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設備的發展熱潮即將退去/Benedict Evans
過去近20年來,筆者繪製過許多關於網路使用型態、功能手機、以及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圖表。這曾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在觀察這些圖表時,我們會思考「它們會成長到什麼時候?」、「世界上會有多少人擁有這些裝置?」之類的問題。
但現在我們知道了,答案就是「每個人遲早都會擁有」。但是,然後呢?
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年齡超過15歲的人口有53億人,其中大約50億人有手機;這個估計數字有許多版本,這裡以GSMA版為準,不過各家的數字都差不了多少就是了。
網路上到底有多少手機?
要瞭解真實的狀況有個困難:我們大致上可以從電信商發行的SIM卡數量,來推估手機的使用人數,但不少人擁有一片以上的SIM卡;此外,在已開發國家中,可能許多10歲以上的人就已經在使用手機。
另一方面,許多開發中國家有一半人口年齡在15歲以下;所以,如果單以總人口擁有手機的比例來計算,可能會低估手機在成人族群中的高使用率。
所以,上圖中顯示多達40億人擁有智慧型手機,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Apple提供的數字顯示,今年初全世界有9億支常態使用中的iPhone;這個數字跟該公司最近提供的銷售數字相符;
Google在今年的IO大會中指出,目前市場上大約有25億支常態使用中的Android裝置,而Android的開發者資訊看板(developer dashboard)則顯示其中有95%是手機;
Google的數字中,不包含在中國銷售的Android手機;因為這些手機中並沒有內建任何Google服務(但Apple的數字已包含在中國銷售的部份);根據中國的官方資訊,其境內有超過8億支上網手機,裡面有20%是iPhone,所以換算出中國的Android手機有6.5億支。
那麼,這些手機有多少是上網的呢?根據上述的資料來源,這些手機都已經常態性連網,所以才列入計算;然而,所謂「連網」其實是個蠻模糊的概念。
目前最便宜的入門款Android手機價格已經不到US$50,但對於平均每天收入只有US$5-10、但手上都有手機的開發中國家居民而言,上網費用其實並不親民。
此外,我們可能覺得理所當然的「充電」這件事,在電力系統不發達的國家也是一種奢侈品;有些人得付錢給家裡有發電機、太陽能板、甚至汽車電池的鄰居,才能讓自己的手機不會變成磚頭。
上網方式的差異
所以,奈及利亞的MTN Nigeria電信公司最近表示,他們的顧客中有47%擁有智慧手機,但只有27%是活躍的網路用戶(定義為「每個月使用流量5M以上」)。
當然,其中有些人為了省錢,會刻意只用WiFi上網(例如Google提供的免費服務),而這樣的上網比例差異,在未來智慧型手機更多、或是近似智慧型的手機系統(例如KaiOS)普及之後,還會越來越明顯。
要消除這類差異的方法很多,像是降低行動上網的費用或難度(例如未來運用近地軌道衛星)、或是推廣更廉價的太陽能發電板和WiFi上網方案;當然,還有個別市場為了競爭而祭出的「殺到見骨」專案價格。
總而言之,目前「使用中」的手機可能還超過40億支,但「上網中」的手機可能就不到這個數字。
手機系統大戰
過去,我們會討論哪個手機系統比較強;然而,這場大戰其實早就已經結束。在中國以外的市場,Apple和Google兩邊都是贏家;至於怎麼贏法,則要看價格帶和市場特性而定。
根據調查,在美國有超過80%的青少年使用iPhone,但在印度則剛好相反;而不同族群的使用方式也有差異:買高階手機的人,使用手機的頻率也比較高。
在以下的圖表中,分析了幾個行動網路流量較高的地區資料;讓我們來看看你的潛在顧客會在哪裡:
另一方面,近年來停滯不前、甚至有下滑趨勢的PC市場,目前有大約15億部正在服役之中;其中包括1億部Mac、各種版本的Linux電腦加起來也是1億左右, 另外有8億部跑4年前推出的Windows 10系統,個人和企業使用各佔一半。
同樣的,這些估計數字也有幾個不同版本,但多半也都是大同小異。
平板電腦知多少
那麼,平板電腦方面又是如何呢?Apple表示他們有「14億部行動設備,其中9億部是iPhone,2億是Mac、Apple Watch、以及Apple TV的總和」;所以換算下來,iPad大約在3億到3.5億部左右,這個數字與先前Apple公布的銷售數字也大致相符。
從前述的資訊,我們大約可以算出Google賣出了大約在1億到1.5億部的平板電腦;在中國境內,非Google的Android平板或許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以上。但同樣因為上網數量比例的問題,所以很難抓到比較精確的數字;但總而言之,我們大概可以推估使用中的平板電腦總數在5億左右。
從講故事到講趨勢
業界有個老笑話,就是一位產業分析師從菜鳥變成老鳥的過程,就是從「用Word寫東西」成長到用Excel算數據、然後如果最後都只需要用PowerPoint做簡報,就算是出師了。
而過去20年,其實我們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我們用Word寫文章討論「如果未來大家都有手機,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然後用Excel分析市場的各種成長數字,最後用PowerPoint簡報這些趨勢資訊的意義。
這正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試著解釋當每個人都有手機、甚至智慧型手機時,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以下正是筆者自己做的相關簡報):
但這也可以有另外一種解釋:我們又走到了另外一個起點。或許以後我們不必再討論手機市場如何變化了;下一個重要的討論話題將會是機器學習、區塊鏈、以及網路規範之類的趨勢。
這些我們之後可以再寫些文章來聊聊;不過,現在要分析數字或做簡報,可能還太早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