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高齡時代的設計/鄭雅中
本文是筆者參加 UXPA 2016 西雅圖大會,在Wiser Usability 公司的 Jeff Johnson 和 Kate Finn 所主講的講座「Designing for an Aging Population: Toward Universal Design」中所做的重點節錄。
由於版權問題,相關內容已重新做過翻譯和調整,還請各位讀者知悉。
如果要用一段文字來歸納這場演講的內容,就是:
針對高齡使用者的特性來設計產品,就是通用設計。需注意以下幾個退化的特性:視力、操作能力、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智認知、態度及反應;針對每一樣退化特性,講者都提出了對應的設計指引,以及七個最重要的設計方針:易讀性、簡潔的視覺設計、簡單的概念、一致性、凸顯重點、移除多餘冗長的設計、及提供系統內的協助。
針對高齡者的設計,就是通用設計
知名電腦科學家 Alan Newell 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是為老人家設計,那你幾乎就是替所有人設計了」;在高齡化成為趨勢之後,身為一位互動設計師,必須要知道一些設計細節,來迎接高齡時代。
當人的生理老化之後,開始會產生一些現象,像是視力、聽力的減退,反應力、學習力變差;這些現象往往也會發生在特定族群的使用者身上,像是資訊能力較差、第二語言學習者、科技近用性較低、以及有認知障礙的使用者。這些人和高齡使用者一樣,對於設計不良的產品,會出現的不良反應。
講者認為,只要是針對高齡使用者的特性來設計產品,這些產品就能稱做是「通用設計」。
高齡化的表現是漸進的
「高齡」對於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來說,是一個連續性的影響;這種改變不是線性、也非持續均勻的上升。每一位使用者的老化情形都是具有高度差異性的;雖然我們將高齡使用者視為一個群體時,他們的數量、老化速度、成長範圍都是很平均的在增長。
高齡人口在全球的人數都在穩定增加,但他們的需求並未被普遍列入設計考量。
從聯合國2015年公佈的高齡人口數量資料來看,高齡人口全世界排名前三國為中國、印度和美國,這三國加起來的總數已超過七億;而聯合國也預估,從2015到2035年,不管是低度開發、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高齡人口都是穩定且持續增長的。
高齡者的需求未被滿足
講者提出了另外一項有趣的統計數字:美國本土的人口統計指出,2000到2015年間,65歲以上的網路人口比例已經從15%上升至超過50%,這代表目前65歲以上的人,每2個人就有1個人正在使用網路和科技;這樣的現象為高齡用戶帶來各種衝擊,從幾個用戶測試的反應就可以看見:
「實在是太多東西需要學了!」
「可以不要再讓我改變習慣了嗎?」
「這個按鈕怎麼了?」
「我要怎麼把字放大?我找不到在哪邊!」
「是哪個笨蛋用灰色字的,整個糊成一團,我根本看不到!」
「我覺得好沮喪,而且我不知道怎麼尋求協助。」
「請孫子教我這個,讓我覺得我好丟臉。」
但對於許多企業和專案來說,他們不認為高齡使用者會是他們的目標用戶之一,設計師也常常遺忘了他們;另一方面,開發者和設計師「通常」都不是高齡者,所以也無法將個人經驗帶入專案。規畫者也常常高估了高齡者的資訊能力,或者是未能在前期評估時加入高齡者的建議。
而身處在資訊世代的我們,也對於數位原生世代(Digital Natives)和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s)不甚理解,像是並非所有年輕人都是擅長使用科技的,或者是老人就一定不會用某些科技;不過,年齡的確會對生理造成許多顯而易見的影響,這些影響是沒有經歷到的人無法體會與理解的。
從上圖可以看出辨色力對於觀看網頁的影響。
視覺認知缺陷則是另一種常見的問題,像是對於移動中的文字閱讀能力較差、難以判別尺寸較小的圖像元素(像是電腦的某些圖示)、圖像搜尋能力較差、以及對於視覺干擾的敏感性較高等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具有視覺認知缺陷的使用者,面對資訊比較豐富的網頁,會花較長的時間才能找到需要的資訊。
針對高齡者的設計方針
講者提出了幾個針對高齡用戶的視覺設計方針,分別為:
盡量提高文本易讀性。像是字體使用Sans Serif 14 級以上、大小寫混合使用,避免全部都是大寫或小寫、適當的使用粗體字、1.5倍行高、單純的背景色等等。講者也舉了一些設計案例的錯誤示範,例如有許多網站標榜針對高齡使用者設計,但是當使用者想要放大網頁字體時,網站竟然建議用戶調整瀏覽器字體大小設定;適當的設計應該是在網頁裡加入「調整字體大小」的功能,並且能讓使用者快速找到。
選擇適當的顏色。像是謹慎使用藍色、綠色、黃色等相近色、使用不同的顏色區分用戶「正在」和「已經」使用的連結、不要使用顏色做為唯一的區別(比方除了將重要文字的顏色設定成紅色外,也一併將字體加粗或是更換字體,已便於色弱者分辨)、使用高對比顏色、提供調整對比的簡單方式等。
簡化設計。設計簡化之後,可以協助讓使用者專注在內容上,不會分心、不會分心、不會分心(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另外就是盡量使用靜態圖片或文本,讓設計整齊乾淨。
減少垂直捲頁
減少列表選項
創造並使用一致的圖象語言
將文本替換成非文字內容的替代品
將重要資訊標示出來,讓使用者在快速瀏覽時易於查覺
講者在投影片內提到很多細節,在此不一一列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檢閱這場演講的投影片。
上圖是美國航空機上影片的驗證畫面。畫面中有許多深色底加上灰色字,字級也過小。這對高齡使用者會造成不少困擾。
非視覺的設計考量
肌力與運動精確度退化的設計考量
前面提到的大多是「視覺」的輸入,另外講者也提到了另一個很重要的部份。隨著年齡的增長,使用者的肌肉控制能力也會變差。像是手眼越來越不協調、原本很基本的操作也退化了,肌力、耐力、強度和速度也都越來越不如以前。
在這樣的情形下,講者也給予了一些操作上的設計指引:
確保目標能被精準選取
操作手勢要儘量簡單
讓用戶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操作
讓被選取的目標清晰可見的
盡量避免使用鍵盤輸入,特別是在小螢幕或手機app
避免產生身體疲累感
在軟體內提供使用指引
其中我認為比較重要的設計重點,應該是保持簡單的操作手勢,特別是避免按兩下、拖拉等太過複雜的動作,以及多指觸控手勢。
語音和聽力退化的設計考量
語音和聽力的退化,也會造成高齡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產生的使用經驗問題。最常見的是發生在無法正確使用語音輸入,以及系統給予聲音回饋時對使用者造成的困擾。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聽力退化造成高齡用戶難以查覺音量較小的聲音,所以老人手機的鈴聲都又大聲又響亮。
講者也給予了一些聲音互動上的設計指引:
使用大多數人都可以聽到的頻率範圍。例如警示音使用500–1000Hz範圍、確認預設音量夠大、避免使用短的嗶聲做為提示聲響。
減少背景噪音,使用後製軟體濾除雜音。
同步使用多種方式傳遞重要訊息。例如影片要加上字幕、加上字幕、加上字幕(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影片是用來「輔助」文本,而不是「取代」文本的。
使用自然的人聲
允許用戶調整輸出音量
提供語音朗讀功能
心智認知層面
下一個重點是心智認知的設計需知,裡面包括了引起注意、學習、以及記憶三大面向。這個部份應該不只是針對高齡使用者,對於一般使用者的設計也極為重要。簡單來說,目標是要降低短期記憶,避免過長的學習時間及學習曲線,降低門檻,任務簡單化等等。
心智認知面的設計重點
在心智認知的層面,講者給予的設計指引為:
概念和視覺設計簡化。以簡單的設計,降低對使用者的刺激,捨去多餘設計元素。
協助使用者專注。一次只進行一個任務,隱藏讓使用者分心的元素,並且明確指出目前的任務。
一致的界面用語
在用戶輸入資料時提供協助
簡化操作流程
清楚告知現在狀態與操作進度
避免加重用戶記憶負擔
避免用戶出錯,且能及時更正
理解層面的設計重點
接下來是理解(Knowledge)設計的需知,其中包括:
在界面中明確標示現在所處位置
使用用戶熟悉的語言
不要假設用戶有正確的心智模型
協助用戶預測下一動作
使用易理解、平易近人,且用戶熟悉的語氣
遵循標準和一般習慣
版本更新時力求降低對用戶的負面影響
清楚標示互動元素
用戶態度與反應相關設計重點
最後要討論的是態度和反應,這兩者也是在設計高齡使用者產品中很特殊的影響因素,由於隨著年紀的增長,高齡使用者對於科技會反應出不信任、抗拒學習、怕尷尬、易感到沮喪、將挫折放大等問題。講者也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樣設計方針:
用戶輸入、儲存、檢視資料的界面設計要有彈性。像是更聰明的自動填寫功能、讓用戶可以在輸入資料時存檔、離開、返回。
提高用戶的信任。例如只要求「必須」的資料、讓用戶輕易分辨廣告版位等。
讓設計適合各年齡層用戶
提供資訊近用性
提供低門檻的隱私、安全方案
結語:七個設計方針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高齡設計,或是想要快速掌握高齡設計,可以參考講者在演講最後提出的七大重點設計方針:
易讀性
簡潔的視覺設計
簡單的概念
一致性
凸顯重點
移除多餘冗長的設計
提供系統內的協助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持續關注講者在2017年初即將出版的專書,暫定書名為《Designing for an Aging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