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分叉:比特幣改版升級、把失竊幣找回來的方法/許明恩
在前幾篇文章中,筆者分別介紹了「比特幣」和「以太幣」這兩種都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加密貨幣。
本文要解釋的,則是「貨幣分叉」是什麼概念、以及為什麼「分叉」會影響幣值的漲跌;最後是如果你未來再聽到「貨幣分叉」時,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貨幣分叉:解決區塊鏈爭議的手段
之所以會有「區塊鏈爭議」,是由於比特幣的開發團隊和礦工們,對於區塊鏈如何加快交易速度出現了不同的見解,因而出現理念上的差異;而「分叉」正是用來解決區塊鏈問題的手段,你也可以將它想成是軟體的改版或升級。
在這邊,我以大家熟悉的微軟文書處理軟體Word版本概念為例,來解釋「貨幣分叉」。
假設你手上的電腦安裝的是Word 2007版,而你收到了一份Word 2010版的文件;除了少數幾個2010版新增的功能沒辦法使用外,應該是可以正常開啟這份文件的。你之所以能夠開啟這個檔案,是因為2010版向下相容了先前舊版本的運作;這就可以稱為「軟分叉」,也就是新的區塊鏈規則向下相容了「依照舊規則所進行的交易」。
而硬分叉(hard fork),就是新的區塊鏈無法相容於舊規則。也就是說,從分叉開始之後,新舊規則彼此互不相容、新區塊鏈也不接受依照舊規則運行的交易。
例如今年8月,原本的比特幣拆分為比特幣(BTC)和比特錢(BCH/BCC)兩種彼此互不相容的硬分叉。而導致兩方分叉的爭議點,則是如何改善目前比特幣每秒鐘只能完成7筆交易的設計、以及解決日漸升高的交易手續費問題。
因為,相較於傳統的金融網路(如VISA)每秒能完成上千筆交易,比特幣目前的交易處理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比特幣的開發團隊和礦工雙方,在「加快交易速度」這個問題上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方法,但最終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因而讓比特幣最後一分為二。
硬分叉:比特幣、比特錢
硬分叉之後的結果,因為彼此互不相容,所以也就是有一大群人會離開原本的區塊鏈,跑去協助另一套新的區塊鏈運行;而這樣的狀況,有可能會直接影響原本區塊鏈的安全性。
因為區塊鏈是由礦工協助運算、記帳,所以如果協助交易的礦工越少,就會讓駭客更容易取得網路上過半的運算能力來發動攻擊。而無論貨幣的安全性下降、或是驗證所需要的交易時間越長,都會讓貨幣價格下跌。
從貨幣的流通性來看,「有錢沒地方花」也會讓貨幣的價值下跌;例如日本的Bic Camera或樂桃航空,都可以收原本的比特幣,但並不支援新分叉出來的比特錢。這樣的流通能力差異,會讓用戶持有比特錢的意願不如持有比特幣。
另外,交易所對貨幣的支持與否,對價格的影響也非常大;例如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base公告,暫時不支援新分叉出來的比特錢,所以用戶在2018年之前無法在Coinbase上把比特錢換成其他貨幣及法幣。
這代表用戶必須持有比特錢好一段時間,對目前佔了用戶群體8成的短期投資客比較沒有吸引力。
硬分叉:以太坊原鏈、分叉鏈
去年6月,以太幣也發生過一次硬分叉;原本的以太幣分裂成以太坊原鏈(ETC)、以太坊分叉鏈(ETH)兩種。目前,前者無論是流通性或價值,都遠遠不如後者。
這次硬分叉的起因,是以太坊上的一個區塊鏈應用「The DAO」遭到駭客入侵,被竊走了370萬個以太幣;於是以太坊社群以硬分叉的方式,追回這筆竊款。
追回的方法,是讓整個區塊鏈狀態回溯到被駭客入侵前,讓原本被偷走的錢再度回到使用者的錢包;並且從那一個區塊,另外再岔出一條新而獨立的以太坊分叉鏈,讓被竊之後的交易,在新的區塊鏈上通通不算數。而被竊走的那一大筆錢,在整條區塊鏈人去樓空之後也就毫無價值了。
這個人為開闢新天地的做法,獲得了多數以太坊使用者的支持,導致大量的礦工離開ETC,改投靠ETH;不過還是有一些礦工選擇留在ETC,他們多數是信奉「區塊鏈不該受到人為任意修改」的基本精神。因此,即便有一大筆錢被駭客偷走,也應該要繼續走下去。
這有點像大富翁遊戲中,即使用來交易的錢幣已經被風吹走一大半,仍堅持要繼續玩完整場遊戲的玩家;這一點筆者認為是信仰的不同,而不是投資觀點的差異。
下次分叉怎麼辦
筆者的建議是,可以根據下面三點步驟評估現況和自己:
是硬分叉還是軟分叉、分叉的訴求是什麼、以及有哪些人支持;
自己是區塊鏈的信徒,還是用區塊鏈來賺錢的商人;
自己是打算長期投資區塊鏈應用,還是短期利用價格波動賺取價差。
例如這次比特錢的支持者主要是礦工,他們希望一次擴充8倍容量,來提升整體交易速度;但是這個方案可能造成單筆交易驗證時間過久,使得區塊鏈應用開發商擔心遭受駭客攻擊,而不願意支持。
如果是一個較少交易所支持、流通性也較差的貨幣,或許你只要用基本邏輯,就可以判斷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了。
最後,比特幣(BTC)預計在11月進行一次擴充容量的硬分叉;你可以試著追蹤這則新聞、並且試著自己預測比特幣未來的發展。
參考閱讀
看完本文之後,如果對比特幣或區塊鏈應用還有點陌生,推薦您參考以下幾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