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台北有多國際化?從數據分析的角度觀察/NG Kwun-Lok
由於工作上需要找些資料來分析國際化的影響,記起朋友Patrick寫過一篇用Facebook做資料蒐集的文章,所以筆者也就用Facebook做了一次簡單的行銷資料蒐集實踐。
Facebook Ads Manager(廣告管理員)提供的資料在很多國家都非常有用,當然,中國和俄羅斯這類Facebook不普及的國家除外。
由於我想知道各個科技重鎮和國際化有沒有關係;而既然「語言即文化」,第一步就是要知道各國說各種語言的人口比例。
如何免費挖數據
在Facebook Ads Manager上,有一個選擇廣告受眾的設定,選完後會有一個大概人數;從不同的設定得出不同的數字,就可以概括出一個相對準確的分析。這次只使用「位置」和「語言」來分析,已經能達到我的目標;而「年齡」也是分析上會常用的一個熱門設定。
可是從Facebook拿到的數據也有以下限制:
數據只包括了Facebook用戶,但在Facebook覆蓋率極高的科技業沒甚麼問題。
假設了數據來源是Facebook的「介面顯示」設定,而非「你瞭解哪些語言」,因為受眾的語言選項和介面顯示語言選項幾乎一樣。
所有的數字只是估算而非實數。
可能是Facebook要面子的關係,無論如何配搭,最低的受眾估算也有20,所以我把所有20都假設為0去掉,這並不會影響宏觀的分析結果。
在Facebook不普及的地區數據無法作準,這也是為甚麼我沒有把北京加進來比較的原因。
「Facebook顯示的語言」比起「你瞭解哪些語言」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文化傾向;如果有兩個人都可以講流利中文和英文,但使用Facebook的時候用不一樣的語言,你就能感受到他們不一樣的文化傾向。
也像是有些喜歡日本、學日語的人,會把Facebook轉換成日文,他們的文化傾向在Facebook的顯示語言上更能體現。
Facebook可能加入了顯示語言以外的更多元素,去判斷一個人到底會不會那個語言;因為我從數字結果中看到很多重覆,但一個人絕對可以是多文化的人,所以在這也不影響分析。不過數字的單位就是「1個文化」而非「1個人」。
開始挖數據
我先選了幾個科技重鎮,分別是美國的舊金山灣區、紐約,歐洲的倫敦、柏林和亞洲的新加坡,再加上我想比較的香港和台北(北京因為Facebook不流行的關係無法比較),從Facebook拿到數據後,再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分別。
另外,以下所有數據只包含18歲或以上的用戶。
不管你喜不喜歡,還是得承認英文是全世界最普及的語言;在科技業中的情況也一樣,很多研究都是先有英文版本或只有英文版本,幾乎所有程式語言也是(相對簡單的)英文。能讀寫英文,絕對是在科技業中的一個天然優勢;所以在以下的國際化分析中,我會給英文比較特別的待遇。
1. 英文覆蓋率
可以看到除了柏林以外,有4個科技重鎮的英文文化覆蓋率都在70%到80%之間。
新加坡雖然是亞洲國家,但英文覆蓋率比起舊金山和紐約來得更高,柏林卻比香港還少,台北則只有8.98%。為甚麼柏林還能成為歐洲的主要科技重鎮?
2. 語言數目
淺色的是小眾語言(少於10%覆蓋率),深色的是主要語言(多於10%覆蓋率)。
舊金山灣區和紐約除了英文外,還有不少南美洲移民所帶來的西班牙文;
柏林則想當然是英文和德文;
新加坡和香港則是中文和英文(不過比例不一樣);
台北則只有中文是主要文化傾向。
可以看到柏林其實非常國際化,有78個流通語言,反而在亞洲各種不同語言國家環繞的新加坡、香港和台北卻略為遜色。
3. 小眾語言覆蓋率
一個地方縱使有很多語言,也不代表一定是國際化的,可能只是某幾個語言獨大而已;所以也要看看小眾語言能有多少覆蓋率。英文由於有特殊的普及性,所以在這裡先剔除。
從結果可以看到,主要科技重鎮都有10%以上的小眾語言覆蓋率。
偏少的舊金山和紐約有10%以上的西班牙語,作為英語以外的主要語言;
柏林雖然英文覆蓋率不高,但其他小眾語言卻能有接近20%的覆蓋率,可見德文文化並沒有獨大;
反之香港和台北則只有7%-8%左右;自詡為國際都會的香港,甚至是所有城市中小眾語言覆蓋率最少的。
結論
一個地方能否成為科技重鎮,除了「國際化」之外,當然還有更多其他因素;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毫無疑問可以帶來更多的新想法、新概念。
從簡單的Facebook用戶分佈來看,香港和台北的整個環境並不是很國際化,英文既不是主流,小眾文化也沒有很多,仍是華人文化獨大。
新加坡雖然華人數目眾多,但英文文化和多元的小眾文化卻媲美舊金山和紐約。在柏林,英文雖然不是主流,但小眾文化卻幾乎佔20%之多。
從各種數據可以看到,倫敦雖然是英文為主,卻是最為國際化的城市,語言覆蓋率圖表也是最色彩繽紛的。
而亞洲三個城市的語言覆蓋率除了可以更簡單地看到國際化程度的分別外,也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印度文化(Hindi、Tamil);香港的外傭文化(印尼文、菲律賓文)和台北的外勞文化(越南文、印尼文)。
在短時間之內,想靠個人力量來改變整個環境幾乎不可能,但如果能和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則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多新想法、新意念。
由於這個信念,我加入了Jobbatical;這是一家位於愛沙尼亞、替科技公司聘請外國人、幫科技業人才到其他國家工作的新創事業。
除了想從不太瞭解的歐洲學到更多新東西外,也希望把在東歐工作的所見所聞透過Facebook專頁分享給中文的科技圈子,讓香港和台灣也能變得更國際化,迸發更多有趣的想法。
這是透過Facebook獲取的完整資料,可能可以從中可以挖到更多有趣的結果;Facebook充滿著免費而且可信的趨勢數據,只是如果用人工去拿這些數字,不僅很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出錯(如果加上年齡設定,則需要做更多次類似的動作),所以我是用程式自動擷取以上資料的。
如果想要使用付費的Facebook數據擷取服務,也可以透過Facebook跟筆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