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常在生活中做出錯誤判斷?談「基本歸因謬誤」/Nir Eyal
許多我們生活中常做的錯誤選擇、找理由原諒自己、卻不願意給其他人相同的機會和考量,是因為人性中天生會犯「基本歸因謬誤」。雖然這種傾向有一些意外的優點,但在現代社會之中,如果能先給別人另一個機會,或許反而對自己更好。
有一天,我坐在電影院裡,準備好足夠支撐三個小時的爆米花和可樂,正在好好欣賞一部已經期待了兩年的續集播映。開演15分鐘以後,主角正要跟壞人開打,一個女的才打開門進電影院;她在找位子的時候,剛好擋住了我的視線,害我錯過了最精彩的鏡頭。
「幹什麼啊,沒搞錯吧這女人!」,我心裡一邊唸著,一邊往旁邊伸頭,避開被她遮住的畫面。
一個星期之後,我跟朋友去看另一部電影;外面傾盆大雨,而且還超級塞車。當我渾身濕透進電影院時,片子已經開演了。我不得不打開手機的補光燈找座位,還不小心準準踩中了一位觀眾的腳。
周圍當然傳出了嘖嘖聲和重重的嘆氣聲,顯然他們心裡想的也是「幹什麼啊,沒搞錯吧這傢伙!」
這時候我是怎麼想的呢?
「關我啥事啊,誰叫外面下大雨又塞車,不然我哪可能會遲到!」
「基本歸因謬誤」出現了
所謂「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就是「我們會用不同的標準來評判自己和他人」。
或者用Cristina Bicchieri博士的說法,則是「無論好壞,我們會傾向相信,一個人做的事情會忠實反映出他的本質」。
這種認知上的偏見,有幾種常見的不同版本。第一種通常出現在壞事發生的時候:當我們自己搞砸事情的時候,通常會覺得是被「不可控制的因素」害的;但如果是別人搞砸的,我們會覺得是因為他自己做錯了、或者因為他根本不是好人。
舉例來說,當我自己看電影遲到時,會把問題推給自己不能控制的天氣問題;但在評判其他遲到的人時,我就沒有用相同的標準,而是直覺認為他很煩,而沒有認真思考導致他遲到的原因。
第二種類型則出現在事情順利的時候。當我們成功的時候,會認為是自己天縱英明又努力過人;這一點或許是事實,但當別人成功的時候,我們就會幫他找理由,像是運氣太好、或是家裡有錢之類的。
你看看,那個已經在開法拉利、或是已經在外商當高級主管的同學,是不是根本沒什麼了不起,只是在巧妙的時間碰上了巧妙的機緣?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幹嘛這樣?
為什麼我們往往會如此寬以律己、嚴以待人?
首先,這是因為我們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無法客觀的看待全局;我們看到的,只有環繞在身邊的資訊碎片。當別人出錯時,我們會認為他就是問題的核心,而對周遭可能同時正在發生的事情選擇視而不見。
當自己出錯時,我們會變得眼光無比銳利、對種種「不可控制的因素」明察秋毫;100%完全知道是什麼事情、什麼因素、什麼人害我們犯錯。
往好處想,把成功的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可以強化我們的自信、讓自我感覺良好、同時也提高自己在人群中的地位;除此之外,甚至還可以促進我們作為人類的「進化」。
學者相信,這樣的自我感覺良好,讓人類更願意冒一些可能獲得好處的風險,因而達成過去做不到的成就;換言之,就是進化。
舉例來說,一項對未就業大學畢業生進行的研究結果指出,傾向把成功歸因給自己的人,會比認為「自己就是失敗原因」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研究學者也認為,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會更主動、對於未來也更樂觀。
不再犯這種錯誤
雖然「基本歸因謬誤」並不是完全沒有好處,但它也會在我們看待別人時產生負面效果;只要充分理解這種狀況,我們就可以避免它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以下就是避免這種謬誤的兩種方法:
1. 瞭解「機率」的重要性
你是否曾經想過,在你讀這段文字的瞬間之前,有多少事情發生、有多少因果關係,才能造就眼前的狀態?
自從宇宙從大爆炸中誕生的138億年以來,太空中出現了幾十億顆星球、無數的星雲;人類進化了200萬年之後,才從一顆幸運的受精卵中孕育了你。光是你的存在,就是比中大樂透還小上千萬倍的機率;而且更棒的是,你自己完全不花一點力氣。
而且,你所出生的年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安全、最健康、最平等、教育最普及的時期。
當然,這個世界遠遠稱不上完美;但一個平均的普通人來說,現在已經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更好。
只要想像一下,在這麼多我們完全無法控制的外在事物中,需要多少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妙搭配,才能讓我們幸運的存在;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心存感謝了。
如果我們能用同樣的態度來看待周遭的人們、明瞭「機率」在我們的存在之中扮演多麼關鍵的角色,或許就能讓我們培養出更客觀公允的處世態度。
2. 更多同理心
有研究結果顯示,當我們不假思索評判別人的時候,更容易落入基本歸因謬誤的陷阱。當你下一次想評判別人的行為、把問題歸咎於「他是這種人」而非「他做了什麼事」的時候,不妨多用點同理心。
也有研究顯示,同理心可以減少基本歸因謬誤的發生。學者相信,當你想要責怪某人時,如果願意設身處地、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態度就會變得比較友善、也比較不容易有成見。
舉例來說,在車流中忽然切到你前面的車主,或許真的是個混蛋,但也可能是個趕著去產房的孕婦。當然,大多數時候你不會知道對方究竟是誰,但何不妨往好處想?
如果只是生氣,對方的行為並不會改變、對你的壓力也不會有任何幫助。
在馬上下結論之前,也不妨就幫對方編個故事,去解釋他為什麼會做出某些事。即使這個故事的劇情有點怪也沒關係,或許正因為這樣,你才更容易接受。
我們都只是普通人
似乎只要是人,都會犯下基本歸因謬誤;因為它確實增長了我們的自信和良好感覺,所以對生存和進化都有所貢獻。然而,在現代社會之中,認知偏見可能對我們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壞處比好處更多。
它可能讓我們怒氣攻心、情緒失控、帶來更多麻煩;如果我們放任它在心中橫行,甚至可能毀掉原本好好的一天。
但這並不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避免自己走偏,也讓自己更有同理心、過得更愉快。當你下一次覺得自己正要失去耐性、即將給人白眼或貼上「壞蛋」的標籤時,請記住,他們跟你一樣,只是個普通人。
即使你需要稍微勉強自己一下,也請給他們一個無聲辯解的機會、試著設身處地著想。其實,這樣對你我、對每個人,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