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和未來新創所需的技能/洪士灝
看到這個世界經濟論壇報告裡講到2015和2020的「最重要技能」(Top Skills,如下圖),從2015到2020次序略有變動,頗耐人尋味。
不過我比較關切的是,如何從新創的角度來看這些重要技能:基本上,新創的門檻會逐年提升,所以並不見得適合所有人,而且有些技能本來就需要某些資質和天份,並不是猛力訓練就能出得來,所以應該適性發展,不能過於勉強。
同時,這上面所列的能力還頗多元的,但並不是說一個人必須具備所有表列的技能才行。
[column size=one_half position=first ]
2020年
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批判式的思考
創新的能力
人際管理能力
與他人協調的能力
情緒資訊控管
判斷與決策能力
服務導向
談判折衝的能力
認知彈性
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與他人協調的能力
人際管理能力
批判式的思考
談判折衝的能力
品質控管能力
服務導向
判斷與決策能力
主動聆聽的能力
創新的能力
我先談與新創最有關係的前三項,之後有空再慢慢補充其他項目:
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Complex Problem Solving)
要如何才能訓練出這種能力呢?我們做系統研究,就是研究複雜系統裡面的組件之間,在各種互動模式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這需要蒐集資料、細心觀察、分析問題根源、提出解決方案、實際驗證效果。
這不是在學校裡做那些可預見結果的實驗、或是去業界做那些受幾個月訓練就能上手的工作,就可以培養出來的能力。
批判式的思考(Critical Thinking)
這更是那些乖乖聽話讀書的人所欠缺的訓練。我們的社會一向不大鼓勵批判傳統主流想法,甚至把批判和特立獨行看成是叛逆。
然而批判式思考並不等同於網民打口水戰、為反對而反對嗆聲,要有足夠深刻的思想,才能脫離膚淺的批判。
創新的能力(Creativity)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已經有ㄧ輩子讀不完的好書和電影、電視、還有數位教育課程,甚至還有會解決已知問題、精準完成任務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
如果不創新的話,那要做什麼事來呈現個人的價值呢?但創新能力又要如何訓練出來呢?
除了天才和天份之外,我覺得上述第一和第二項能力也是創新的關鍵;如果懂得解析複雜問題、批判既有作法,那創新的機會可能提高不少。
此外,對於研究人才來說,排在五和第七位的「與他人協調的能力」(Coordinating with Others)和「判斷與決策能力」(Jud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也都是很重要的技能。
但這些聽起來還是很抽象。要如何發展和應用這些技能呢?講清楚並不容易,剛好今天晚上在探索開源系統軟體時,看到一個技術創業的故事,剛好可以拿來對比以上所提到的技能。
以Tachyon開發者為例
話說我對「Tachyon」這個開源系統軟體很感興趣,原因可能是因為我也早有類似的構想,只是沒有找到有能力而且願意做的博士班學生。今晚突然想關心一下Tachyon的時候,發現他變成了1.0版、而且名字換成了「Alluxio」[footnote]註:可參閱《Alluxio, formerly Tachyon, is Entering a New Era with 1.0 release》一文[/footnote];因為想多瞭解一下為什麼換名字,就讀了作者的部落格。
Tachyon/Alluxio的作者Haoyuan Li還在唸博士班,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技術創業故事,也試著看看那些地方用得到上述的技能。
他是200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學生,先到美國康乃爾(Cornell)大學念碩士,2011年開始在UC Berkeley攻讀博士。他2005–2008年還在北大時就到過Google實習,2010年拿到康乃爾碩士後,到Conviva這家2006年成立的新創公司做了一年,才到Berkeley念博士。所以在念博士班之前,他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業界經驗。
他看到AMPLab實驗室出品的「Spark」和「Mesos」這兩個軟體紅起來,卻同時也看到這幾個軟體的不足之處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批判式思考」。
於是他在2012年底,產生了以Tachyon技術來補充不足之處的想法,這是所謂「創新的能力」。評估之後,他決定這是值得研究的題目,馬上開始做,花了幾個月做出了Tachyon的雛型,這是「判斷與決策能力」。
他在2013年4月開放原始碼,以和社群合作的方式繼續研發,這需要「與他人協調的能力」的技能;之後他再花了兩年的時間不斷改進Tachyon ,這就是博士班最強調的「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2015年,他獲得750萬美元投資成立公司。現在阿里巴巴、百度、華為、IBM、Barclays等大公司都開始用這個軟體,不知道Alluxio這個公司現在價值多少?
其他重要能力與環境因素
作為CEO,要讓公司發展可不能光憑技術,同時也需要「人際管理能力」、「情緒資訊控管能力」、「服務導向」、以及「談判折衝的能力」等技能。
當然啦,再說一次,我這裡談的是新創,而且不是說其他的技能不重要、也不是說一定要有這幾項技能才能做新創。
個人要如何發展,應該是看個人的資質和願景而定;只是世界在變、大環境所重視的技能也在變。統計上的資料確實有其參考價值,但還需要多觀察實際的例子、同時瞭解自己的特性。
理想狀況來說,上述的技能當然是越早適性開發越好,但我們常常批評在台灣長大的人只會念書考試,我想中國也不遑多讓。
我想Haoyuan Li本身的資質應該是頗優秀的。不過在這個例子裡,可以看到UC Berkeley研究所提供了發展和應用技能的環境和機會;這樣的研究所環境,台灣有沒有呢?以前學術界的問題已經談過很多,在這裡就不說了。
現在學校比較重視新創和產學,所以建議諸位對新創有興趣的同學和業界朋友,可以多設法找到這樣的環境來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