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投資威州案在數字之外的意義/傅瑞德
先前簡單翻譯了Fast Company網站上一段(至少部分)美國人對鴻海投資威斯康辛州100億美元的觀點,看起來不是那麼正面,以下就是一些延伸想法。
簡單的說,就是Fast Company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鴻海投資的100億美元資產最後無論如何還是該公司自己的,但威州承諾的30億租稅優惠,卻是拿當地納稅人的錢做人情貼補鴻海,得不償失。
我自己的觀點是,撇開鴻海捧川普總統的場、或是幫自己留後路之類難以用金錢計算的「政治問題」不談,威州願意接受這樣的交易條件,當然也有他們自己的考量,相信他們也並不是傻瓜。
政績考量
相信鴻海在美國接觸過的州/地方政府並不只一家(上文引用的Fast Company文章中也證實了這一點),而各家政府的領導人除了振興地方經濟之外,當然多少也有幫自己創造政績的私心考量。
以10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來說,鴻海完全處於「可以挑客人」的賣方優勢;誰出的條件好,就到誰那邊去。
所謂條件,包括土地、電力、周邊環境、人力素質、租稅優惠、建廠配合條件、運輸便利等等;但其中有些條件是相對不那麼要緊(因為美國各地相差不了多少),所以對等投資、或是租稅優惠這類比較「實際」的條件,就可能成為最後的決定因素。
站在政府決策者(例如州長)的立場,爭取到鴻海這麼大筆的投資,當然是一大政績,至少表面上對於總統、選民、地方經濟都有交代;所以,在能力範圍之內當然能給多少就給多少,因為:
反正花的是納稅人的錢,議會通過就沒問題;
即使成立,30億美元也是花20年陸續提供,不是一次給足。兩個意義:一來平均一年不過一億多美金,二來20年後自己也早就不是州長了、老郭應該也已經退休了,到時鴻海(的工廠)還在不在也不知道,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有趣的是,Fast Company的文章甚至提到:
威斯康辛隔壁的伊利諾州,很可能會成為這次投資計畫最大的受益者。
雖然最後的設廠地點未定,但計畫中預定的Racine-Kenosha地區剛好橫跨在兩州之間,所以未來員工並不一定只來自威州。所以,伊利諾州不花一毛錢,就可以得到工作機會、稅金收入、以及來自州民受聘的各種間接利益。
伊利諾州負責經濟發展的單位甚至已經向媒體表示,已經準備好讓符合鴻海資格要求的該州民眾爭取工作。
擴散效益
就第二點的思維來說,Fast Company這篇文章「一個工作機會要花23萬美元來買」的算法意義不大;因為:
23萬攤到20年的話,其實是還好;
如果沒有爭取到這個投資,機會成本可能更高;
這30億美元之中包括15億美元的州所得稅減免、13.5億美元資本投資稅務寬減、以及1.5億美元建廠銷售稅豁免;都不是現金支出,也可以歸類到機會成本,看不到就暫時不會痛。
此外,雖然這個每年一萬多美金(23萬除以20年)的支出可能無法立刻從地方稅或個人所得稅等「立竿見影」的收入來回補,但建廠之後可能帶來的地方商業繁榮(商家、酒吧、餐廳、學校等)、房地產價值、周邊產業(運輸、建設、辦公器材供應等)所帶來的產值和稅金,以及降低失業率之後節省的社會成本,應該遠遠足以補償這些優惠支出。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鴻海真的來設廠、真的有那麼大的規模、真的聘用那麼多當地員工、真的有那麼大的產值。
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
鴻海(富士康)過去在印尼、印度、越南、巴西宣稱的投資,都有「未完全兌現」的記錄;例如,該公司2014年曾宣稱會在印度以五年時間投資50億美元、創造50,000個工作機會,但實際的投資遠不及宣稱的數目。
美國華盛頓郵報也指出(原文較長,整理摘譯重點):
2013年,鴻海宣布將在美國賓州中部投資3,000萬美元建立一座高科技工廠、並且雇用500人。當時的賓州州長盛讚這個決定,外界智庫也認為這是鴻海認同美國製造業力量的展現。
但這個工廠從來沒有建立、工作機會也沒有實現;同樣的,鴻海在世界各地承諾的計畫也並沒有全部落實。
示範作用
但現在跟2013和2014年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川普比歐巴馬更強調「美國製造」、鴻海在全球的生產布局上有更多考量、和美國政府之間的利益交換策略也已經和當時不同。
對於美國而言,無論是哪一州爭取到鴻海、無論地方政府必須付出多少代價(來做政績),如果真的成立,對於吸引到其他跨國企業來加碼投資,都有一定程度的示範作用。
就這一點考量,無論是對第一筆大投資也好、對第一家報名的大廠商也好,給一些格外的優惠也是合理的,即使算起來短時間之內會虧一點本也在所不惜。
所以,前面引用的華盛頓郵報報導中也提到:
鴻海在川普當選之後,立刻宣布將在美國投資70億美元、並聘用50,000位員工。如果計畫實現,將讓鴻海從僅有幾千名美國員工,一躍而成為跟克萊斯勒車廠同等級的重要雇主。
同時,其他企業如軟體銀行、阿里巴巴、英特爾、IBM等等,也都大動作宣布在美國加碼投資數十億美元以上、創造數萬工作機會的意願──這一點都讓川普相當滿意。
總而言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6r7T7QP2w
總之,目前為止川普相當開心、老郭開心、威斯康辛州長也開心,數字上看來也都還說得過去;但某些美國人心中還是有一些「錢都我們納稅人在花、賺是鴻海在賺」的疑慮。
說實在話,就目前為止的條件、以及從上述「擴散效益」和「示範作用」的角度來看,這個案子對美國政客而言都是難以抗拒的誘惑,也符合川普政府的政策和期望。
當然,還有許多本文沒有涵蓋到、或者涵蓋了也討論不出所以然的角度,例如您可以參閱這篇、以及最近的其他報導:
https://tuna.press/?p=115
至於結果如何、以及它會帶來哪些影響,就只能看鴻海在各個市場的製造策略如何發展、以及老郭兌現這個案子的決心和誠意了。