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升遷因素中的「人」與「事」:談人事#3/程天縱
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應該是「升遷」;只要能夠升官,薪資也就會跟著調高。然而在大企業中想要升遷,除了把「事」做好之外,「人」的影響力也不能忽視。
寫了兩篇談「企業中的人與事」的文章之後,似乎給了讀者「事比人重要,所以不要因人設事」這樣的訊息;不過如果讀者們有這樣一個印象的話,那我可就誤導你們了。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其實人與事是同樣重要的。
人對企業的影響
這種「只要我規規矩矩做好『事』,幹嘛要去經營『關係』?」的心態,不僅僅許多上班族有,連不少大企業的經營者也有。
規規矩矩做事、正正當當經營是正確的,也是值得鼓勵的;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人」或「關係」的影響力,當「意外」發生時,往往會求助無門而吃大虧。我擔任獨立董事的兩家企業,最近都遭到意外狀況,而有著求助無門的切身之痛。
相對於華人企業比較重視枱面下的「人脈」或「私人關係」,歐美跨國企業就比較重視枱面上的「公共關係」,所以大多設有「政府關係」(Government Relationship)、「投資人關係」(Investors Relationship)、以及「媒體關係」(Press Relationship)功能的部門。
人對升遷的影響
我在職業生涯之中,在兩家外商、一家台商服務過,也與許多東西方企業深入接觸過;我不僅對東西方企業的價值觀與文化有深刻理解,也對管理規章制度的差異做過仔細比較。
西方國家的價值觀比較重視「人權」,也反映在企業文化上,所以管理風格偏向「人性化」;而東方國家的價值觀比較重視「威權」,在企業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因此比較強調「服從性」與「忠誠度」。
就上班族的升遷而言,最具影響力的人當然還是直接老闆,接著是公司高層和人資部門;不過:
同事和屬下的意見往往也不容小覷。
由於文化的差異,在東西方企業工作、並且面臨升遷決定時,不同群體的影響力就會有所不同。在職場待久了,尤其在外商和台企都待過的人,就會體會到其間的微妙差異。
在這邊,我就針對直接老闆和屬下的影響力來做個比較。
以下試著用附圖一,來解釋西方企業在主管升遷時的兩股影響力。
在低層主管的進一步升遷決定上,直屬老闆有最大的決定權,而被考核人的屬下和同事的影響力比較小。
主要原因在於,被考核人的級別(Job Level)比較低、工作範圍(Job Scope)比較小,因此屬下和同事的級別比較低、人數比較少,影響力也不大。
但是,隨著被考核人的級別越來越高,被考核人在企業內的能見度(Visibility)越來越高,屬下與同事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在「以人為本」的西方企業裡,被考核人的直接老闆就必須更加尊重「民意」。
當要遴選執行長(CEO)的時候,不僅僅要傾聽民意,「被考核人是否更能代表企業的價值觀」更成為最後決定的關鍵。我在收錄於《程天縱的專業力》一書的〈願景背後的權利該為誰服務?〉文章中,就提到過惠普的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東方文化重視威權,社會的穩定建立在不平等的架構上;因此直接老闆的決定權,自然比屬下和同事的影響力要來得大。而來自更高層的看法也更重要,才能形成一條鞭的領導。
與西方企業最大的差別,在於被考核人職位越高,來自上級的影響力與決策權就越大。基於同樣道理,被考核人的屬下和同事也都心知肚明,所以往往不會表態,只會服從上層的決定。
所以如上圖所示,越往金字塔的頂端走時,兩股力量的差距就越大。
結語
本文只是分析和分享,基於不同價值觀與文化而產生的「現象」,沒有評論優劣的意思。
在台灣的上班族,可能在本地企業上班,也可能在外商企業服務,都希望能夠有所表現和發展,得到老闆的賞識和升官發財的機會。
在做好本身負責的「事」之外,也不能忽視了「人」的影響力;在台企上班的,老闆是你工作績效的主要裁判,要經常站在老闆的立場,用同理心去感受老闆的需求,然後去滿足他。
在外商,尤其是在歐美企業上班,如果只是一味的聽從老闆的指示、滿足老闆的需求,而忽略了與同事、屬下的團隊合作關係,甚至處處樹敵,那麼即使工作績效再好,可能升遷機會也輪不到你。
更重要的是,上班族難免會有跳槽的機會;進入新公司後,先學習、觀察權力核心的運作,不要以為每家公司都一樣。尤其是在東西方企業之間轉換的時候,更是必須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