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產品發表會,期待再相會/傅瑞德
許多人期待已久的蘋果年初產品發表會,在今天(台北時間2016年3月22日凌晨)結束了。印象中,這次應該是近年來時間最短(約一個小時出頭)、新產品發表數量最少(嚴格來說只有iPhone SE和9吋iPad pro)、觀眾反應最冷淡的一次(當然,這是主觀的感覺)。
「醒醒啊大家。」(設計對白)
結論
先講結論。
過去大約兩年以來,蘋果一直不缺「漸進性」(evolutionary)的、理所當然的改進;這些改進都很好,而且無論從產品進化的角度、或是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都是絕對必要的、然而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都知道,每一項新技術和新功能都來之不易;但這一點對每一家廠商都是公平的,站在市場評論的觀點,除非有什麼特別的突破出現,否則這方面只好很殘酷的互相抵消掉。)
問題是,由於這些漸進式的改良之中,有很多元件來自供應商,所以容易被預測、容易洩漏資訊、出現之後也都相對容易被競爭對手追上;此外,漸進改良對於刺激銷售、以及幫助用戶區隔選擇方面,幫助也相對比較少。
而且,應該每一位發表會的觀眾都希望看到「革命性」(revolutionary)的進步,而這一點蘋果讓大家失望很久了。
當然,革命性的進步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也需要機緣,不是天天、甚至不是年年都能有,但過去這曾經是蘋果的特色、也是蘋果在市場上擁有不凡地位和死忠追隨者的理由之一。
而蘋果距離上一次的「革命性進步」已經太久了,久到可能很多人已經在懷疑會不會有下一次。
iPhone SE
蘋果說,「有些人就是喜歡4吋iPhone」,所以就出了4吋螢幕的iPhone SE。
iPhone SE的規格跟先前外界預測的差不多:跟iPhone 6S相同、速度大致一樣的A9處理器(號稱比「前代產品」iPhone 5S快2–3倍)、1200畫素主相機、有自拍閃光燈。支援VoLTE;號稱「最強的4吋螢幕手機」等等。詳細規格請參閱官方網站。
不過我們覺得有趣的是,這次推出的4吋手機沒有「世代編號」,直接叫做iPhone SE。通常國外叫做「SE」的產品,很多是「特別版」(Special Edition)的意思[footnote]補記:根據日本PC User網站這篇文章的說法,iPhone SE的名稱來源跟這裡說的一樣,就是「Special Edition」的意思。[/footnote];而這樣命名的產品通常有兩種:
真的很特別的紀念版(100週年紀念之類的)
只此一次,過一段時間就沒了的過渡產品
這個命名方式是先前沒有想到的。但在市場分析方面,目前還沒有超過我們先前〈4吋螢幕「iPhone 6C」的角色是什麼?〉討論的範圍,後續市場還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只要把文中的「6C」換成「SE」就行了。
如果把「沒有世代編號」這件事情當做一個跡象來看,有幾種可能性:
以後其他機種也都沒有號碼了,直接用類似SE這樣的型號名稱代替;
其他機種還是有號碼,只有SE(或往後的同級款式)沒有;而且這個系列都算是正規產品線之外的「番外篇」;
以後其他款式都照舊編號,只有SE這一千零一支沒有,而且以後也沒有了。
綜合以上兩套列表的資訊來交叉比對,就會發現iPhone SE可能只是一款試水溫的產品。如果在中國和印度之類的主要亞洲市場賣得好,就可能有後續機種;但如果賣不好(中國的高大上用戶可都是買大屏手機的)的話,就可能逐漸淡出。
作為一個可能的主力產品,蘋果光是在發表會中說「有一個阿嬤告訴我她很喜歡4吋手機」,而沒有提出具有說服力的市調數據,表面上來看是蠻危險的一件事情;但我們當然可以相信蘋果做過功課、在特定的目標市場上有正面的回應,才會願意花這個功夫去做這款「iPhone 5S皮裝6S內臟」的機種。
不過說實在的,這個機種的市場定位真的有點奇特,而且蘋果最近做這種奇特的事情還做得有點多。
9吋iPad pro
這個產品的介紹其實只要一句話就夠了:「12吋改9吋,其他一樣」。
也因為新款iPad的重點如保護蓋鍵盤、Apple pencil觸控筆等等,在12吋機種推出時都已經講完了,而且也真的沒有什麼太明顯的差異,所以蘋果本身也只花了一點點時間帶過。
所以,新機規格和詳細資訊還是請參閱官網,我們在這裡再重複列一次不會比較詳細。 :)
比較值得一提的,還是只有從命名中看出來的問題。
在新的9吋iPad pro問世之後,蘋果官網上仍然留著iPad Air 2,並沒有直接被取代,而小型的iPad mini 4也還留著。
也就是說,高階機種是兩款iPad pro,中低階則是兩個舊款;至於mini系列因為螢幕小的關係,一來不適合搭配觸控筆、二來在護蓋上做的鍵盤可能也太小,所以並沒有升級到pro版規格的必要。
所以,往後如果pro版達到經濟規模,產品線中最可能會先消失的是Air版本。目前一來Air版還有庫存、二來兩個9吋版本之間應該還有價差空間,所以這種複雜的產品線關係,還會維持一陣子。
其他
沒梗了。其他屬於「正常能量釋放」的資訊簡單條列如下: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0億部蘋果設備,但沒有提到各款設備的數量和比例。
美國政府單位要求蘋果幫設備留資料後門,但蘋果不打算妥協。
Apple TV:Apple TV上的視訊和遊戲 app已經超過5,000種。
Apple Watch:Apple Watch是全世界賣最好的智慧手錶,但這次沒有新款、也沒有WatchOS 3,只出了新的尼龍錶帶。
「iPad pro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主要電腦」,新的iPad內建了能根據周圍光線調整色溫、降低藍光的「Night Shift」低亮度、暖色調模式,以及讓拍照色調更自然的True Tone閃光燈。
我想很多現場台下的觀眾都快睡著了。
One more thing…
1–1.
這次發表會完全沒有提到關於桌上/筆記型Mac和Mac OS X的事情;希望不久之後在另外一次發表會(或是沒有發表會)時能有一些意外的驚喜。否則從這次發表會來看,有一種蘋果似乎要放棄電腦產品線的感覺。
1–2.
這年頭談環保是企業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很重要的一環,所以非談不可,也沒有比一開場更好的時機;不過如果講太多的話,底下觀眾可是會翻桌的。
不過這方面還是有點新東西:名字令人想到「即刻救援」的iPhone自動拆解機器人「Li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shVbcEmUc
1–3.
過去看蘋果發表會的人有個好習慣,就是在大會的視覺主題上尋找蛛絲馬跡,過去往往還真的會有些發現;但這次的「Let’s loop you in」完全讓大家失望了:除了「好康報你知」之外完全沒有別的意思。
1–4.
其實Apple Watch上主要用於醫學量測和研究用途的「ResearchKit」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功能,也是這款手錶和市面上其他競爭產品的差異來源之一;但這次的發表除了強調「現在和未來都有無限的發展可能」之外,並沒有特別多著墨。如果對這個題目有興趣,可以參考現場影片的相關部分、以及官網說明。
1–5.
如果您還沒有看發表會現場影片的話,有時間可以看看(不過官網版影片目前沒有字幕;即時轉播時有現場人員輸入的英文字幕。按圖跳往影片網頁):
「很好,又一個不錯的『嗯哼』功能。」(設計對白)
1–6.
這次iPad沒有講太多遊戲效能表現的事情(因為是專業用途的pro版?),反而倒是Apple TV上的遊戲app快閃了一下,表示它的繪圖速度也不差。
1–7.
那個低藍光「Night Shift」功能的名稱是個雙關語;原本這個詞指的是「(上)夜班」,但這裡的「shift」指的是「(夜間的螢幕顏色)偏移」。這也屬於硬翻譯之後會跑掉的用法。
電影「博物館驚魂夜」的男主角就是一位「night shift security guard」(夜班警衛)。
1–8.
蘋果的設計大師Jonathan Ive這次沒有出場,可能是因為這次在設計方面的話題比較乏善可陳的緣故,但也有傳聞說他在蘋果內部的音量已經不如以往。
1–9.
其實個人很不喜歡Apple一直把錶帶之類的配件當做重點。雖然這類配件利潤很好、而且一個人可能會買很多副,但這完全不是重要的創新;講錶帶這類東西的時間越多,表示展示中真正創新的部分就越少。
1–10.
謝謝提姆廚師。
1–11.
One more thing? Hehe, there’s no more one more 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