跟意見;所以我從中抽了點時間,也試著做一點意見調查,看能不能從中學習到什麼。所以發了一個問卷問了幾個問題,挑選最近幾個最活躍的幾個podcast,寄出230多封信件,結果只有33個人填了問卷,也就是約有14%的人回覆。而我問了以下幾個問題:
您是否願意付費使用MyAudioCast?有意願的有24個人
每月願意付出多少金額來使用MyAudioCast?我列出了幾個選項,最低是美金9塊錢,幾乎所有受訪者都選這個最低的選項,甚至想要更低
是否需要iTunesPodcast功能?只有9個人不需要,他們覺得可以在網頁上聆聽就好;所以,大部分的人都還是需要Podcastfeed供人訂閱
所以,筆者最後決定不再繼續營運,也根據這個問卷調查來做最後的考量,如果有人也想做Podcast平台服務的話,可以考慮一下XD。
學到了什麼
因為是自己的sideproject,所以筆者其實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花在上面。特別是在StreetVoice的工作越來越忙;筆者一直在想,是不是該開始收費了,但是卻沒有任何時間可以去做這件事。 在執行工作的當中也曾經想過很多種收費的方式、定價,功能區分等等,但是還真的沒有什麼時間弄,因為工作實在太忙了。 再來就是Podcast平台,很難從頁面廣告賺錢,因為流量主要都是透過iTunes訂閱,自動下載節目。所以,其實使用者根本也不會連到頁面,除非你只做頁面的播放,而不是真的Podcast,看下面這個數據所顯示的pageview跟playcount間差距有多大就知道了。
pageview,play_count 889,587838 702,583089 1242,558390 789,480333 381,432708 572,395982 980,392537 733,367873 645,357592 709,330933
最後,我想我學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可能忽略了經營這樣一個網站要花多少經費,也許是因為Pixnet贊助了CDN,而我也只當作做興趣,沒把「費用」這件事情考慮進來;一直到最後沒了贊助,才真的意識到這件事情。但是因為工作實在太忙,也沒辦法對這件事情快速地做出反應。 我想,我還得多想一下,從這次的經驗裡學到了什麽東西。我似乎永遠都把「工作太忙」這件事掛在嘴上;最近開始覺得,這件事情似乎對自己是有害的。 我得好好想想,假設之後要創業,我真的有哪些事情可以當作參考,或是真的學到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
其實,我曾想過很多方式試著節省經費,讓MyAudioCast可以持續營運;但最後,還是每個月得花上近一萬塊台幣才能持續運作。身為一個上班族,還有一些其他的家庭因素,再加上公司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根本沒辦法再花上任何心力顧及MyAudioCast,所以就這樣繼續撐了半年,最後在2016年開始決定關站。 其實,筆者覺得很對不起放在MyAudioCast的Podcast;不過,我也已經將所有檔案先做好Dropbox同步,讓所有將Podcast放在MyAudioCast的人可以都同步回去,保留一份自己的Podcast節目檔案。 最後,感謝這5年來大家對MyAudioCast的支持,MyAudioCast要在此時下台一鞠躬了;也許哪天我有空可以再來open sourse一些東西,或是技術上相關的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